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8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溴氰菊酯茶园残留与使用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溴氰菊酯在绿茶和乌龙茶品种上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的差异,明确其在福建茶区使用的安全性,在福安、安溪和武夷山进行了福云6号、金观音、铁观音和水仙等4个不同品种茶树上溴氰菊酯残留田间试验,用2.5%溴氰菊酯乳油500~3 000倍液进行施药,药液干后1h以及1、3、5、7、10、15d分别取样制样供检测。检测统计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在茶叶上的残留量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少;相同浓度处理下,春茶的残留量一般高于夏茶和秋茶,而乌龙茶(金观音)品种高于绿茶(福云6号)品种。残留半衰期总体上表现为随着使用浓度提高而延长的特点,但各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相同气候条件下,相同浓度处理福安乌龙茶的残留半衰期比福安绿茶长,其中春季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地同一茶季同一浓度条件下乌龙茶品种间的残留半衰期也不一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5%溴氰菊酯乳油500~3 000倍液在茶园的使用相对安全,目前GB/T 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要求的安全间隔期(5d)的要求是合适的,但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和出口欧盟的基地如果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500~1 000倍液建议安全间隔期定为7d。  相似文献   
22.
茶尺蠖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各茶区,经常在局部茶园暴发成灾,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茶尺蠖病毒是控制茶尺蠖自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本文综述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生物学特性、扩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建立、重组NPV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更好的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对宁德市低海拔茶园进行定点定期调查,共采集到蜘蛛1 682头,隶属于21科、39种。其中游猎型蜘蛛是最大的一个类群,有28种,占个体总数的62.49%;结网型蜘蛛是第二大类群,有10种,占个体总数的36.15%。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其中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波动较大,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小。宁德低海拔茶园全年都有蜘蛛活动,沟渠豹蛛、草间钻头蛛和机敏漏斗蛛为当地优势种。整个蜘蛛群落及3种蜘蛛优势种种群密度的变化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极端低温对整个蜘蛛群落、草间钻头蛛和机敏漏斗蛛种群密度影响最大;极端高温对沟渠豹蛛种群密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月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24.
"施多好"牌农达有机肥茶园应用效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施多好"牌农达有机肥作基肥,春茶期茶树发芽密度和有效芽数增加较明显,百芽重增重,芽梢生长粗壮,提高了茶青的品质,茶叶产量显著提高,施用150~250Kg/667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41.6%~80.9%:能显著提高春茶茶叶品质,头轮和二轮春茶茶叶中的氨基酸平均比对照(不施肥)高出16.60%~35.54%:经济效益明显,施用150~250Kg/667m2增加经济效益达67.8~221.3元.建议在茶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5.
福建茶树害虫病原菌的研究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我省的重要农产品。如果茶园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容易使害虫出现了三R(残毒Residue、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egence)的问题,同时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特别是成茶中农药的残留超标,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此茶树害虫单一的化防已不能适应生产上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七十年代我省开展了茶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研究,其中害虫病原菌的研究利用尤为突出。本文就此作系统的回顾及研究利用前景初探。  相似文献   
26.
豆黄褐鳃角金龟除危害林木外,1974年首次在静岗县中川根镇发现也危害茶树。今年为害茶树面积剧增。是茶树的一种新害虫。发生规律被害状:春季幼虫大量取食茶树须根,切断中根取食皮层,危害严重时,造成一轮茶生长全部停止。4月下旬至5月幼虫已化  相似文献   
27.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高山茶区的主要害虫。1985年起寿宁、宁德、福安等县、市茶场,在该虫大面积为害严重的茶园中,由于频繁接触虫体的毒毛、毒丝,采茶7天左右就会十分痛痒,直至皮肤腐烂,最后无人采茶,引起嫩梢叶粗老、或仅剩秃枝残脉。当上述场的领导从福州市农业局等地获悉:该市红旗茶场曾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建一号”毒株(FJ—1—EPNPV)及其杀虫剂(简称本  相似文献   
28.
茶蚜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概述了茶蚜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进展,主要包括茶蚜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茶蚜对寄主的选择以及综合防治等,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从植物组成抗性与诱导抗性两个方面,回顾了植物抗瘿螨的研究进展。其中,组成抗性研究已较为透彻,本文从遗传、组织结构与形态、代谢产物3个方面进行综述;而诱导抗性从诱导抗性方式论述,主要有瘿螨取食、化学物质诱导和机械损伤3个方面。诱导抗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0.
茶小绿叶蝉具有虫体较小易隐蔽、行动活跃易逃脱、若虫脆弱易死亡等特点,导致室外捕虫工作量大、室内挑虫分装处理困难,是阻碍该虫抗药性研究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通过采集叶蝉发生茶园嫩梢于室内水培、培育小绿叶蝉;通过调节改进的粉尘采样设备的不同采样流量收集叶蝉于带芽离心管;最后,通过联苯菊酯处理离心管内芽叶,测定管内小绿叶蝉的LC50值,校验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田间虫口密度为1.538(头·梢-1)的茶园,室内水培7 d后可孵化出若虫至3.181(头·梢-1),收集室内叶蝉可减少室外采虫工作量.采用10 L·min-1的采虫流量,叶蝉收集速度快,且存活率为100%,改进的设备可简化挑虫难题.联苯菊酯对叶蝉的LC50为163.55 mg·L-1,毒力测定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