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19篇
  免费   1935篇
  国内免费   5323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8600篇
基础科学   2882篇
  2606篇
综合类   34445篇
农作物   5769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2570篇
园艺   269篇
植物保护   2470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870篇
  2022年   948篇
  2021年   1067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1174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1243篇
  2016年   1386篇
  2015年   1377篇
  2014年   2409篇
  2013年   2560篇
  2012年   3086篇
  2011年   3367篇
  2010年   3064篇
  2009年   3178篇
  2008年   2945篇
  2007年   2787篇
  2006年   2394篇
  2005年   2347篇
  2004年   1845篇
  2003年   1639篇
  2002年   1561篇
  2001年   1578篇
  2000年   1425篇
  1999年   1421篇
  1998年   1353篇
  1997年   1442篇
  1996年   1261篇
  1995年   1158篇
  1994年   1152篇
  1993年   1164篇
  1992年   1163篇
  1991年   1047篇
  1990年   870篇
  1989年   922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27篇
  1963年   9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62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综合苏北沿海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种植模式等,选取扬辐麦5号、苏隆128两个历年审定的本地未种植过的品种为实验对象,以扬麦20为对照进行示范种植。示范结果表明,扬辐麦5号、苏隆128均适应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22.
干旱缺水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小麦产量年度间变幅较大,尤其在小麦主产区黄淮地区更为严重。小麦抗旱节水育种是应对干旱的重大措施。本综述对小麦抗旱节水常规育种、抗旱节水分子遗传育种相关性状QTL定位、抗旱相关功能基因克隆鉴定、转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水旱亲本杂交与异地交叉选择是卓有成效的常规育种方法,通过分子标记鉴定了关于根重、根长、胚芽鞘、高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性状的大量QTL;42个抗旱相关基因被克隆并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验证,均从不同代谢通路上影响着小麦抗旱性;14个来自不同供体的抗旱相关基因被研究者导入小麦品种后,转基因小麦植株的抗旱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植株在产量和其它抗逆性方面也得到提高。以上研究进展为抗旱节水小麦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小麦萌发期对水分和盐胁迫敏感,对该时期水分和盐胁迫下种子萌发性状进行QTL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麦“泰农18×临麦6号” RIL群体为材料,以20%PEG-6000溶液和100 mmol·L-1 NaCl溶液分别模拟水分和盐胁迫环境,对种子萌发期10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胁迫和盐胁迫3种不同处理下各性状变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抗旱和耐盐可能是两个独立遗传的性状,胚芽鞘长可以作为节水抗旱的鉴定指标。3种处理下共检测到10个萌发相关性状的103个QTL,其中,17个为相对高频QTL(RHF-QTL),分布在7条染色体(1A、3A、3B、4B、7A、7B和7D)上,平均贡献率为7.55%~15.97%。这些RHF-QTL形成4个QTL簇(QTL cluster,QC),分布在3A、7A和7D染色体上。其中,7A染色体上的QC2包括3个RHF-QTLs( QSdw-7A.1 QGf-7A.1 QGi-7A.1),均与小麦耐盐性相关;7D染色体上的QC3包括2个RHF-QTLs( QGi-7D.1 QGdrc-7D.1),均与小麦节水抗旱性相关。这2个QCs增加效应均来自母本泰农18。本研究获得的RHF-QTLs和QCs,可为小麦萌发期节水抗旱和耐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
芒是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之一,是小麦长期进化和适应环境的产物,对小麦产量和逆境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芒的发育及芒长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小麦无芒品种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和有芒品系MK147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与F5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无芒位点进行了标记和定位。遗传分析表明,群体中的无芒性状受半显性单基因控制;采用Wheat660K SNP芯片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在F2群体构建的无芒、有芒混池中检测到一个多态性SNP标记的富集区,初步将QTL定位于4A染色体上。在该QTL区间开发了58个KASP标记,并将定位区间缩小至KASP标记SNP-1537与SNP-4195之间,遗传距离为0.81 cM,对应中国春参考基因组(IWGSC.Ref.V1.0)4A染色体上9.23 Mb (100.56~109.79 Mb)的区间,将该位点命名为 Awn-4A.1。  相似文献   
25.
对郑麦7698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选择圃、株行圃、株系圃的建立,原种圃生产等关键技术的分析,总结出郑麦7698原种生产技术,解决了生产中种性退化问题,有效延长了郑麦7698的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6.
牛瑜琦 《中国种业》2020,(8):101-102
太71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针对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生态环境,以丰产、耐旱为目标,通过常规杂交育种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90014)。该品种属强冬性品种,抗寒性好、综合性状优、适应性广,且具有丰产、稳产等特点,在山西晚熟冬麦区生产种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7.
为了验证噻虫·高氯氟(15%悬浮剂)的田间防效及用药安全性,进行了小麦蚜虫的药效实验。结果显示,在蚜虫发生始盛期施用噻虫·高氯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小麦增产效果明显,对天敌的杀伤力较小。推荐噻虫·高氯氟使用剂量每667m2用量8g~10g,可根据当时虫量和防治要求适当调整用量。  相似文献   
28.
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水热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聚乙烯白色地膜覆盖带来的作物早衰问题,试验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不覆盖、有机肥、有机肥+白色地膜、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5个处理,研究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内,白色地膜、有机肥+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间各土层含水率差异性不显著,但0-60cm土壤含水率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和单施有机肥处理,起到了良好的土壤保墒效果。小麦苗期,各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温度,促进了小麦的壮苗和生长。拔节期施用有机肥和黑色地膜处理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温度,不同程度抑制了小麦前期过旺生长。小麦扬花期后,各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均显著低于不覆盖处理,一定的降温效应避免小麦遭受高温的危害,但受有机肥分解加速影响,灌浆期施用有机肥处理有一定的增温效应。各覆盖处理较不覆盖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且以黑色地膜和有机肥+白色地膜处理增幅最大,平均较不覆盖处理高26. 92%和23. 14%。黑色地膜和有机肥+白色地膜覆盖措施适宜在河套灌区小麦种植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30.
本试验利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和Alexa Flour 488(AF 488)标记的麦胚凝集素(WGA)分别对小麦子房细胞和小麦矮腥黑粉菌进行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获取小麦子房的三维立体图像。该技术可获得清晰的小麦子房细胞图像,并观察小麦矮腥黑粉菌在小麦子房中的侵染状况。该方法将为研究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分布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