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21.
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以Avocet为背景的27份抗小麦条锈病近等基因系、131个抗性基因型较明确的小麦抗源品种和59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和抗源以及和感病对照铭贤169分行种在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草坝(N:29°57′09.6,″E:103°07′11.9,″海拔525.1 m)、梓潼县豢龙(N:31°44′07.0,″E:105°10′48.5,″海拔484.1 m)和剑阁县武连(N:31°52′21.5,″E:105°16′23.5,″海拔:481 m)的病圃中,含Yr5、Yr10、Yr15、Yr26的近等基因系、审定品种川麦43、川麦46、川麦47、川农18、川农23、绵麦39、绵麦41、绵麦42、杏麦2号、和内麦8号、区试材料C1、C5、30375和SW 18155、抗源M ega(含Yr3,4)和Hybrid 46(含Yr3 b,Yr4 b,H46)、93-1-22v-2、CP93-10-1-1-1、SMT-35、SMT-47、贵农22、贵农22-1和贵州蓝麦+MO连续两年在各病圃中表现抗病。216份品种或材料两年在雅安、剑阁和梓潼的鉴定结果中,有27个品种或材料同年在梓潼或剑阁表现感病而在雅安表现抗病,5个品种同年在梓潼或剑阁表现抗病而在雅安表现感病,紧邻阿坝州和陇南越夏菌源的剑阁、梓潼的条锈病菌毒性强于紧邻甘孜州越夏菌源的雅安。  相似文献   
22.
普通小麦品种科成麦2号(咸阳大穗/E10//多花1号/3/贵农20/4/绵阳26),对我国目前流行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和水源11-4表现免疫或近免疫,而科成麦2号的近等基因系CD1438对条中32和水源11-4高感。为了给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对科成麦2号/CD1438杂交组合的F1材料以及F2、F3群体进行了抗病性鉴定与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科成麦2号对条中32的抗性受细胞核内的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KC2。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和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了7个与YrKC2连锁的SSR标记并构建连锁标记遗传图谱,其中Xcfd65/Xgwm11紧邻YrKC2,遗传距离为1.7 cM;Xgwm18、Xbarc187/Xwmc406、Xwmc419、Xwmc216依次排列,与YrKC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5、3.3、6.0、9.2 cM。根据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将YrKC2定位在小麦的1B染色体短臂上。通过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推测YrKC2可能来源于小麦品种贵农20。基因等位性鉴定表明,YrKC2可能与Yr26、Yr24和YrCH42互为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3.
农业不同于工业,错过农事季节就会造成一年的损失。四川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90%以上,每年必须购种,播种期最早从2020年2月下旬(川南)开始,大面积集中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疫情发生后,在川的农业部水稻专家组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项目等9位专家分别对当前水稻备耕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了抗击疫情中一些不利于水稻备耕的问题,形成下列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4.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 以大龄滞育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研究其寄生性天敌, 对于害虫发生动态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剥查四川地区稻桩内越冬代二化螟幼虫并室内饲养羽化收集天敌, 鉴定天敌种类和调查自然寄生率发现:2017年-2018年, 2018年-2019年及2019年-2020年, 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1%~8.6%, 1.5%~11.7% 和 1.9%~9.0%, 年度间自然寄生率无明显差异; 寄生蜂自然种群主要有螟甲腹茧蜂 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大螟钝唇姬蜂 Eriborus terebrans (Gravenhorst)、中华茧蜂 Amyosoma chinensis (Szepligeti)、绒茧克氏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 (Crawford)、螟蛉瘤姬蜂 Itoplectis naranyae (Ashmead)、螟黄足盘绒茧蜂 Cotesia flavipes (Cameron)、环腹瘿蜂 Figites sp.、稻螟小腹茧蜂 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黏虫白星姬蜂 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和二化螟黑卵蜂Telenomus chilocolus(Wu et Chen)。四川省越冬代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为螟黄足盘绒茧蜂和螟蛉瘤姬蜂, 部分地区每年自然寄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5.
四川省杂交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包括131个杂交稻品种在内的134个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接种了21个对已知抗稻瘟基因具鉴别力稻瘟病菌株,根据比较各品种和含已知抗瘟单基因系对鉴别菌株的抗谱对各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134个参试品种中,仅红优44和泸优1号对全部21个鉴别菌株的抗感反应完全一致;通过DPS统计软件对各品种的抗谱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距离为0.8时可将这些品种的抗性基因型划分为7个类群;应用基因型推导软件分析,推导出D香287可能携带Pi-km、Pi-zt和Pi-7等3个抗性基因,Q优2号则可能携带Pi-k、Pi-I、Pi-t和Pi-19等4个抗性基因,其余品种则均可能携带未知抗病基因。各品种在病圃中的最高叶瘟级别和平均颈瘟率与其对21个鉴别菌株的抗病频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6.
四川58个小麦品种苗期抗条锈基因推导及成株期抗性表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四川小麦品种所含抗条锈基因及其在田间的抗性表现,将29个毒性谱各异的小麦条锈菌鉴别菌株于苗期接种35个已知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系和58份四川小麦品种(系),通过抗病谱对比分析和各品种(系)系谱分析,推导了四川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基因型。在田间,选用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CY32、CY33、Su-4和对Yr10、Yr24和Yr26致病的贵农22致病类型田间突变株进行混合接种,在乳熟期对各品种(系)的抗条锈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Yr2、Yr5、Yr7、Yr9、Yr10、Yr24、Yr27、YrSpp、YrAlba等9个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存在于44个四川小麦品种(系)中。有6个品种(系)含有Yr9基因,10个品种(系)含有Yr10基因,11个品种(系)含有Yr24基因,其中1个同时含有Yr10和Yr24基因。23个品种(系)含有未知基因及其组合。共有19个小麦品种(系)成株期对包含上述混合菌种在内的田间流行菌系表现抗病,其中5个品种抗性受成株抗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7.
四川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变异新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2002-2004年在蒲江病圃和室内进行,发现不同组合及其恢复系对稻瘟病菌确实具有不同的抗性。2004年20个主要杂交水稻恢复系接种118个稻瘟病菌株后,所有菌株均至少对5个恢复系具有致病力,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使得同一田块病菌群体获得了对其他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其中对全部参试恢复系致病菌株出现频率为11.9096,显著高于仅对一个恢复系致病的菌株频率(P≤0.01),水稻多样化抗性逐步为病菌所克服。利用pot2-1和pot2-2引物,对68个对多恢1号致病菌株rep-PCR扩增获得多种指纹图谱,各菌株指纹图谱与其地区和品种来源无相关性,表明对多恢1号致病的菌株是由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28.
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资源Syn-CD780与感病品种川育12杂交,构建了一套重组近交系(F8,131个株系)。2004~2006年,就重组近交系对条锈病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2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抗感比例为3.09∶1,卡方值0.0230,成株期抗感比例为1.42∶1,卡方值0.3403,二者均达极显著水平。由此推断Syn-780含有1对苗抗基因,而成株期抗性则可能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有关抗性基因的来源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9.
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7,1988两年对全国重要稻区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抗药性的测定表明:稻瘟菌敏感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为15.38μg/ml,30μg/ml 异稻瘟净抑菌率>52.87%;抗异稻瘟净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较异稻瘟净菌株高2倍,为46.00μg/ml,30μg/ml 异稻瘟净抑菌率<51.46%。在南方双季稻区存在大量抗异稻瘟净菌株,其中在广西平南县抗性菌株频率达91.67%,而单季稻区抗性菌株频率最高只有10%。稻瘟病菌抗异稻瘟净菌株在部分地区仍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30μg/ml异稻瘟净可用作抗性监测中的鉴别浓度。  相似文献   
30.
四川蔬菜核盘菌种群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彭州甘蓝、莴笋、菜豆、油菜4种经济作物分离所获60个菌株在含药PDA平板上测定结果表明,1 μg/ mL和5 μg/ mL多菌灵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平均分别为98.46 %和99.08 %;最低分别为93.00 %和94.52 %;未发现抗药性菌株,其中4个菌株的EC50均小于0.5 μg/ mL.27个菌株与菌丝融合群标准菌株配对后,11个菌株可以与之融合而属于7个融合群,它们分别来自莴笋(4个),甘蓝 (3个),菜豆(4个).其余16个菌株不与30个标准菌株中的任一菌株融合,此16个菌株相互两两配对后,得到11个新融合群,其中8个菌株只与自身融合.31个菌株RAPD结果表明,除甘蓝分离核盘菌与油菜分离株具有较大差异(欧氏距离>1.5)外,不同来源菌株RAPD带谱相似甚至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