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22.
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rDNA-ITS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福建省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3个1号生理小种(Foc1)菌株和17个4号生理小种(Foc4)菌株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将Foc1代表菌株FOCABB361和Foc4代表菌株FOCAAA315的rDNA-ITS序列提交GenBank,获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395428和EU33240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Foc4号生理小种的ITS2区长度为151 bp;Foc1号生理小种的ITS2区长度为152 bp;Foc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ITS1区完全一致,长度都为147 bp.Foc1号生理小种与4号生理小种的ITS序列差异不大.表明ITS区对于镰刀菌属内种间差异鉴别具有参考价值,但不能用于Foc生理小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对分离自黑龙江省马铃薯中的1个线虫群体Hp1进行形态观察与测量,采用线虫通用引物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利用PAUP软件以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线虫群体有6条侧线,头部略缢缩,口针明显,中食道球呈长纺锤形,食道峡部窄而细长;雌虫阴门稍突起,后阴子宫囊较长;雄虫交合刺略向腹面弯曲,引带短,具交合伞。其形态测量值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rDNA-ITS PCR扩增片段916 bp,经BLAST比对,该ITS序列与腐烂茎线虫序列相似度最高。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群体没有与腐烂茎线虫A、B基因型群体聚在一起,而是与C、D型群体聚为1个分支,且与C型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将群体Hp1鉴定为腐烂茎线虫C基因型,这是首次在黑龙江省发现腐烂线虫为害马铃薯。  相似文献   
24.
苹果树Valsa malicola的发现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丽  臧睿  王磊  康振生  黄丽丽 《林业科学》2007,43(9):23-26,156
从苹果树腐烂病病斑上分离得到分离物,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颜色为乳白色,30d未形成产孢体,在37℃高温下不能生长。在20%苹果树皮煎汁培养基(ABA)上于25℃培养6d即可形成大量微小(直径0.1~0.5mm)的产孢体,每皿(直径9cm)数量平均达140~250个。根据其在枝条上产生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鉴定为Valsa malicola Z.Urb.及其无性型Cytospora schulzeri Sacc.&P.Syd。进一步的ITS序列聚类结果也表明,陕西各分离株与美国和南非的V.malicola聚为一类。采用菌丝块接种烫伤的离体苹果枝条(秦冠、富士),发现其在伤口部位扩展缓慢、病斑面积很小,但8~9d后仍可形成大量产孢体,而常见的致病种V.ceratosperma形成的病斑面积很大,在接种后20d才能在接种枝条上形成产孢体。  相似文献   
25.
松材线虫rDNA-ITS2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松材线虫rDNA -ITS2为靶区 ,建立松材线虫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松材线虫大量DNA和单条线虫的检测结果表明 ,探针检测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时 ,前者产生明显的荧光信号 ,后者无荧光信号 ,表明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探针检测到最低模板浓度为 1pg·μL- 1 ,DNA测序结果与实时荧光PCR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6.
茎基腐病是河北省安国市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生产中为害较严重的多发性病害,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和防治药剂的筛选。通过形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安国掌叶半夏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选用5种常用化学杀菌剂、2种生物杀菌剂和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抗生素粗提物对Py. aphanidermatum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5%精甲霜灵ES、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抗生素粗提物、40%氟硅唑EC、99%恶霉灵TC对瓜果腐霉菌丝的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2.81、41.74、54.16和56.90μg/mL;而1×10 11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1×10 6孢子/g寡雄腐霉菌WP、3%甲霜·恶霉灵AS和50%烯酰吗啉WP对该病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7.
松材线虫rNDA-ITS1区分子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对松材线虫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来自日本、美国和葡萄牙的松材线虫虫样进行PCR检测,成功扩增出330bp和220bprDNA-ITS1区基因片段,该方法对松材线虫成虫或幼虫均能作出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28.
【目的】为了确定浙江宁海本地柑橘优势腐败菌及丁香精油对其的抑菌效果,【方法】从自然腐烂的柑橘上分离优势菌,采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丁香精油对优势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结果表明,浙江宁海本地柑橘分离所得6株真菌分别为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柑橘链格孢(Alternaria citri)、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和卡利比克毕赤酵母(Pichia caribbica);其中P.digitatum和C.cladosporioides是优势腐败菌;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丁香精油对P.digitatum和C.cladosporioides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51 mL·L-1和0.57 mL·L-1;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 mL·L-1和3 mL·L-1。【结论】丁香精油可以抑制柑橘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9.
为从分子水平对内蒙古草原蝗虫进行系统性研究,对内蒙古地区常见的10种草原蝗虫的120个个体的rDNA-ITS2序列进行扩增,通过与GenBank中已知蝗虫的ITS2对比得到180~197 bp的ITS2序列.使用MEGA 4.0软件对得到的ITS2序列进行对比,并对15个不同地点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种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种蝗虫的ITS2序列的碱基组成显示出对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偏好性;15个地点的亚洲小车蝗种群之间差异小,仅有2个个体产生变异,共有11个变异位点,均为碱基的替换,占所测序列的5.67%.15个种群聚类结果显示,13个种群为一支先与四子王旗种群聚在一起,再与正镶白旗种群相聚;说明ITS2序列在蝗虫种下的遗传分化上为高度保守的序列,不适用于蝗虫种下遗传分化的研究.同属蝗虫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说明ITS2序列也不能区分同一属蝗虫.槌角蝗科先与网翅蝗科聚类再与斑翅蝗科相聚,最后与斑腿蝗科相聚,反映了各科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30.
【目的】明确小麦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江苏群体的种类组成及群体间遗传变异情况,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利用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的13个代表性CCN群体进行孢囊、阴门锥和2龄幼虫的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PCR扩增上述群体的rDNA-ITS区并克隆测序,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通过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值的比较,所测定的江苏群体均与已报道的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中国群体的测计值相接近;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CCN江苏群体、国内其它地区以及国外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分子簇,且国内和国外群体分别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所测定的13个江苏省CCN代表性群体均为禾谷孢囊线虫,各群体间形态及ITS序列变异较小,江苏省目前尚未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