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明确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的安全性和防治蛴螬的效果,采用砂培法,评价20℃和25℃下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烯啶虫胺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及对照药剂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花生的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和25℃下,除烯啶虫胺外,其它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率无影响;与对照相比,吡虫啉等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花生幼苗的促进生长作用均不显著;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无影响。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种子包衣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差异不显著,其中噻虫胺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均最高,在两地田间防效分别为68.91%、71.60%,保果率达67.42%、72.50%。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蛴螬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显著低于吡虫啉和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氟虫腈种子包衣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有效成分剂量均为140g/100kg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2.
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敏感品系进行室内抗性筛选,饲养15代,汰选13代,平均成活率为35.12%,获得抗性品系(R),与敏感品系(S)比较,抗性指数为90.27倍。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7代(F0~F6),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332;不连续筛选后6代(F7~F14,8代中有2代未筛选),现实遗传力为0.0203。整个13代筛选期间,现实遗传力为0.2206。假设遗传力为室内筛选估算值的一半、死亡率为50%~90%,预计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抗性增长10倍,需要约22.8~10.3代。  相似文献   
23.
采用Hansch-Fujita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以电性参数(Hammett σ)、疏水性参数(clogP)、立体效应参数(MR)、氢键受体和供体等物理化学参数作为变量,对苯甲醛衍生物、苯甲酸衍生物和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进行了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酸衍生物和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非常相似。在此三类化合物中,氢键受体、立体效应(MR)参数和疏水效应(clogP)参数是影响化合物抑制活性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4.
测定了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和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两种效应物对菜粉蝶多酚氧化酶(po lypheno lox idase,简称PPO,EC.1.14.18.1)催化L-多巴(L-DOPA)氧化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种效应物对该酶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2.71和5.66 mm o l/L,抑制常数分别为2.82和3.35 mm o l/L;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的;这两种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机理完全不同,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对酶的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而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对酶的作用表现为竞争性抑制。研究结果为设计以该酶为靶标的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旨在研究三唑类药剂戊唑醇、苯并咪唑类药剂多菌灵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毒力及最佳配比筛选, 通过比较对2个不同品种小麦的防效差异, 为大田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盆栽法, 调查小麦叶片发病情况, 计算病情指数, 测定3种药剂对2个小麦品种上白粉病菌的毒力及其不同配比的共毒系数(CTC), 找出合理配比。结果表明在‘山农16’和‘泰农18’2个小麦品种上多菌灵与戊唑醇配比5∶3时, 增效作用均为最优, 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2.66和123.56; 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配比在2∶1时, 增效作用均为最优, CTC为139.09和129.97; 多菌灵与吡唑醚菌酯配比1∶1时, 增效作用均为最优, CTC为135.15和145.24。  相似文献   
26.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测定了40%毒死蜱乳油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鱼类、鸟类、家蚕和蜜蜂4种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乳油对斑马鱼LC50值(96 h)为0.68 mg.L^-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LC50为47.30 mg.L^-1;毒死蜱乳油对鹌鹑的毒性LD50为7.45 mg.kg^-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LD50为56.97 mg.kg^-1。食下毒叶法结果表明,毒死蜱乳油对2-4龄家蚕幼虫LC50值(48 h,25℃)分别为0.82、1.87 mg.L^-1与4.35 mg.L^-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为2.48、4.22 mg.L-1与8.35 mg.L^-1;家蚕幼虫在药膜上爬行1、10、30 min与60 min后,毒死蜱乳油对3龄家蚕幼虫的LD50值(48 h,25℃)分别为3.18、0.68、0.41μg.cm^-2与0.38μg.cm^-2,其微囊悬浮剂LD50值分别为6.92、1.58、1.18μg.cm^-2与0.48μg.cm^-2;毒死蜱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蜜蜂48 h的LC50分别为0.53 mg.L^-1和2.32 mg.L^-1。上述结果表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4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明显高于乳油。  相似文献   
27.
采用薄层溴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3种方法同时测定50%棉铃宝乳油中的甲基对硫磷、辛硫磷,适用于具备各种检测水平单位对该产品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回收率及变异系数:甲基对硫磷98.83%、0.80%,辛硫磷100.34%、0.89%。大口径毛细管往气相色谱法的方法回收率及变异系数:甲基对硫磷99.75%、1.14%,辛硫磷98.76%、1.06%。薄层溴化法的方法回收率及变异系数:甲基对硫磷100.54%、2.16%,辛硫磷101.27%、1.30%。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生物源化合物对菜青虫幼虫Pieris rapae(L.)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5,7,4'-三羟基黄酮、槲皮素、芦丁、5-甲氧基水杨酸和曲酸5种化合物,以触杀和摄食毒力法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7,4'-三羟基黄酮和槲皮素对菜青虫幼虫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浸渍法处理后72 h,两种化合物对试虫致死LC50值分别为0.226和0.951g/L;叶片药膜法处理后72 h,LC50值分别为0.062和2.420 g/L.结果还表明,采用叶片药膜法,当5,7,4'-三羟基黄酮的浓度高于0.200g/L时,所有试虫均不能正常化蛹;采用浸渍法,用5,7,4'-三羟基黄酮、槲皮素、芦丁、5-甲氧基水杨酸和曲酸处理的菜青虫5龄幼虫体重与对照相比增长量明显降低.离体试验结果显示,5,7,4'-三羟基黄酮和槲皮素对菜青虫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EC.1.14.18.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25.65和43.94mg/L.  相似文献   
29.
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选育及生物适合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敏感品系在室内经7代次药剂汰选,获得了抗性品系(R),与敏感品系(S)比较其抗性指数为77.58倍。抗性汰选前后,采用点滴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灭多威、杀虫单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并无明显变化,其抗性指数为0.80~1.36,均不存在交互抗性。通过构建种群生命表,观察比较了小菜蛾抗丁烯氟虫腈品系和敏感品系的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结果表明,抗丁烯氟虫腈品系较敏感品系幼虫期和蛹历期延长,低龄幼虫龄期转换时的虫口死亡率增加,蛹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在繁殖上表现为产卵量增加,而孵化率和雌雄比降低,雌成虫的数量、寿命减少。抗丁烯氟虫腈种群相对于敏感种群的相对适合度为0.84,抗性种群在繁殖能力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  相似文献   
30.
灭线磷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采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测定了灭线磷对3种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灭线磷对土壤微生物基本无影响,属低毒级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