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3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林业   755篇
农学   690篇
基础科学   96篇
  203篇
综合类   5401篇
农作物   346篇
水产渔业   1462篇
畜牧兽医   3884篇
园艺   917篇
植物保护   137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917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852篇
  2011年   931篇
  2010年   805篇
  2009年   893篇
  2008年   789篇
  2007年   777篇
  2006年   691篇
  2005年   730篇
  2004年   577篇
  2003年   572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5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明确新型卵磷脂类桶混助剂“融透”的特性,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了其物理性质,并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其在防治稻飞虱中对氟啶虫胺腈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融透”中含有圆形脂质体,Z平均粒径为129.5 nm。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融透”可使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毒力增加1.67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融透”可使氟啶虫胺腈对稻飞虱的防效提高9.04%~41.77%;当氟啶虫胺腈减量40%时,添加“融透”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与未添加“融透”的常量组相当。研究结果表明,卵磷脂桶混助剂“融透”可以通过形成脂质体提高药剂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为减少水稻抽穗前田间稻纵卷叶螟的化学防治次数及用药量,降低对天敌的伤害及农药残留,最终实现稻纵卷叶螟的简约化防控,采用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室内测定了药剂拌种对种子发芽的安全性,并结合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田间试验,评价了不同用量下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时长及保叶效果,明确了药剂拌种对天敌蜘蛛的影响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当氯虫苯甲酰胺按有效成分用量30~120 g/hm2拌种时,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出苗均无影响。直播稻模式下,氯虫苯甲酰胺按有效成分60 g/hm2拌种,播种后110 d,其保叶效果仍高达97.13%;旱育手栽秧模式下,氯虫苯甲酰胺按有效成分90 g/hm2拌种,播种后108 d保叶效果为82%以上,旱育机插秧模式下按有效成分90~120 g/hm2拌种,播种后90 d保叶效果仍在95%以上;3种模式下拌种处理的保叶效果及持效期均远优于常规喷雾防治。研究表明,利用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有效控制水稻前期及中期稻纵卷叶螟的为害,降低后期田间虫口基数,并且对田间天敌蜘蛛安全性高,同时在收获的稻谷中未检出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残留量低于定量限0.000 8 mg/kg)。在江苏省丘陵地区粳稻区应用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可确保水稻直至抽穗初期无需再进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并可显著减少后期稻纵卷叶螟虫源基数,实现稻纵卷叶螟的简约化防治。  相似文献   
103.
过氧乙酸对神仙鱼小瓜虫病的治疗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小瓜虫病对观赏鱼养殖的严重危害,试验选择过氧乙酸对七彩神仙鱼进行杀灭小瓜虫的有效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过氧乙酸对神仙鱼急性毒性试验,并在安全浓度下对患有小瓜虫病的神仙鱼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过氧乙酸对七彩神仙鱼的安全浓度为8.55mg/L,过氧乙酸在神仙鱼安全浓度内对小瓜虫的幼虫和包囊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过氧乙酸浓度在4.26~8.55mg/L的治愈率达70%。  相似文献   
104.
蒲家艳 《畜禽业》2019,(2):51-53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主要症状是高热、黄疸、呼吸困难,是一种犬常见的疾病。引起巴贝斯虫病的主要病原体有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重症病犬可在3~4周内衰竭死亡。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均为世界性分布的血液原虫,前者较后者分布更广泛,吉氏巴贝斯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在我国的江苏、河南部分地区呈地方流行。从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几个方面阐述,做出诊断依据,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5.
主要介绍了牛羊巴贝斯虫和泰勒虫病的生活史、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6.
107.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350-2355
以筛选马梨形虫地方虫株EMA和Bc48基因最佳抗原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为目的,对已构建保存的pGEX4T-1/EMA1、PET-28a/EMA1、PET-28a/EMA2、PET-28a/EMA3、pGEX4T-1/Bc48和PET-28a/Bc48质粒进行优化表达,经KCl方法切胶纯化后作为间接ELISA包被抗原,经表达量、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符合性试验验证,筛选最佳重组抗原蛋白,优化、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用于临床样品(n=1 584)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最佳重组抗原蛋白为GST-EMA1和His-Bc48,其可溶性蛋白表达量相比之下较高;以GST-EMA1、His-Bc48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可明显区分马梨形虫标准阴性和阳性血清;阳性血清梯度效价可达1∶800;批内重复率分别为96%和94%;与商品化c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6%。所检测的血清样品中,新疆昭苏、米泉、富蕴、阿克苏及和静样品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27%,6.90%,1.72%,0.74%和1.18%;不同年龄马匹之间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试验筛选出GST-EMA1、His-Bc48为最佳抗原蛋白,经临床试验验证所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为后期马梨形虫病血清学诊断用间接ELISA商品化试剂盒研制提供实验材料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卵形巴贝斯虫AMA1基因蛋白特性及免疫活性,本试验用卵形巴贝斯虫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到pGEX-4T-1中构建BoAMA1重组pGEX-4T-1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基因片段长1 042 bp,编码34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KT312793)的同源性为99.8%。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BoAMA1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8 ku,具有较好反应原性。本试验为卵形巴贝斯AMA1基因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对山东海阳和潍坊的2个养殖凡纳滨对虾群体取样,采用TaqMan qPCR逐尾检测肝胰腺中的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EHP)载量,再将提取的DNA样品按5并1(5∶1)、25并1(25∶1)、50并1(50∶1)、100并1(100∶1)和150并1(150∶1)进行并样,检测并样的EHP载量。设定不同临界循环数为假定灵敏度,定性判断各单尾检测阳性及并样组阳性,比较不同并样模式与检测阳性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定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过低,会降低高并样率检测的准确性;阳性率在30%以上时,高并样率的检测结果与单样品检测相符性很好;高载量感染的阳性率不低于6.7%时,50∶1以内的并样能准确得出检测结果;低载量感染的阳性率不低于16%时,25∶1以内的并样能得出较好结果;高载量感染的1.3%阳性率和低载量感染的8%阳性率可能导致所有并样出现假阴性结果;各种并样模式均有很好的诊断特异性,50∶1并样的诊断灵敏度与OIE标准推荐的5∶1并样的接近;各并样检测的EHP载量与单样品检测平均值之比在0.27~2.83范围,二者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各种并样模式的定量检测结果在数量级水平能大致反映样品的平均EHP载量。本研究为水生动物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样品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合成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并进行杀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药效评价。以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为起始原料,在2位的胺基上引入与环己甲酰氯、苯甲酰氯、噻吩甲酰氯、乙酰氯以及氯乙酰氯等不同的酰基进而合成5种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化合物1~化合物5),研究其对小瓜虫掠食体和包囊的杀虫活性,并对杀虫活性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5种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 [(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的杀虫活性最强,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4 h的100%杀灭浓度为24.0 mg/L,对包囊6 h的100%杀灭浓度为60.0 mg/L,对掠食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16.4 mg/L。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的48 h LD50为234.3 mg/L,其安全浓度为64.1 mg/L。研究表明,化合物1 [(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杀小瓜虫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