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51篇
  免费   1411篇
  国内免费   1846篇
林业   2508篇
农学   1625篇
基础科学   1806篇
  4286篇
综合类   17549篇
农作物   1020篇
水产渔业   1550篇
畜牧兽医   9091篇
园艺   1543篇
植物保护   1130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831篇
  2022年   1071篇
  2021年   1128篇
  2020年   1148篇
  2019年   1440篇
  2018年   809篇
  2017年   1176篇
  2016年   1336篇
  2015年   1678篇
  2014年   2452篇
  2013年   2334篇
  2012年   2783篇
  2011年   2735篇
  2010年   2625篇
  2009年   2568篇
  2008年   2846篇
  2007年   2279篇
  2006年   1934篇
  2005年   1581篇
  2004年   1033篇
  2003年   915篇
  2002年   727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396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355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29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运用山东省1981—2015年实测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分析山东省干旱时空演变规律,提出了应对旱灾的干旱风险管理概念,并论述其含义和作用,总结了气象科技服务具体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干旱事件在秋季和春季的发生频率最高,在夏季发生频率最低;(2)干旱事件在山东省西北部地区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东南部地区;(3)区域干旱灾害管理应由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4)从开展和推广旱灾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加强旱灾预警网络、建立并加强干旱监测业务水平和平台、加强防旱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干旱管理法律框架5个方面改善山东和全国的干旱灾害应对体系.研究有助于对干旱实现风险管理,降低旱灾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为国家制定防治干旱风险区域战略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选取东北地区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的气象资料以及玉米生育期资料,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的冷害指数,并对冷害指数进行EOF时空分解,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3.
李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2):79-80
一年生野生大豆存在硬实现象,必须经过适当处理破除硬实从而正常萌发.该研究采用浓硫酸酸蚀处理,对野生大豆种子进行了破除硬实试验.结果表明,浓硫酸酸蚀有明显的效果,可利用其进行大量种子的处理,但同时对大豆种子根的伤害率也随着酸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出现无主根芽、根部粗大等畸形根,应加以注意.综合来看,酸蚀55min是破除野生大豆种子硬实的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24.
周婧琪  陈磊  田薇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027-2029
通过野菊多糖诱抗剂(CIP)对玄参生长、活性成分及抗病的影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组生长情况以及抗病效果。对主成分综合指标分析表明,经CIP喷施后玄参的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分鲜重、块根增长量,均高于清水对照。玄参经CIP处理后白绢病防效指数为79.97%。结果表明,喷施CIP对玄参白绢病防治及促生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5.
为降低某尾矿堆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对该尾矿堆河堆场之下的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封闭阻隔处置。综合考虑尾矿堆的安全稳定性、环境污染现状、水利防洪等因素,提出了采取阻隔屏障、临空面支护隔离及防渗膜+黏土+种植植物覆盖等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从而达到污染源头削减与生态恢复协调控制效果,为尾矿和污染土壤的环境原位风险防控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6.
以中国各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2年的环境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模型对评价期间的环境效率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2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环境效率均值差异明显,效率值大小顺序为: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从各区域比较来看,环境效率均值排名前五位的区域分别为:云南、北京、辽宁、海南、天津。排在后五位的区域分别为:新疆、山西、内蒙古、贵州、甘肃。东部区域明显处于领先地位,而西部区域除了云南的环境效率有效外,其余均未在生产前沿面上,西部区域的经济和环境发展陷入两难地步;研究期间,东、中、西和东北部的Malmquist指数和技术变化均呈现了"M"形变动,技术进步是环境提升的主要动力,从纯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看,各区域环境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从规模效率看,各区域经济结构亟需调整,以达到最佳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甘肃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选用1951-2015年甘肃省3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同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复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甘肃省65 a来干旱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趋势方面,甘肃省干旱情势为由干变湿再变干,近年干旱趋势逐渐加重;四季均呈现由干变湿然后变干的趋势,近年春季变干趋势显著;干旱强度在全省范围内主要为轻旱和中旱等级,并表现为局域性轻旱和全域性中旱。在周期性变化方面,甘肃省的干旱时间周期性强弱依次为39、13、7、22 a尺度,但不同时间尺度表现出了不同的干湿震荡规律。在空间格局方面,甘肃省整体上呈西北部干旱缓解、东南部干旱加剧的趋势;春季干旱加剧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和秋季干湿状况基本相似。按照干旱区域敏感性强弱可将甘肃省分为东南地区东部(Ⅰ区)、西北地区(Ⅱ区)、中部地区(Ⅲ区)和东南地区西部(Ⅳ区),其中Ⅲ区呈干旱缓解趋势,其他地区基本呈干旱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针对东北粳稻绿色保质减损储藏技术需求,通过开展内环流控温和空调控温两种技术应用实仓试验,经应用效果对比,两种储粮技术均能达到理想的控温效果,均能有效延缓粳稻品质劣变,且水分减量及品质变化无显著差异,但在能耗方面,空调控温技术运行能耗及费用相对较高,因此,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对实现东北粳稻保质减损储藏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构建赤松赤枯病病基指数(Disease based index,DBI)评价体系,定量评价与林分因子共同作用后,立地因子对赤松纯林中赤枯病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方法】在林龄相对一致(34±2)年的赤松纯林生态系统中设立临时样地,筛选影响赤松赤枯病发生的关键林分因子,建立关键林分因子与赤枯病病情指数的函数关系,选取最优模型作为主曲线;将主曲线等比值拉伸得赤枯病病基指数曲线群,其自下而上依次表示不同的病基指数,即立地对赤枯病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结果】1)基于森林病害发生的基本原理,提出病基指数的概念。2)确定赤松赤枯病病基指数的定量方法,它包含样地的设立、病情指数的调查、林分因子的调查、关键林分因子的筛选、基准点的确定、备选主曲线模型的建立、主曲线模型的确定和评价、主曲线的绘制及曲线群的建立共9个步骤。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林分密度是影响赤松赤枯病发生的关键林分因子,依据所提定量方法建立主曲线方程:Q=65. 61/(1+e-0. 001 5 x+2. 32),决定系数R2=0. 519 8,说明拟合方程较可靠,用该模型预估赤松赤枯病的病情指数时,平均预估误差是5. 35%。4)将赤枯病病基指数主曲线等比值拉伸得曲线群,即建立定量评价体系。体系中的5条曲线自下而上分别表示为:Ⅰ为极轻病害发生,Ⅱ为轻度病害发生,Ⅲ为中度病害发生,Ⅳ为重度病害发生,Ⅴ为特重度病害发生。【结论】赤松赤枯病病基指数主曲线模型和曲线群图可以定量评价赤松林的立地因子对赤枯病的潜在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可为赤松纯林合理、有效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将成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0.
伴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养猪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规模化猪场的污染及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