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4篇
  5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电动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适宜的修复参数。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电解时间、介质pH、强化剂种类、电压和超声振荡时间等因素对电动力学去除剩余污泥中重金属Cu、Zn、Ni、Cr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电解时间为12 h,最佳介质pH为2,最适电压为1.5 V·cm-1,最适宜的超声振荡时间为1.0 h。添加EDTA对剩余污泥中Ni的去除效果最佳,最佳添加浓度为0.20 mol·L-1;添加柠檬酸对剩余污泥中Zn的去除效果最佳,最佳添加浓度为0.25 mol·L-1;酒石酸对剩余污泥中Cu的去除效果最佳,最佳添加浓度为0.25 mol·L-1。研究为电动技术去除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以研究在等量化肥氮条件下,NP、NPK、NPK+C(养分循环)等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化肥氮条件下配施NPK+C对水稻生长影响最为明显,各项指标均为最高,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是CK的2.5倍与1.6倍左右.NP、NPK、NPK+C处理均可显著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相同紫云英绿肥播种量与不同化肥配施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站试验场设置8个不同处理分别进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NPK配施可以明显有效地增加紫云英产量,在施化肥的基础上增施紫云英绿肥可显著提高水稻生长及经济性状指标,且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可获得稳定、高产的早稻产量,同时可提高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自然集雨区水分动态10年定位观测研究,初步明确了我国亚热带丘岗区生态系统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与水平衡状况。该区域雨水丰沛,总量可维持系统水分平衡,但其时空变化大,加之蒸发变化与之错位和土壤持蓄水分性能差等因素作用,导致系统水分盈亏现象发生,水分“高盈期”的湿害和“亏缺期”的伏旱严重制约了丘岗区农业的发展。强化工程、农艺措施调控能力,提高农业水资源管理水平,是促进我国亚热带丘岗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态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内容综合性与针对性不强,实习基地欠缺,毕业实习时间偏短等问题,结合农业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目标,提出了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实施措施,包括提高实验课程质量,突出实验课程的农业特色;优化实习内容,规范实习考核,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长科研实践时间,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与实践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红壤丘岗坡地农业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综合分析了红壤丘陵区农业水资源和坡土壤资源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岗坡地农业开发利用中应采取的五项对策措施,即:1.坡地开发,水利先行;2.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合理耕作,扩大土壤有效水库溶;4.推广避旱抗旱生态栽培技术;5.改土培肥,提高地力。  相似文献   
8.
栽培植物的耐镉性与镉污染土壤的农业利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有效实施镉污染农田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策略,采用室外微区池栽培实验,对我国南方几种主要栽培植物耐土壤Cd污染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禾谷尖作物水稻向璃9米虽然对Cd的生理受性较强,但其产品(籽实)易因Cd影响而丧失食用价值。属于污染敏感型作物,不宜在污染区种植油菜、花生和甘蔗等对Cd存留量低,对食用品质影响较小,可考虑在轻污染区种植;油菜、花生和甘蔗等对Cd的生理耐性较强,产品(种子油、蔗糖  相似文献   
9.
长期有机物循环下红壤稻田的产量趋势及其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期定位的红壤稻田中CK(无肥)、N、NP、NPK及C、N+C、NP+C和NPK+C等8个处理下的早、晚稻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1990-2004年)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下早稻产量均没有随时间呈显著上升或下降,晚稻产量比早稻产量的下降趋势更明显。其中,在施N肥和NP肥处理下晚稻产量呈显著下降(P〈0.05),NPK处理下产量的下降趋势也近似显著(P=0.097)。产量趋势受到了有机物循环、施肥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有机物还田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了养分的供应,从而提高了稻谷的产量。长期不平衡施肥可能是造成N、NP、N+C和NP+C等处理产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较低的初始产量和较高的基础肥力可能使得CK和C处理的产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稳定。早、晚稻产量主要与其生育期内的积温和日照时数相关,而日照时数的减少可能是导致晚稻产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对红壤稻田土壤供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定位试验土壤供磷能力的差异,并从土壤磷素平衡、全磷、有机磷、Olsen-P和MB-P的含量的变化等方面探索了导致供磷能力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其中以有机物循环利用配合磷肥施用处理土壤的供磷量能力最高,植株平均吸磷量是长期不施磷肥处理的3.5倍,比长期施用磷肥处理平均高出59.8%。长期单施氮肥导致土壤供磷能力衰竭,植株总吸磷量比长期不施肥还低17.2%,单一有机物循环利用和配施N肥植株总吸磷量比长期不施肥分别高80.3%和40.2%。有机物循环利用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磷素的固持量,土壤微生物对无机磷的利用可能是其向有效磷转化的关键途径。磷肥配合系统内有机物循环利用,是提高红壤稻田土壤供磷能力的有效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