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从火烧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种群的影响着手,用控制火烧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火烧处理对大针茅种群的生态效应即火烧可以明显地降低大针茅的生长高度,减少其地上生物量,而其密度值的升高则是由于火烧导致大针茅的植丛分裂、增加了其小丛数量所造成的结果,这与其单丛干重的降低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火烧对大针茅种群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组织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研究中 ,根据 1 981 -2 0 0 0年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代表性植物群落—羊草 +大针茅草原群落生产力动态测定的结果及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进程的监测数据 ,经过对物种频率 ( fi)、累积相对生物量 ( m1)、累积植株平均高度 ( h1)的计算 ,提取出草原群落中的植物种群组织力参数。l1=fi.m1.h1.1 0 0 0。按照组织力参数排序 ,确定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等级和种间互补效应。不同等级的物种占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不同 ,是实现群落自组织的根源 ,种间互补作用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应环境波动 ,达到群落最高生产力的自组织机制。可认为物种间的等级关系和互补功能体现了群落的组织力  相似文献   
23.
内蒙古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进程中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内蒙古草原面积的1/3,大约4.6亿亩已经退化。在退化草场上,优良牧草的数量减少,质量变劣,生境恶化,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严重障碍。因此,退化草原的恢复与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4.
内蒙古典型草原原生群落植物种群动态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带的羊草草原的原生群落长期监测的数据进行了趋势分析 ,研究了该群落及其重要植物种 (羊草 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 Stipagrandis、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西伯利亚羽茅 Achnatherun sibiricum、冰草Agropyron michnoi)的年际动态。得到了草原群落及重要种生物量年际变化的趋势直线 ,经统计检验得出该群落的自组织过程保持稳定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25.
针茅属(Stipa Linn.),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 Dumort.).针茅属植物是欧亚草原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其种类丰富、演化程度高、形态高度分化.该属的各个种受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影响,沿水平与垂直地理梯度及土壤机制的生境梯度产生了一系列的替代分布,组成了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广袤的针茅草原.我国针茅属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以此构成了地理分异和生态分异明显的北方最主要的草原类型.由于针茅属植物形态差异较小,建立在传统的形态、解剖特征基础上的我国针茅属植物在种类鉴定、系统演化与区域分化等研究领域还存在诸多争议,其物种的地理替代与生态替代等空间分异形成机制也尚不清楚.本文系统论述了中国针茅属植物分类、系统发育、生态、地理分布等研究历史、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茅属植物系统发育、地理分异与生态分异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6.
降水量引起草原群落生产力的年际间波动,而典型草原系统又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其稳定的机制如何,是目前草原生态研究急需探讨的问题。文中研究根据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羊草大针茅草原24年的定点监测数据,分析草原地上生物量与研究区10类气候因子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4-8月的累计降水量对草原生物量的影响最大,降水量仅能解释生物量的13%左右。草原地上生物量随降水量年际间变动而波动,其波动幅度不如降水量波动幅度大,说明群落生物量具有相对稳定性。进一步分析24年样方中出现77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相对生物量大的物种,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小,就是说草原群落优势种年际间的生产力波动性较小,这有利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分析显示31种植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这些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生物量的补偿性。通过分析这些植物种间的补偿性,可以看出优势种与亚优势种,优势种与其他非优势种,非优势种之间均存在着补偿性,这表明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当一个物种由于水分的限制使其生产力低于其平水年的生产力时,其他物种的生产力相对的增多,弥补了由于该物种生产力波动引起的群落总生产力的波动,从而相应地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总而言之,典型草原生物量随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强,而其生产力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性依赖于群落中植物种类之间的补偿性。  相似文献   
27.
不同治理措施对退化草原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纯培养技术,对退化草原四项不同治理措施(浅耕翻、耙地、播种羊草、围栏封育)处理后的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项治理措施中,各类群土壤微生物均显著高于对照区.0~10 cm土层,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均依次为浅耕翻>耙地>播种羊草>围栏封育>对照;四项治理措施细菌数量依次比对照区增高了91.95%、89.66、87.36%和73.56%;真菌数量增高了53.06%、50.34%、50.34%和23.81%;放线菌数量增高了41.27%、38.89%、24.47%和22.63%.10~30 cm土层,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依次为浅耕翻>耙地>播种羊草>围栏封育>对照;四项治理措施细菌数量依次比对照区增高了43.59%、43.59%、41.03%和33.33%;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区增高了34.19%、31.15%、29.74%和5.39%;而该土层真菌数最则依次为围栏封育>播种羊草>浅耕翻>耙地>对照,四项治理措施分别比对照增高了221.74%、191.30%、162.86%和161.43%.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增高幅度各不相同,其中0~l0cm土层细菌数量增高幅度最高,真菌次之,放线菌最低.而l0~30cm土层真菌数最增高幅度最高,细菌次之,放线菌最低.四项治理措施土壤微生物与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内蒙古白音锡勒草原沙地白杆 (Picea meyeri)种群的大树和幼树及伴生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认为沙地白杆林是在近极限生境条件下 ,由适应性不同的植物种依生境异质性组合而成的疏林群落。是第三纪云杉属植物广布分布区的残存片段 ,也是白杆现代分布区的北界。白杆种群现有大树 3 3 0株 ,幼树 1 62 9株。大树的死亡率随胸围增大而增高 ;幼树则每增加一个龄级死亡 48.7%。该种群具有自然更新的能力。由于生境相对严酷 ,种群较小 ,局部灭绝的危险尚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29.
在21世纪头20年这一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投资与投资优化管理,是持续有效地进行草原生态建设、发展现代集约可持续草原畜牧业、建立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0.
蒙古高原景观生态区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蒙古高原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的腹地,四面远离海洋,高原周围有高、中山地环绕,形成了封闭型的内陆高原,是欧亚大陆上一个独特的景观地理区域。这一区域包括中国的内蒙古地区及蒙古国的疆土。东西跨经度34°36′,西至东径87°40′,东至122°15′;南北跨纬度15°22′,北至北纬53°08′,南至37°46′。本文对这一广阔的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内景观生态分区问题作概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