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60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和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玉米田秸秆覆盖处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后棵间蒸发明显降低,且随着覆盖量的增加,显热通量增加,潜热通量减小,棵间蒸发逐渐降低,夏玉米全生育期内5000kg/hm^2覆盖和15000kg/hm^2覆盖分别比无覆盖处理的棵间蒸发低51.4mm和75.4mm,秸秆覆盖后近地层气象要素发生了改变,显热通量的增加使得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潜热通量的减少使得近地层水汽压降低;秸秆覆盖阻挡了太阳辐射向地面的传播,土壤温度也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2.
ABA对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ABA的不同浓度对不同稻种类型、不同生育期的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早稻叶面喷施ABA可获得增产,其中幼穗分化期喷施的增产效果优于盛花期。ABA喷施于杂交稻,其增产效果较常规稻明显。  相似文献   
103.
亚热带丘岗区雨水工程蓄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蓄调雨水的能力,是我国亚热带丘岗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其基本组成单元-自然集雨区,实施系统内水分循环利用动态平衡的雨水蓄调工程。实践证明:运用农田小水利建设形式,改善生产条件,可将不资源利用率提高到60%,将雨水的蓄调量与可蓄调量的比率提高1倍;能基本克服或减轻区域性的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和成灾;支持农业的持续发展和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并具有良好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在推进我国  相似文献   
104.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湖南省7个土壤肥力与肥效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积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特别是通气孔隙度,促进水稳性大团聚体(WSA)的形成,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高量有机肥效果优于中量有机肥.(2)有机肥使初始pH为5.20~7.8的土壤pH调节到5.6左右.(3)土壤有机碳(TOC)、热水可提取碳(HWC)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积累,因而能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性、保水保肥能力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红壤坡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连续5年地表径流量及养分流失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份年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影响比较突出:柑橘园和茶园的径流量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农作区变化差异显著,一直保持很高的径流量,其产流规律在丰水年和缺水年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月,占年径流量的33.60%和57.59%,而平水年则表现为"双峰型",两个产流高峰出现在5月和7月,其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31.17%和22.49%。(2)多年累积径流量总体趋势为农作区茶园柑橘园,农作区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极为显著(农作区年径流量总和为108.20m3,是柑橘园的2.83倍和茶园的2.10倍)。在相同水份年的情况下,其变异系数仍有很大出入(农作区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47.08%,缺水年变异系数达188.90%),而其他两个小区则在不同水份年变化差异显著:丰水年(柑橘园为106.87%,茶园为100.22%)和缺水年(柑橘园为64.21%,茶园为65.88%),平水年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3)农作区年均损失氮、磷、钾分别为47.09,4.85,123.34kg/km2,是柑橘园的2.70,3.48,3.39倍和茶园的2.36,3.91,4.52倍。因此红壤坡地选种柑橘或茶树能有效防止养分失流及截留雨水,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亚热带丘岗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实地测量和实验研究,描述了稻田甲烷的排放过程,排放量和排放特征;辨析了环境温度,施肥,水管理等因子对稻田甲烷排放的相关影响,提出了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施肥方案和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7.
以集雨区水量平衡为基础,从分析坡地水文过程入手,以坡地不同生态系统雨水分配、降雨过程地表径流产量、径流过程的土壤及养分流失量为参数,以生产灌溉对集雨的要求、坡地不同生态系统对雨水侵蚀的承载力、坡地雨水运移过程对环境和区域洪涝灾害的影响为约束条件,拟合出红壤丘岗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适宜的土地利用结构:人工林占30%,人工草地占15%,果药茶园占30%,耕地占20%,自然保护区占5%。该用地比例(结构)既满足于地貌单元(集雨区)生态系统利用坡地集雨维持系统水循环平衡的要求,也满足于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8.
通过2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年晚稻草还田提高了翌年早稻期间土壤NH4 -N浓度;配施N肥后新鲜早稻草还田也增加了晚稻期间土壤NH4 -N浓度,但不施N肥淹水灌溉下稻草还田土壤NH4 -N浓度低于移走稻草的处理,间歇灌溉下稻草还田处理土壤NH4 -N浓度仍高于移走稻草的处理。稻草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增产幅度为6.85%,晚稻为8.17%;施用N肥后稻草增产效应显著高于不施N肥处理,分别增产9.18%和5.83%。稻草还田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来影响产量,但水稻生长季节、灌溉模式和施肥条件对稻草还田的增产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早稻以连续淹水灌溉条件下稻草还田的增产效果最大,而晚稻则以间歇灌溉条件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9.
 10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以无肥 (CK)为对照 ,有机物循环处理 (C)可增产 5 6 .5 %,NPK配合增产6 2 .5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增产 80 .7%;施肥实现的水稻产量中由于化肥应用所占的贡献份额为 38.5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所占的贡献份额为 44 .7%;随着NPK配合程度的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降低到基本平衡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能有效地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氮、磷和钾进入红壤稻田系统及系统内有机物循环利用 ,可增强土壤氮、磷和钾养分库。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氮肥配施方法下稻草还田短期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适宜稻草还田量及配合稻草还田的N、P肥施用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树脂法和传统化学法相结合,研究了不同N肥配施方法下稻草还田对土壤N、P养分及水稻生长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短期内可降低土壤氨氮浓度,提高土壤有效磷浓度,抑制水稻生长;稻草还田的这3种效应都随稻草水平的增加而加强,但不同N肥配施下无差异。稻草还田后易引起水稻铁中毒,因此稻草还田量不宜过多;稻草还田后除需多施N、P肥外,还需通过排水等措施以解决其铁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