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3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802篇
农学   348篇
基础科学   401篇
  334篇
综合类   3495篇
农作物   540篇
水产渔业   290篇
畜牧兽医   1953篇
园艺   568篇
植物保护   2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2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及其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利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兔体接种试验等方法,对安徽省临诊病例中疑似PRV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检测及PRV分离鉴定,并通过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gBgCgD)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临诊病例中共分离鉴定15株PRV;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均与2011年后国内PRV变异株同源性较高;与2011年前国内PRV经典株序列比对,PRV分离株gEgBgCgD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一致性替换、插入或缺失,且gEgC基因多位点突变位于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本研究分离的15株PRV均为变异株,变异株已成为安徽省主要的流行毒株。15株PRV分离株的gI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而gE、gC蛋白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及抗原性发生改变。部分PRV分离株与邻近地区PRV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可能与频繁跨省调运生猪、跨区引种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22.
23.
FT(FLOWERING LOCUS T)基因是植物多个开花途径的整合因子,在花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以水曲柳雌雄花发育转录组中FT序列为基础,通过PCR扩增获得该基因全长,命名为FmFT。其开放阅读框(ORF)为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9 795.2,等电点为5.90,是亲水性不稳定酸性蛋白;无跨膜区域,全部位于膜外;有1个PEBP保守结构域。同源比对结果显示,水曲柳F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20个物种的FT蛋白序列同源性在83%~88%之间,与苹果(Malus domestica)同源性最高,为88%。系统进化结果显示,水曲柳FT蛋白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均较远。FmFT在水曲柳不同发育时期的雌雄花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减数分裂时期和成熟孢子时期,雌雄花之间表达量差异显著。在雄花中,在减数分裂时期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在雌花中,表达量持续升高,在成熟胚囊时期达到最高值,是孢原细胞-大孢子母细胞时期的35.97倍,表明FmFT不仅在水曲柳雌雄花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24.
设计研发了浅翻深松犁,对表层耕作土壤进行翻耕而对底层进行疏松,最后形成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良好土体结构。文中介绍了整组犁体的结构、工作原理、试验情况和机具特点,作为与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相配套使用的农业机具,有着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26.
本研究通过测定麻阳白鹅摄入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田间杂草饲料的食物消化率、食物摄入量以及饲料转化率,以期确立西南喀斯特山区草食性禽类的最优牧草利用模式。分别选取抽穗期的意大利黑麦草和田间杂草(看麦娘+空心莲子草+禺毛莨)为纤维原材料,将其在抽穗期收获、晾晒、烘干、粉碎,制成颗粒饲料,其中黑麦草和田间杂草的含量分别为0%、15%黑麦草、20%黑麦草、15%田间杂草、20%田间杂草。饲喂20日龄的麻阳白鹅20d,测定麻阳白鹅的食物摄入量、CF、NDF、ADF消化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结果表明,饲喂黑麦草颗粒饲料的麻阳白鹅较饲喂田间杂草颗粒饲料的麻阳白鹅日增重、食物摄入量以及饲料转化率均高于饲喂田间杂草的麻阳白鹅。同时,麻阳白鹅对15%黑麦草的CF、NDF、ADF消化率较其他处理组都高。因此,黑麦草可作为西南地区冬春季节麻阳白鹅的青绿饲料,麻阳白鹅饲料中黑麦草的最佳含量为15%。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四川省猕猴桃主产区的广元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乐山市、成都市、宜宾市等区县的198个果园进行猕猴桃溃疡病调查统计,研究了溃疡病的发生与海拔、品种、树龄的关系,并且分离、纯化、鉴定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高,溃疡病病害发生程度加重;在调查的品种中红阳较其他品种更容易感病;树龄小于3年或者是大于10年以上发病程度较轻。分离纯化得到343株菌株,其中有234株是溃疡病病原菌,并且均是PSA 3型菌株。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稳定性氮肥减量施用在玉米上表现出良好的稳产和增产效果,但缺乏针对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春玉米生产的推荐施用量。为此,我们在辽中、辽南地区春玉米上开展了稳定性氮肥一次性施用最佳用量试验。  【方法】  2017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和海城市两地开展田间试验。供试稳定性氮肥中同时添加了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两个试验区均设置了不施氮处理 (CK)、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 (CK1) 和普通尿素减氮10%对照 (CK2)。沈阳试验区设置稳定性氮肥比其CK1 (244 kg/hm2) 分别减氮10%、15%、20% 3个处理 (S1、S2、S3),海城试验区设置比其CK1 (217 kg/hm2) 分别减氮10%、15% 2个处理 (S1、S2)。采集玉米生长季内各生育时期的土壤样品和植株样品,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每个小区单独采收,记录产量。  【结果】  与CK1相比,稳定性氮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P < 0.05),且以减氮15%的S2处理肥效稳定,沈阳试验较CK1增产、增收幅度分别为7.5%、1795元/hm2,较CK2增产、增收幅度分别为11.1%、2808元/hm2;而海城试验产量与CK1没有显著区别,收入减少184元/hm2,与CK2相比,增产19.5%,增收2685元/hm2。与CK1相比,稳定性氮肥处理氮素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依次提高10.4%~12.4%、3.4%~6.2%和6.5%~10.8%;与CK2相比,分别提高10.2%~12.2%、3.3%~6.1%和3.3%~7.6%。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稳定性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中后期植株氮素吸收强度,稳定性氮肥各处理氮素总积累量表现为S2 > S1 > S3 > CK1 > CK2。土壤无机氮含量主要在0—20、20—40 cm土层表现出较大差异,总体上稳定性氮肥处理 (S1、S2、S3) 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在玉米生育前期 (苗期、拔节期) 低于普通尿素处理 (CK1、CK2),在玉米生育中后期 (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 0—4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但总体上无机氮含量在0—40 cm土层中变化幅度较普通尿素处理平缓。  【结论】  稳定性氮肥减施可以维持或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在沈阳试验点,稳定性尿素施氮量减少15%时,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氮素累积总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等都最高;而在海城试验点,由于普通尿素投入量相对较低,最佳稳定性尿素推荐量为减氮10%。  相似文献   
29.
基于文献计量的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概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以CNKI、维普、SCOPUS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巢湖农业面源污染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治理方向的发文量最多,其中大多数是从源头控制、中间拦截、末尾治理定性叙述的,模型和现状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主要参考国外通用模型进行验证及负荷估算等。安徽农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机构为巢湖该领域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马友华团队等是该领域的核心团队,主要发文期刊有《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学通报》、《水土保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等。由此发现,巢湖流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治理方向,其中定性叙述治理措施文献偏多,定量研究治理效果和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模型的创新性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30.
14个多年生牧草品种在川西北高寒牧区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方法,以2014~2017年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乾宁种畜场对早熟禾(Poa pratensi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雀麦(Bromus inermis)、猫尾草(Phleum pratense)、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共14个品种同期播种,连续4年进行田间观察和产草量测定。结果表明:在川西北地区种植的14个牧草品种细茎冰草因越冬率低,不适应当地环境,在2016年低全部死亡,其余13个草品种都可安全越冬,正常生长,但不同品种产草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从产量总趋势分析,诺言猫尾草、乌苏1号无芒雀麦、热销多年生黑麦草、新速Ⅱ多年生黑麦草、三得利紫花苜蓿等5个品种产量较高,值得在本区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