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5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虎  唐启源 《作物研究》2006,20(5):401-404,408
综述了我国氮肥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
关于米粒垩白性状与胚乳淀粉细胞结构的关系,长户一雄、稻津脩等曾有报导。就形态特征而言,他们认为垩白性状与米粒胚乳中的平行排列的细长细胞群有关,无垩白米粒则无此细胞群;并据此将不同米质的品种分为若干类型。但是这里有三个问题不甚明了,即:一,平行排列的细长细胞群是否有量的界限;二,此种细胞群与其相对应的“大型细胞群”的比例关系如何;三,所谓细长细胞是否有一大体的划分标准。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些关系,并进而探明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改造的途径,以更  相似文献   
23.
基因型和环境对糯稻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连续3年种植在湖南5个稻作区的品质水平不同的6个糯稻基因型进行了米质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基因型(G)×年份(Y)×地点(L)二级互作在分析的所有品质性状中极显著存在;G×Y互作及G主效在大多数品质性状中极显著或显著存在,但G×L互作及L主效仅在少数性状中显著存在,(2)各性状的表型变异主要由基因型方差及互作方差组成,且性状间表现不尽一致.(3)广义遗传力及遗传变异以碱解值、精米长/宽比值和直链淀粉含量最大,胶稠度最小.认为对于糯稻品质性状的改良,除胶稠度外,对大多数性状的选择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应充分注意G×E互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25.
26.
明确长江流域春玉米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利用地膜提前播种及生育中后期采用化控剂的调控,既可调节生育期,又可以优化资源分配模式,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在适宜密度范围内,在稳定粒重的前提下,增加穗粒数.可以达到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产量高低主要在于花后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的积累量,覆膜及化控剂调控对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互作增产效应大,说明两种栽培措施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但高产互作效应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明确长江流域春玉米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利用地膜提前播种及生育中后期采用化控剂的调控,既可调节生育期,又可以优化资源分配模式,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在适宜密度范围内,在稳定粒重的前提下,增加穗粒数,可以达到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产量高低主要在于花后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的积累量,覆膜及化控剂调控对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互作增产效应大,说明两种栽培措施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但高产互作效应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
农学专业“六边”实习的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在学生学完了专业基础课进入专业课学习时,于第六学期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实行专业课教学与全方位全程综合实习相结合,在一季作物(早稻)完整的生长周期内“六边”结合,即边生产实习,边教学,边科研,边搞科技推广,边搞生产和社会调查,边做群众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9.
总结了国内关于水稻和超级稻高产栽培的基本生物学规律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经验,提出了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超级稻“三定”栽培法,并论述和讨论了“三定”栽培法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指出超级稻品种有其适宜的种植区域,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超级稻产量表现不同。生产上应按照超级稻的种植区域,以确定适合的栽培目标产量,采用与目标产量相一致的定量化栽培技术和群体发育调控技术,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的超级稻生产。  相似文献   
30.
采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对50个籼稻(粘)品种进行了食味与其它米质性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a.在籼稻总体中,碱消值与食味成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呈显著负相关,碱消值,直链淀粉以及蛋白质含量对食味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又以直鲢淀粉含量的负效应最大;b.在早籼类品种中,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是显著降低食味水平的品质性状,且二者对食味的影响效应独立,程度相近;c.晚籼类品种以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对食味影响显著;d.优质类和中质类品种中,蛋白质含量是显著影响食味的共同要素,其作用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但作用方向相反,另外,本文还对食味的影响因素,以及蛋白质和食味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