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9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639篇
林业   1765篇
农学   1047篇
基础科学   1117篇
  1083篇
综合类   7671篇
农作物   1016篇
水产渔业   824篇
畜牧兽医   4176篇
园艺   1413篇
植物保护   46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670篇
  2018年   678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757篇
  2012年   991篇
  2011年   827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913篇
  2008年   845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778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602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55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498篇
  1997年   510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396篇
  1994年   429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347篇
  1991年   365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18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69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9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探明周年产量20,000kghm–2以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并建立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该模式周年产量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6—2010年黄淮海区9个高产点共45个田间试验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模式高产形成与季节间光温水资源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省9个试验点冬小麦–夏玉米均实现了周年20,000kghm–2以上高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河南和山东小麦产量最高,山东夏玉米产量最高,河南和山东周年产量分别高于河北16.9%和21.5%。产量的变化主要由光温水分配差异造成,河南和山东小麦季积温量在1924.2~2608.0°C和降雨量小于201.1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北,山东玉米季辐射量在2168.5~2953.8 MJ m–2、积温量小于2990.7°C和降水量小于591.3 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南和河北。然而省份间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热量资源分配率和分配比值相对固定,即小麦季和玉米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3%和57%,两季间积温比值为0.7,这是该区当前生产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量标准。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依据该定量指标来指导黄淮海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黄淮海该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乙酰羟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植物抗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羟酸合酶(AHAS)抑制剂类除草剂已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然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部分敏感农作物产生药害,因此创制对不同类别除草剂具有抗性的一系列作物新品种至关重要。本文将从AHA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类别与特点、AHAS靶酶的特性及其在支链氨基酸合成中的作用、除草剂的靶标抗性与非靶标抗性机制等方面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动态,以期为农作物除草剂抗性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正>2018年,廊坊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为抓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按照《河北省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要求,启动了"营造百万林决胜森林城"绿化攻坚战,确定"一带多廊、百园千村、万亩秀林"为建设重点,仅2018年春季一季就完成营造林107.89万亩,其中,新造林41.55万亩,超额完成省年度任务12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346.2%,同时,营林完成76.72万亩,完成廊道绿化新建扩建224.91公里,新建公园游园78个,实现村庄绿美1108个,形成万亩以上秀林47块,千亩以上地块28块,百亩以上地块达到了588块。  相似文献   
24.
采伐干扰下次生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伐干扰下的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用Levins、Schoener和Pianka等生态位测度公式定量分析闽北天然次生林采伐后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样地中黄绒润楠和刺毛杜鹃的生态位最大,属优势树种;甜槠、石栎和映山红为衰退树种,在林分生产作业中需加以保护。采伐干扰促进了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释放,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伐后10~15 a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伐后20 a接近于未采伐林的生态位;各树种弱度和中度择伐的生态位宽度值约占其生态位宽度总值的50%。生态位重叠值在伐后10 a最大,随后下降,到伐后20 a趋于稳定状态。因此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的最优期为伐后10~15 a,最佳采伐干扰强度为弱度和中度择伐。  相似文献   
25.
灌丛化(shrub encroachment)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现象之一,是影响草地碳库的重要过程。灌丛化由全球气候变化、降雨、火烧和生物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对区域环境、气候、土壤性质和碳循环影响显著。目前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仍存在分歧,表现在不同气候和降雨梯度下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养分循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差异。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灌丛化形成与控制因素、灌丛化对团聚体稳定性、酶活性和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灌丛化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呼吸以及土壤生源物质的存储、分解和循环,这将显著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分析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灌丛化形成过程长期的定位观察研究,以便了解灌丛化的可控因素,并加强对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对碳氮循环进程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26.
在对兰溪市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兰溪市森林风景资源现状,分析了兰溪市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森林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空间布局、森林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兰溪市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28.
为进一步明确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应用,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记录并分析安徽省芜湖市内的赭山公园、镜湖公园、九莲塘公园、滨江公园(一期)和雕塑公园的地被植物应用状况。结果显示,5所公园常用地被植物共有94种,其中草本41种、木本53种,麦冬等7种草本及洒金桃叶珊瑚等32种木本地被植物应用最多;各公园的滨水区域地被植物应用各具特色,常应用迎春花、火棘等地被植物作为衔接。笔者就芜湖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为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茶饼病是危害我国茶产业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茶树嫩叶、新梢,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目前,关于茶饼病的流行规律、病原菌分离及防治技术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鲜见关于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的研究报道。为茶饼病科学、高效的绿色防控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茶饼病病原菌、病原菌与茶树互作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
韩明丽  周坛根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442-2444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鸡粪、牛粪、菌渣对白菜、黄瓜的生长性状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制成的有机肥基本符合国家农业标准,施用后可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需求,有利于提高生长性状表现和营养成分的含量,确保产量和品质,其中以50%鸡粪、50%菌渣制作而成的有机肥效果最好。对白菜而言,该有机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白菜叶片数量,产量、可溶性蛋白、总糖、VC、叶绿素含量均有提高;对黄瓜而言,该有机肥可以提高子叶处茎粗,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蛋白、总糖、VC含量较对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