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2篇
  47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82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黄颡鱼属鱼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五个方面概述了黄颡鱼属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
水葫芦沼液对青菜生长及AsA-GSH循环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菜为材料,研究了在青菜整个生长周期内,不同比例水葫芦沼液对青菜生长的影响及其体内AsA-GSH循环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比例沼液代替化肥对青菜的株高及生物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以25%沼液替代化肥的处理效果最好,在不同的采样时期,其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当沼液使用比例大于50%时,株高和生物量均随着沼液使用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处理后总量Vc、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HA)的变化趋势不同,25%沼液替代化肥处理45和60 d时,总量Vc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AsA虽然有所增加(除了30 d时),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DHA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当沼液使用比例大于50%时,总量Vc、AsA和DHA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AsA循环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5%沼液替代化肥处理30 d酶活性最高,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25%沼液替代化肥的处理效果最好;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循环中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GSH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25%沼液替代化肥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5%沼液替代化肥处理45 d酶活性最高。说明用适量的水葫芦沼液替代化肥对青菜进行处理,有助于植株的生长,同时增加了体内AsA-GSH代谢循环,提高了青菜的抗氧化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23.
探讨不同用量水葫芦沼液对青菜体内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进而阐明其与青菜体内ASA-GSH循环的关系.以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为材料,在25%沼液+75%霍格兰营养液、50%沼液+50%霍格兰营养液、75%沼液+25%霍格兰营养液和100%沼液处理下,测定幼苗内ASA-GSH循环各组分(ASA、脱氢抗坏血酸(DHA)、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25%沼液+75%营养液处理组与对照(营养液组)相比,对促进青菜生长和其体内ASA-GSH循环有显著影响,还可能对提高青菜抗氧化防御能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了明确荆州黑麦ScNPR1基因的功能,对荆州黑麦 NPR1同源基因ScNPR1进行克隆并分析了其表达特性。利用同源序列法和RACE技术从荆州黑麦中克隆得到 NPR1同源基因的3 185 bp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包含了一个编码507个氨基酸(1 524 bp)的开放阅读框、终止密码子TGA、5′端1 517 bp的非编码区和3′端144 bp的非编码区,命名为ScNPR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ScNPR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小麦、水稻 NPR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较高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2.4%和90.3%。荧光定量PCR发现,ScNPR1基因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在叶、茎、根中表达较高;ScNPR1基因在植物抗病相关信号分子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处理后上调表达,在白粉病菌、纹枯病菌和赤霉病菌的诱导下,ScNPR1基因也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ScNPR1基因与水杨酸和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参与寄主对病原菌侵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5.
不同光周期下红螯螯虾幼虾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光周期下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螯螯虾具有明显的日摄食节律,24 L(持续光照)、12 L∶12 D(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D(持续黑暗)光周期下,其摄食率、摄食量和摄食发生率均在19∶00-21∶00和5∶00-7∶00出现峰值,分别为:13.01%和15.58%、20.82%和14.75%、12.77%和16.89%,属晨昏型摄食。光周期和不同时段对红鳌幼虾摄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26.
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基础上,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脂类比例(CHO∶L)为10.75∶1、4.81∶1、2.66∶1、1.52∶1和0.87∶1的5组试验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初始体质量(1.72±0.01)g]相关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试验结果表明,CHO∶L比例为2.66∶1时,红螯光壳螯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达到最高。高比例的CHO∶L(10.75∶1)和低比例的CHO∶L(0.87∶1)都会显著地抑制(P<0.05)红螯光壳螯虾的生长和饲料的利用。饲料脂肪水平为40~145 g/kg时,虾的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则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CHO∶L对虾胃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1),CHO∶L为2.66∶1和1.52∶1表现出比较高的活力,显著高于(P<0.05)其它试验组。碳水化合物为156.3~360.4 g/kg范围内,虾淀粉酶活力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红螯光壳螯虾增重率分别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水平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红螯光壳螯虾对配合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68.28和120.22 g/kg,相对应的CHO∶L为2.20∶1,且红螯光壳螯虾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要高于对脂肪的利用。  相似文献   
27.
对9个灰飞虱地理种群的Co Ⅱ(Cytochrome oxidase Ⅱ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提交GenBank(EU728817~EU72882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灰飞虱地理种群的Co Ⅱ基因同源性非常高(99%以上),且无明显的种群差异;而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的Co Ⅱ基因的同源性相对较低(约80%),表现出了种间差异,表明Co Ⅱ基因可能不适合用于研究灰飞虱地理种群的划分,同时也说明Co Ⅱ基因较适合用于亲缘关系较近的种间系统发育研究。  相似文献   
28.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二嗪农对锦鲫的急性毒性,并以AChE活性为毒性指标,研究了亚致死作用剂量(96h-LC50的1/5、1/10、1/20、1/40)下持续暴露30 d和在清水中恢复30 d时二嗪农对锦鲫的慢性毒性效应,以及锦鲫不同组织对二嗪农的富集作用,为评价二嗪农环境生态风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二嗪农对锦鲫的96h-LC50为11.04 mg/L,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抑制率可达91%;酶活恢复过程缓慢,最高恢复率仅为21.6%;组织中的富集量大小依次为肝>肉,恢复30d后各组织仍有二嗪农残留且富集大小顺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9.
紫菜中扑草净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D)法测定紫菜中除草剂扑草净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柱、LC-NH2固相萃取柱净化,HPLC-UVD测定紫菜中扑草净残留量.结果表明,HPLC法检测扑草净的线性范围为0.05~10 μg/ml,相关系数为r2=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03 m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32%~95.51%,相对标准偏差为2.26%~9.25%.  相似文献   
30.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主要蜥蜴科动物系统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蜥蜴科20属32种蜥蜴和壁虎科1种壁虎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经比对后序列长度为535 bp,其中有161个变异位点,117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55.1%,C+G平均含量为44.9%.Eremias przewalskii与E. multiocellata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2,Anatololacerta anatolica与A. oertzen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7,这可能是由于线粒体DNA的基因渗入现象所致.以壁虎科的Ebenavia inunguis为外群,用NJ、ME和MP法重建系统发生树,分子系统树显示,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蜥蜴科分类体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