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1990年在北京和山西两点分别进行了配套栽培措施促进核桃大树丰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装配套栽培措施不仅可以促进树体生长和大幅度提高产量,同时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一定范围内,配套栽培措施的迭加数目同增产幅度呈正相关。研究找出了两个试点的最佳处理组合。讨论了组装配套栽培措施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柳属(Salix L.)植物为分布广、种类多的一类林木资源。我国约250种,分布于全国,西南较为集中。我省林区、丘陵、风沙地及四旁皆有分布或栽培。由于过去未做专题研究,柳树资源底子不清。近年来,我们结合柳树良种选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编写《山西树木志》柳属标本、资料的收集,对山西柳树资源作了初步研究。一、山西柳树资源研究的基础过去省内柳树资源是作为整个植物资源的成员一并进行研究的。所以植物分类学家们的工作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树木分类学家郝景盛教授对中国柳属(Salix L)做过深入的研究。1936年他首次发表了山西柳 Salixshansiensis Hao。在此前后,中外学者多次来山西考察采集。但是,更多的工作是在  相似文献   
3.
对1987年引入的全国22个早实核桃品种特性系统地进行了观察、调查与分析,此较了两年来品种间生长结果习性的消长情况,初步认为高接第3年生长结果习性趋于稳定,从中选出了9个优质丰产品种。  相似文献   
4.
G蛋白偶联受体 (GPCRs) 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通过G蛋白介导着多种生物学途径,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稻瘟病菌全基因组序列中可能的cAMP类GPCR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cAMP类GPCR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来自法国农业研究所(INRA)的标准菌株KAT3(MAT1-1)和GUY11(MAT1-2)及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标准菌株2539w(MAT1-1)和6023(MAT1-2)对四川省长期保存的141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利用根据MAT1-1和MAT1-2基因全序列所设计引物5′-TCAGCTCGCCCAAATCAACAAT-3′和5′-ACTCAAGACCCGGCACGAACAT-3′(MAT-1),5′-GAGTTGCCTGCCCGCTTCTG-3′和5′-GGCTTGGTCGTTGGGGATTGT-3′(MAT-2)进行PCR扩增测定交配型,141个菌株可育率经测定为36.17%,其中有27个为MAT1-1,占可育菌株的53%,24个为MAT1-2,占可育菌株的47%;稻瘟病菌株在交配中可起雌性、雄性和两性作用,两性菌株占可育菌株的48.94%;不同品种、采样地点乃至同一田块均病菌群体内均可出现两个交配型。PCR检测结果与对峙培养结果吻合率为75%。  相似文献   
6.
1978年,我试验场曾在温室,大田(盖塑料薄膜)进行黑椋子硬枝扦插,结果只得到部分愈伤组织,没有生根。在总结以上经验的基础上,1980年采用生理活性强的嫩枝取代硬枝插穗;同时改善插床的生态条件,以间歇喷雾的方法,维持插穗的水分平衡。经过6月7月下旬和8月上旬三次扦插(以下简称试验Ⅰ、Ⅱ、Ⅲ),取得了初步效果,单次重复最高成活率达69%。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黑椋子是我省优良油料树种之一。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十六个省(自治区)有分布和栽培,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诸省有上千年的栽培利用历史。因为种仁小、种皮厚且富含油脂,吸水较困难,播种后不易出苗,或出苗率低。六十年代以来,不少科研、生产单位对黑椋子种子处理进行了研究,出苗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低于60%。在长期栽培的条件下,黑椋子也存在优良类型。所以如何有效地繁殖良种,也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黑椋子扦插育苗,目的在于提高繁殖效率,而且结合优  相似文献   
8.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福建稻瘟菌群体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995~2003年间在福建省水稻产区采集的稻瘟菌代表菌系的108个分离菌,它们在CO39近等基因系上测定被划分为30个毒性类型,用它们在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品种上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kh抗性最强,抗性频率高达98.15%,Pi-1和Pi-9(t)也具有较高的抗性频率,是较好的抗源;对2个和3个Pi基因的联合抗性频率的分析,发现一些联合抗性频率极高,甚至有达到100%的组合,表明抗瘟育种采用多个Pi基因聚合,易于获得抗性强的品种.根据抗病基因与供试菌株互作的亲和性,对供试30个Pi基因可能的系统关系分析得到的初步信息可为抗病基因的聚合与布局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rep-PCR方法分析了病圃和大田的稻瘟菌的遗传谱系组成,并在CO39NILs6个近等基因系品种上进行毒性类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谱系和毒性类型均不完全相同,福建稻瘟菌群体在年度间存在明显的优势谱系,1999、2000年的优势谱系均为CFL03,2001年为CFL07;两个季节中的谱系类型组成差异小,早季病圃和大田及晚季大田优势谱系均为CFL07。年度间病圃与大田的毒性类型组成和优势类型都有很大的变化,1999年病圃的优势毒性类型为I20.1,而2000年则为I24.1和I34.1两个类型;毒性类型I1.1、I5.1、I11.1、I26.1和I35.0只在1999年出现,而毒性类型I4.1和I14.1只在2000年出现。两个季节中病圃的毒性类型组成有所差异,早季有1个毒性类型(I35.1)在晚季未出现,晚季有4个毒性类型(I10.1、I31.1、I32.1、I21.1)在早季中未出现,优势毒性类型早季的I14.1变为晚季的I20.1,毒性类型组成也有很大差异,且晚季的比早季的丰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并从中筛选玉米病害生防资源,本研究采用培养法从玉米根际分离得到1584株细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为优势菌群。以玉米大斑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162株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其中1株抑菌效果最强,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该菌对4种玉米病害病原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且含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其脂肽类物质粗提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81.56%。总体来看,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防治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