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10篇
  免费   567篇
  国内免费   879篇
林业   1092篇
农学   1327篇
基础科学   1136篇
  964篇
综合类   8996篇
农作物   844篇
水产渔业   510篇
畜牧兽医   5578篇
园艺   1509篇
植物保护   400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753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573篇
  2016年   684篇
  2015年   701篇
  2014年   1044篇
  2013年   1030篇
  2012年   1309篇
  2011年   1557篇
  2010年   1331篇
  2009年   1330篇
  2008年   1331篇
  2007年   1199篇
  2006年   1178篇
  2005年   1120篇
  2004年   827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63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适时春繁秦巴地区弱群通常在油菜花期前70天开始春繁,即小寒节前后进行保温和饲喂,在油菜开花前能够加上继箱。越冬双王群每群6框蜂,紧脾换脾后,每只蜂王各保留2~3张脾,蜂量1.5~2kg,双王群利用箱内升温,简单外保温繁殖近50天,在油菜流蜜前10天加继箱,提早产王浆。春繁紧脾是为了提高哺育蜂密度,刺激蜂王产卵,提高巢温,是保温的重要措施。弱群不仅要重视巢内保温,用细柔保温物填满空隙的一半,还要重视外保温,箱底垫上一层厚厚的稻草,箱身用草帘包裹严实,要特别注意蜂箱大盖上部的保温。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人参皂苷含量及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液中单体皂苷Rg1、Re、Rb1(三者合为总皂苷)和稀有皂苷Rg3的含量;MTT法检测不同人参提取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在人参炮制过程中,人参总皂苷含量由0.56%下降到0.13%,稀有皂苷Rg3含量由0.17%增加到0.30%;抑制率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28.8 g/L时3种提取液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黑参组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高于人参组和红参组;凋亡实验发现,黑参提取液对细胞的促进凋亡作用明显,人参提取液的促凋亡作用不明显。表明红参和黑参提取液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可能与参液中的稀有皂苷Rg3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3.
α6/α3β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6β4* nAChRs,*代表其他亚基)主要分布于大脑海马区、外周神经节和人源肾上腺嗜铬细胞等,与神经性疼痛和炎症反应、情绪等生理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拟对大鼠α6/α3β4 nAChR在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卵母细胞膜上进行重组表达,并利用双电极电压钳电生理学技术检测该重组受体的功能。在不同浓度的激动剂乙酰胆碱的刺激下,比较了α6/α3和β4亚基的不同配比形成的受体通道开放而产生的电流大小,并用其拮抗剂α?芋螺毒素TxID验证了该受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亚基不同配比的α6/α3β4 nAChR均可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膜上成功表达,并具有较好的配体门控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4.
李春艳  王曦  周胜花  李希  钟华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20,28(6):1784-1790
本文以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材料,利用其目前已有的转录组序列,通过搜索、比对、功能域多态性分析、进化树构建和基因表达分析等手段,对白羊草R2R3-MYB型转录因子进行挖掘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从白羊草挖掘出43个R2R3-MYB转录因子,它们具有高度保守的[W]-X(19)-[W]-X(19)-[W]-X(n)-[W]-X(18)-[W]结构,主要参与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和逆境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本研究筛选出8个可能参与干旱胁迫响应的R2R3-MYB转录因子。这为白羊草R2R3-MYB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提高猪口蹄疫病毒诊断准确性,针对口蹄疫病毒的3D基因建立了FMDV的xTAG检测方法。根据3D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上游引物5’端加TAG序列,下游引物5’端加生物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荧光编码微球和SA-PE杂交,在Luminex 200检测仪上读数。用所建立的MFIA xTAG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病料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强;检测的敏感性可达1×10~2 copies/μL;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都在3%以下;检测结果与SYBR Green I荧光PCR方法100%相符。表明建立的液相基因芯片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猪口蹄疫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6.
以辐射诱变获得的玉米红轴突变体698-3R为材料,通过遗传交配设计分析轴色的遗传规律,利用SSR-BSA法初步定位轴色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突变体698-3R的红轴对白轴性状表现为显性遗传,受一对核基因控制,初步定位在第一染色体上的SSR标记phi095与umc1452之间,与phi095相距3.9cM,与umc1452相距7.1cM,将该基因暂定名为C(t);(2)以轴色基因 P1的cDNA为模板克隆C(t),发现698-3R有3个C(t)转录本,而野生型698-3中至少有2个;预测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698-3R中3个C(t)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P_1-wr蛋白一致,突变使其获得完整的MYB结构域和酸性激活域,而野生型698-3中698-3-P-1蛋白由于编码序列缺失导致移码突变,不具有该功能结构域;(3)对C(t)基因qRT-PCR分析发现,除25DAP外,其余4个时期在698-3R中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698-3;以 A1和 C2基因表达验证分析发现,C(t)与验证基因表达模式一致,说明C(t)可能具有 P1激活调控 A1和 C2基因表达的功能。推测该红轴基因C(t)可能为一个 P_1-wr基因。  相似文献   
107.
提高乳脂含量、提升奶质已成为当前奶牛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前期经GWAS方法研究发现,EEF1D基因5'非翻译区(5'-UTR)的G/A突变与乳脂率极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对候选基因EEF1D的突变位点进行功能分析,首先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EEF1D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片段,并在细胞水平上对其开展了功能验证实验。研究发现,EEF1D基因5'-UTR的G/A突变引起Sp3转录起始位点后移33 bp,并且突变型的活性大约是野生型的3倍。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可改变转录因子的转录起始位点,从而使EEF1D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08.
家蚕可能通过取食漂移到桑叶上的玉米花粉从而受到转基因玉米中表达的Cry蛋白的影响。实验采用室内生物测试的方法评价了转cry1Abcry2Ab基因玉米GAB-3花粉对家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在饲料中掺入蛋白的方式检测了转基因玉米中广泛使用的6种Cry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当桑叶上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对家蚕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达500粒·cm-2时,家蚕14 d存活率为0;以10粒·cm-2的GAB-3花粉饲喂家蚕幼虫7 d对其体重无显著不利影响,但延长饲喂时间或者当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家蚕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14 d或更长时间的家蚕体重均低于无花粉处理组。与非转基因对照处理组相比,低于100粒·cm-2的转基因玉米GAB-3花粉处理组家蚕的化蛹率、茧重、茧壳重和蛹重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均会延长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GAB-3花粉对家蚕7 d的LC50为261.18粒·cm-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LC50下降。测试的6种Bt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依次为Cry1C>Cry1Fa>Cry1B>Cry2A>Cry1Ab>Cry1Ac。目前,在中国接近商业化的转基因玉米中多采用的Bt杀虫蛋白为Cry1Ab和Cry2A,二者对家蚕的毒性较低,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家蚕接触到的转基因玉米花粉密度较低,因此转Cry抗虫基因玉米对家蚕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9.
为明确丁硫克百威在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后的降解代谢,以及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分别以其在蔬菜上登记的最低剂量、最高剂量、最高剂量的1.5倍3种剂量施药,进行田间模拟残留试验。将采集的成熟豇豆通过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测定豇豆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在豇豆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1,在0.01~1 mg·kg-1的添加水平下,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平均回收率为72%~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4%~20.1%。丁硫克百威使用后的超标风险主要源于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播种期施药后的豇豆样品均无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检出;苗期以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后,第10天的样品中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值超出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结荚期2次或3次施药后7 d内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值超出MRL。结荚期施药时,丁硫克百威在2次施药和3次施药后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较低,小于100%;但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较高,以最高剂量的1.5倍2次施药或3次施药后,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于药后7 d才降至100%以下。综上,播种期使用丁硫克百威不会导致豇豆中残留超标,可以安全使用;但苗期和结荚期使用丁硫克百威存在极高的风险,应禁止其在播种期以外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0.
伴随着近年来甘肃灵台县大量普及和应用苹果套袋技术,苹果果实的外观以及质量大幅度得到提升,但是伴随着外观质量的提升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花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文章就苹果套袋前的花果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简要介绍花果套袋技术,探究现阶段花果管理技术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若干对应策略,以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