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黄山毛峰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黄山毛峰茶连续化加工质量,研制自动化加工控制系统,采用新型国产化的茶叶品质分级仪对茶鲜叶质量进行分等,通过对其生产线上在制品的含水率、加工耗时及叶温的检测与分析,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参数。试验结果显示,以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茶鲜叶为研究对象,喂料机皮带秤流量分别为160、210、250和230 kg.h-1,滚筒电流输出值分别为60%、80%、100%和90%,滚筒转速分别为24、24、26和28 r.min-1。利用高温数据采集仪检测了杀青、烘干过程的叶温变化,得到烘干过程的叶温测定结果与烘干机温控设定值大致相同。结果表明,采用高温数据采集仪在线监测在制品温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10 a和30 a的柠条、刺槐、油松及侧柏林地0~60 cm不同土层有机碳、氮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比坡耕地,退耕还林10 a后,仅侧柏与油松林地各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和密度显著提升。退耕还林30 a与10 a相比,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增幅表现为侧柏>油松>刺槐>柠条,总体0~60 cm土层碳固存速率分别达到1.06、0.71、0.43、0.36 mgC·hm-2·a-1;氮固存速率以刺槐最高,达到0.051 mgN·hm-2·a-1,其他还林地固存氮速率接近,为0.014~0.026 mgN·hm-2·a-1。30 a还林有机碳的增加主要来自0~20 cm土层,平均贡献达51.9%,而全氮增加除刺槐林地外,主要来自40~60 cm土层,平均贡献达42.5%。各还林地C/N仅在0~20 cm表层均有显著提高,但有机碳与氮均表现出显著的回归相关性。综上,长期退耕还林地能够固存碳氮,且以侧柏林地提升有机碳库较佳,而刺槐林地提升氮库较好。  相似文献   
23.
渭北旱原优势农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渭北旱原自然资源和优势农产品发展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入WTO对该区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对优势农产品的贡献率、支持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普及等综合发展战略途径来增加区域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2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达成教学目的的桥梁.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在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受到课程内容宽泛、学时偏少、学生被动学习的劣势突出、先修课程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教学难度大、与多媒体教学配套的资料不足等因素的限制.为此,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实践教学的完善等方面,对“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加强互动教学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专题讨论教学的优势、开展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5.
秸秆还田对关中地区麦玉复种体系土壤氨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氨减排是雾霾治理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农田肥料施用造成的氨排放是农业氨排放的重要部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下土壤氨排放对秸秆还田的响应,为减少农业氨排放和控制雾霾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陕西关中杨凌地区,对土壤氨排放、0~40 cm土壤无机氮以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方式,设不还田(S0)、半量还田(S0.5)和全量还田(S1)3个水平;副区为施肥,设不施肥(F0)、减量施肥(F0.8)、常规施肥(F1)3个水平。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施肥及两者互作对夏玉米季土壤氨累积排放量(C)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季土壤氨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整个麦玉复种体系的氨累积排放量为1.31~19.26kg·hm~(-2),占施肥量的2.17%~4.69%,各处理之间表现为:S0F1S0.5F1S1F1S0F0.8S0.5F0.8S1F0.8S1F0S0.5F0S0F0。在不施肥情况下,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氨累积排放量,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较不还田处理显著减少土壤氨累积排放量和氨损失率,秸秆全量还田和半量还田之间的氨排放无明显差异。其中S1F0.8和S0.5F0.8处理在整个复种体系中减排效果最为显著,分别较S0F0.8处理(11.62 kg·hm~(-2))减排38.64%和37.35%。相比于只施氮肥,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显著减少土壤中无机氮,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6.23%~20.20%,冬小麦产量16.60%~28.17%。通过PCA分析发现,S1F0.8和S0.5F0.8处理是减排增产的最优组合。综合考虑土壤氨排放和作物产量,长期秸秆还田配减量施肥处理,能在保证作物高产的基础上减少土壤氨排放,可在关中地区实施。  相似文献   
26.
根据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的特点,结合案例教学的理论及方法,探索了适宜于高等农业院校宏观类选修课程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该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库,并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平台,建立了课程网络交流平台,延长了课程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27.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是一套全新的、综合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小麦生产上的超常技术体系.地膜小麦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需要必要的技术规范支持,否则就会出现混乱,为此作者在总结渭北旱原及生态类型相似区的地膜小麦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渭北旱原地膜小麦生产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8.
不同温度下NaOH-绿氧联合预处理对麦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少秸秆预处理过程中NaOH的使用量,降低其环境影响,提高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采用NaOH和绿氧(GO)对小麦秸秆进行联合预处理,研究低温(15 ℃)、中温(35 ℃)、高温(55 ℃)三个温度下0.05%的绿氧(GO)和不同浓度NaOH组合预处理对秸秆成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5 ℃、35 ℃、55 ℃下,最佳的预处理组合分别为0.05% GO+3% NaOH、0.05% GO+2%NaOH、0.05% GO +2% NaOH,与对应温度下未经预处理组的效果相比,累积甲烷产气量分别提高了86%、93%、87%.并得到35 ℃、55 ℃下NaOH浓度和累积甲烷产量的显着性回归方程。NaOH和GO联合试剂预处理秸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人为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人为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指出区域的气候变化固然是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然而人类的生产、生活、经济和政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施加的不合理干预则是近几十年来环境急剧恶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严格行政执法、围栏禁牧、合理的载畜量和生态移民等生态环境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30.
畜禽粪便及其浸出液常常是污染农村环境的根源。研究粪便分离物及其固形物厌氧发酵的各自沼气转化效率,确定分离液厌氧发酵的最适浸泡时间,既为粪便固液分离进行厌氧发酵提供理论基础,又为畜禽养殖场废水能源化和废渣的肥料化利用以及厌氧法处理有机废水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以调制的总固体质量分数(TS)为8%的新鲜猪粪、牛粪为原料,分别静置浸泡3,6,9和12h后进行固液分离,固形物和分离液分别加入200 g沼液接种物,在20℃,30℃条件下分别研究固形物和分离液的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结果表明:猪粪浸泡12 h后分离液发酵效果较好,而牛粪的最佳浸泡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