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4篇
  9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76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氮肥施用量对杂交稻田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上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拔节期密度最高。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3个主栽杂交稻品种中,氮肥对‘深两优5814’上的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增加影响最大,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尤其显著。施用氮肥稻田的蜘蛛数量明显高于不施用氮肥的稻田,在齐穗期以后氮肥对蜘蛛数量的影响减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水稻品种及其生育期对白背飞虱和蜘蛛的数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范围的一个重要的气象因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低温冻害已经成为植物生产中最重要的限制性环境因子之一。了解植物抗寒的分子机制,成为当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重要的基因调控因子,转录因子在植物的抗寒过程中表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的与抗寒有关的转录因子主要有AP2/EREBP、MYB、NAC、bZIP、WRKY、Zinc-finger等。该文综述了植物中与抗寒相关的六大类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及抗寒功能的研究现状,并对它们之间的互作研究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同时对抗寒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开展银翘蓝芩口服液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研究,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数据资料。按银翘蓝芩口服液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连续饮水给药7d,给药前后,逐只称重。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组织器官,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鸡只的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脏器指数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说明银翘蓝芩口服液饮水给药对靶动物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4.
试验旨在评价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了解AEE毒性特点及可能的毒性靶器官,并全面地分析大鼠的致死原因。试验按照改良寇氏法进行,预试验选取50只大鼠,雌雄各半,分为5组,测定绝对致死量(LD100)和最大非致死量(LD0)。根据预试验结果,将80只健康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7个药物组(剂量分别为2.62、3.25、4.03、5.00、6.20、7.69和9.53 g/kg)和1个对照组(给予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进行正式试验。灌胃给药,观察并记录大鼠给药后的临床症状及体重变化。给药14 d后,统计各剂量组大鼠的死亡时间及总死亡数,并计算AEE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同时对死亡大鼠及时进行剖检,将具有病变的组织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以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AEE对大鼠口服的LD50是5.95 g/kg,且LD50的95%可信限为5.30~6.68 g/kg。对大鼠的死亡时间进行分析可得出,当口服AEE的剂量大于4.03 g/kg时,其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染毒后的48~96 h内。大鼠染毒后3 d内,体重呈下降趋势,常规饲养第5天开始,大鼠体重可逐渐恢复。病理学检查分析发现,AEE的剂量在5.00 g/kg以上时,对大鼠的肝脏、肾脏和胃肠道有明显损伤。根据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可知,AEE为实际无毒化合物,AEE对大鼠毒性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肾脏和胃肠道。  相似文献   
25.
为建立银翘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选用Scienhome Kromasil ODS-1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体积比为20∶80),检测波长324 nm,柱温30℃,流速为1 m L/mi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绿原酸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良好,在质量浓度为19.32~96.60μg/m L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9 059X-117 695,R~2=0.99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4.57%,RSD为1.93%;对3批样品的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RSD为1.76%。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银翘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儿茶素类化合物与花青素均由类黄酮代谢途径合成,紫芽茶中富含花青素。为探明紫芽茶树中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流的情况,本试验以来源于湄潭苔茶后代的1株紫色芽叶茶树和1株绿色芽叶茶树为材料,测定芽下第一叶、第二叶和第三叶的叶色、儿茶素类组分和花青素总量,分析了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基因表达量同总儿茶素、花青素累积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芽茶树中各叶位中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绿芽茶树,而儿茶素类总量却低于对照;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PAL、CHS、CHI、F3H、DFR、ANS、ANR1、ANR2、F3¢H和F3’5’H)基因均呈现上调趋势。紫色芽叶中的总儿茶素与花青素,同各相关基因(LAR除外)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都较高,且二者相关系数差异不大。绿色芽叶中的总儿茶素与各基因(LAR、F3’H除外)表达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花青素同各基因表达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27.
乌桕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大的多用途树种。对%南大别山区乌桕生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明确%南大别山区乌桕分布、树高、胸径生长规律和特征,以期为%南大别山区乌桕经济林定向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DNA去甲基化酶(dMTase)是主动去甲基化过程中具有糖基化酶和脱嘌呤裂合酶活性的双功能酶。基于茶树基因组数据,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DNA去甲基化酶(CsdMTase)编码基因进行了全面鉴定和序列分析。全基因组鉴定结果表明,舒茶早基因组中包含4个CsdMTases,系统进化分析将CsdMTases分为DMEROS两个分支,基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成员之间的基因序列长度和内含子数量存在差异。不同CsdMTases蛋白的理化性质相似,均包含ENDO3c和RRM_DME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且都定位在细胞核中。CsdMTases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大量光信号响应、植物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等相关顺式作用元件。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sdMTase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在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拟盘多毛孢菌(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等生物胁迫及干旱等非生物胁迫下,CsdMTase的表达均被显著诱导;冬季休眠过程中CsdMTases在不同品种成熟叶和越冬芽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CsDMEa、CsDMEb在花芽发育及种子萌发的不同阶段的表达存在显著上调过程。CsdMTases介导的主动去甲基化过程在调控茶树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深入揭示茶树表观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和分子鉴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引物在15份优异资源中得到1050个RAPD位点,平均52.5个位点/引物,70个位点/资源。在所获得的137条可重现谱带中,8条是单态的,12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94.2%;引物的多态性相对频度为0.24~0.83,总平均为0.47;遗传距离在0.16~0.62之间,平均为0.37,这可能与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有密切关系。RAPD数据的类平均法聚类结果显示,15份资源可划分为3个类群,从相似性系数讨论了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应用12个引物产生的20个特异标记的存在和11个特异的缺失,可以鉴别所有15份优异茶树种质资源。RAPD可以作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系统演化和分子鉴别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0.
塞拉菌素透皮制剂是兼具抗体内寄生虫和抗体外寄生虫双重作用的新一代大环内脂类抗寄生虫药,对蜱、螨、蚤、虱、恶丝虫、部分线虫都有很好的驱杀效果,且吸收较好,半衰期较长,对靶动物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确实,为进一步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