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29篇
  免费   2295篇
  国内免费   4729篇
林业   2627篇
农学   10664篇
基础科学   2644篇
  5870篇
综合类   55960篇
农作物   10872篇
水产渔业   3181篇
畜牧兽医   7151篇
园艺   9505篇
植物保护   2079篇
  2024年   540篇
  2023年   2482篇
  2022年   2673篇
  2021年   2704篇
  2020年   2892篇
  2019年   3148篇
  2018年   1970篇
  2017年   2882篇
  2016年   3301篇
  2015年   3416篇
  2014年   5204篇
  2013年   4969篇
  2012年   6141篇
  2011年   5851篇
  2010年   5387篇
  2009年   5334篇
  2008年   5571篇
  2007年   4617篇
  2006年   4502篇
  2005年   4924篇
  2004年   4956篇
  2003年   4343篇
  2002年   2632篇
  2001年   3047篇
  2000年   2662篇
  1999年   1455篇
  1998年   1385篇
  1997年   1345篇
  1996年   1182篇
  1995年   1375篇
  1994年   1271篇
  1993年   1200篇
  1992年   937篇
  1991年   861篇
  1990年   690篇
  1989年   797篇
  1988年   286篇
  1987年   253篇
  1986年   150篇
  1985年   162篇
  1984年   159篇
  1983年   147篇
  1982年   118篇
  1981年   80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53篇
  1975年   43篇
  1974年   49篇
  1965年   62篇
  1957年   1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单作(MM)、玉米-大豆间作1∶2(IMS1,玉米1行,大豆2行)、2∶2(IMS2,玉米2行,大豆2行)3种种植方式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N0)、减量施氮200 kg/hm(N1)、常量施氮300 kg/hm(N2)对玉米生长、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MS1下,N2玉米叶面积较N0显著提高6.30%。间作和N1处理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总产量。N1较N2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成熟期达到最低值。与N2相比,N1土壤硝态氮无显著变化,未对土壤养分产生负面影响并能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保持高产。总体来看,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有利于节肥和提高间作体系总产量。  相似文献   
102.
研究日光温室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肥组合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综合评价优化水肥和常规水肥管理的调控效应。田间试验设置4个水氮处理,包括不施氮+常规灌溉(N_0+FI)、常规施氮+常规灌溉(FT+FI)、优化施氮+常规灌溉(OPT+FI)、优化施氮+优化灌溉(OPT+OI)。测定不同处理下秋冬茬番茄-春茬小型西瓜的产量、品质以及根、茎、叶、果实氮素吸收量。结果表明:优化水氮处理(OPT+OI)番茄产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与农户常规水氮处理(FT+FI)无显著差异,但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66.3%(P0.05);灌溉量相同时,减氮40%处理(OPT+FI)的小型西瓜产量相比常规施氮处理(FT+FI)提高了13.1%;OPT+OI处理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较对照处理(N_0+FI)均显著提高。不同水肥处理下,两季作物氮在各器官的累积量均表现为果实叶茎根。随着番茄的生长,果实和茎的氮素携出量占总携出量的比例分别由62.4%和5.9%增加至67.1%和6.3%,而根和叶中氮素携出量降低,OPT+OI处理果实氮素携出所占比例增量最大,促进了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果实中转运。在当前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适当优化施氮量和灌溉量既可以保证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同时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索减氮条件下密度对望两优361产量的影响,2018年在马庙镇进行了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怀宁县单季稻施肥量应为:N:P:K=13.5:5.4:10.8。在此施肥量的基础上: 1.5万穴/667m<sub><sup>2</sup></sub>为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04.
黄腐酸营养液在黄瓜追肥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怀云  刘芳 《蔬菜》2018,(3):18-20
为研究黄腐酸在黄瓜增产提质方面的应用效果,选用嘉有黄腐酸营养液开展黄瓜田间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营养液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黄瓜生长;处理1(增施黄腐酸营养液12.50 kg)能够极显著增加黄瓜产量,667 m2产量达4 673.88 kg,较常规施肥及处理2(增施营养液6.25 kg)分别增产576.21、314.93 kg;处理1及处理2黄瓜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施用黄腐酸营养液后,虽然黄瓜的追肥成本增加,但经济效益较好,在农业生产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索紫云英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和适宜翻压量,利用连续11 a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GM_(22.5)(单施紫云英22.5 t/hm~2)、100%CF(常规施肥)及60%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15.0(GM_(15.0)),22.5(GM_(22.5)),30.0(GM_(30.0)),37.5(GM_(37.5)) t/hm~2 4个水平,研究化肥减施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氮磷钾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P0.05),增幅分别为79.1%~91.1%,44.8%~50.7%,56.8%~64.7%。单施紫云英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5),与CK相比,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23.9%,12.4%,16.4%。60%化肥与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处理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紫云英翻压量为15.0~30.0 t/hm~2时,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均随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多而提高,当紫云英翻压量多于30.0 t/hm~2时,则呈下降趋势。在所有的化肥配施紫云英处理中,早晚稻籽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以翻压紫云英30.0 t/hm~2时最高。与常规化肥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氮、钾肥回收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紫云英翻压量为22.5~30.0 t/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P0.05)。因此,在本试验施用60%化肥条件下长期翻压紫云英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及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双季稻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6.
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和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及其水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优化冬小麦水氮管理措施,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处理,施氮量和控释肥类型分别为副处理和次副处理,其中,灌水量设30、60和90 mm;施氮量设0、75、150和225 kg/hm2的施肥梯度;控释肥类型包括释放期分别为60、120 d的聚氨酯包膜尿素(PCU60,PCU120),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U)。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控释肥类型单一因素均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干物质质量、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相较于U处理,增加灌水使PCU60产量平均提高308 kg/hm2,PCU120产量平均下降270 kg/hm2;增施氮肥刚好相反,使PCU60产量平均下降289 kg/hm2,PCU120产量平均提高118 kg/hm2。根据所构建3种肥料的水氮生产函数可知,在U处理取得最高理论产量6 823 kg/hm2时的水氮用量下,2种释放期的控释肥PCU120和PCU60可分别获得14.31%和12.08%的增产效果。利用水氮生产函数和频率分析法得到不同控释肥类型获得较高产量的水氮用量区间,以PCU120产量最高、所需灌水量最低,分别为7 744~7 826 kg/hm2、47.72~52.28 mm;PCU60所需施氮量最低,为145.42~187.91 kg/hm2。综合考虑增产节肥节水效果,推荐PCU120为冬小麦季适宜的控释肥类型,其适宜水氮用量区间分别为47.72~52.28 mm、159.23~199.47 kg/hm2。  相似文献   
107.
108.
动物疫病有几百种,根据各种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把主要的动物疫病分为三类。国家农业部根据《动物防疫法》的授权,于1999年2月以第96号公告对外公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共116种。这里所说的重点动物疫病是指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一类动物疫病和部分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频率也不  相似文献   
109.
我国安禽资源十分丰富,2001年出栏量达80.8亿只,禽肉产量1228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加56亿只和906万吨,上升2.26倍和2.81倍。其中鸡肉占70%,鸭肉占15.5%,鹅肉点14.4%。全世界鸭和鹅的饲养量绝大部分在我国,鸭占世界总量的69.2%,鹅占92.5%。国际禽肉市场主要以鸡肉贸易为主。由于近年来我国和世界禽肉产量不断增长,预计2003年国内鸡肉市场与国际市场一样,继续呈现产量增加、交易活跃、价格低迷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0.
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入世后中国农业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国正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畜牧业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快畜牧业发展,广东省吴川市开展了“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把畜牧业发展成吴川一大优势产业”和“畜牧业产业化问题”的两次专题调研,现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