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水热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聚乙烯白色地膜覆盖带来的作物早衰问题,试验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不覆盖、有机肥、有机肥+白色地膜、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5个处理,研究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内,白色地膜、有机肥+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间各土层含水率差异性不显著,但0-60cm土壤含水率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和单施有机肥处理,起到了良好的土壤保墒效果。小麦苗期,各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温度,促进了小麦的壮苗和生长。拔节期施用有机肥和黑色地膜处理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温度,不同程度抑制了小麦前期过旺生长。小麦扬花期后,各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均显著低于不覆盖处理,一定的降温效应避免小麦遭受高温的危害,但受有机肥分解加速影响,灌浆期施用有机肥处理有一定的增温效应。各覆盖处理较不覆盖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且以黑色地膜和有机肥+白色地膜处理增幅最大,平均较不覆盖处理高26. 92%和23. 14%。黑色地膜和有机肥+白色地膜覆盖措施适宜在河套灌区小麦种植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氮、磷、钾3个养分因子,每个因子分4个施用梯度,共14个处理的无重复不完全大田试验设计“3414”方案,对湖北省潜江市棉麦套种方式下的小麦施肥技术进行了田间试验,建立了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的施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棉麦套种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小麦氮、磷、钾施用量的修正值,推荐了合适的小麦施肥量为N(-) 130~210 kg/hm2、P2O540~70 kg/hm2、钾K2O 40~60 kg/hm2.  相似文献   
3.
辣椒氮肥总量控制田间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常椒7号红鲜椒产量与氮肥施用量能拟合出一元二次方程,目标产量为16 500~18 900 kg/hm2,推荐氮肥最高施用量315 kg/hm2、最佳施用量285 kg/hm2。在氮肥总量控制条件下,调整氮肥基追比例、改变追肥施用方法,氮肥追施后移,可有效地提高辣椒品质和产量。推荐施用方法为:40%基+20%花蕾初期追+40%初结果期追(分x次追施),其中x=采摘次数-1,基+蕾花初期追施肥方法为穴施、初结果期追为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了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地膜覆盖及不覆盖3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对3种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玉米生产性状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前期,生物地膜保温、保墒效果显著,且与普通地膜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5);玉米进入生育中后期阶段,生物地膜降解破损,保温、保墒效果减弱,玉米生育中期3种覆盖方式下各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差异性显著(p0.05),生育末期,生物地膜保温保墒效果几乎丧失,土壤水热状况与不覆膜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且显著低于普通地膜覆盖(p0.05);生物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玉米产量及生产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优于不覆膜处理(p0.05),平均较不覆膜增产19.48%和20.41%,水分利用效率高22.18%和22.56%。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可降解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残膜量对春玉米生产性状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残膜量对河套灌区春玉米株高、叶面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残膜量处理,分别为0kg/hm2(CK)、67.5kg/hm2(A)、135kg/hm2(B)和270kg/hm2(C)。结果表明:随残膜量增加,对玉米生育前期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而生育后期相对较弱,但均显著低于处理CK(P0.05);残膜量与玉米产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r=-0.987),处理CK分别较A、B、C产量高2.4%、11.84%和23.77%;残膜主要影响0~40cm土层含水率变化,且各处理生育前期差异显著(P0.05),而后期差异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灌区预测多年后残留地膜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状况的影响以及防治残膜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磴口县为研究区,结合Radarsat-2四极化雷达遥感数据对土壤墒情进行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同土壤墒情的响应性高于交叉极化,以同极化均值和交叉极化均值作为参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而对研究区反演分析,经实测数据检验,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土壤水分监测的需要,优于传统土壤水分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高产、节水的灌溉制度,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小麦套种玉米模式下的耗水规律,运用Jensen模型建立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抽穗、灌浆及玉米抽雄、灌浆期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适宜的水分条件是促进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求解得出敏感性指数分别为小麦分蘖-拔节期(0.305 0)、小麦拔节-抽穗期(0.335 6)、小麦抽穗-灌浆期(0.143 2)、玉米拔节-抽雄期(0.320 7)、玉米抽雄-灌浆期(0.310 2);以产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得出小麦套种玉米最优灌溉制度为:小麦分蘖-拔节期95mm,拔节-抽穗期105~110mm,抽穗-灌浆期65~70mm,玉米拔节-抽雄期95~105mm,抽雄-灌浆期100~105mm,全生育期以460~485mm的灌溉供水量为宜。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黄河内蒙古防凌应急分洪乌兰布和分洪区实施过程中和建成后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环境建设过程,分析了该项目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类似地区的工程建设涉及到的生态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414”肥料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小麦NPK配施增产效果最好,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 838.7 kg/hm2和79.3%,每千克养分可增产小麦6.7kg;NP、NK、PK配施,以NP配施的产量最高,NK配施的产量次之,PK配施的产量最低,研究区域N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新型肥料"金正大"缓控释肥料在中稻上的应用效果,根据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的安排,2011年在潜江市积玉口镇花园村朱永锋农户中稻田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