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41篇
  5篇
综合类   4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为探讨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种芽孢杆菌菌剂和对照(CK)处理,研究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加4种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均能增加甘薯产量和品质。在移栽后142d,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甘薯的增产幅度最大,4种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产幅度为4.6%~25.4%;在整个生长期,甘薯淀粉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移栽后113d淀粉积累量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2.9%~16.4%,增幅最大的是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甘薯可溶性糖积累量呈先减少后增加变化趋势,并在移栽后142d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3.2%~34.2%,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甘薯胡萝卜素积累量与粗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并在移栽后90d达到最大值,在移栽后142d其增幅分别为6.1%~29.5%和2.8%~14.5%,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施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7,(5):703-706
为确定高粱叶片SPAD值的最佳测定位置,利用叶绿素计(SPAD-502Plus)对10个高粱恢复系同一叶片的叶尖部、叶中部、叶基部进行SPAD值测定,分析叶片不同部位SPAD值的分布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高粱品系HR的SPAD值最高,J9的SPAD值最低;10个高粱品系叶片不同测定位置上的SPAD值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即叶片中部叶片尖部叶片基部;叶片中部SPAD值的变异系数最小,数值相对稳定,可作为这10个高粱品系叶片SPAD值的适宜测定位置。表明叶片中部为较合适的测定部位,其SPAD值能较好地代表整个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在高粱关键生育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Na2SeO3,研究外源硒对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施用外源硒的最佳剂量和最适宜时期,同时为研究硒对高粱生理方面的影响及富硒高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糯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0(CK)、40(T1)、80(T2)、120(T3)和160mg/kg Na2SeO3(T4)5个供硒水平,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挑旗期进行叶面外源硒喷施,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剂量供硒条件下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外源硒对高粱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在人体吸收硒的安全摄入范围内,挑旗期T2施硒剂量下,晋糯3号籽粒硒含量2年平均为0.295mg/kg,比CK平均提高83.5%。叶面喷施硒对提高高粱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有促进作用,喷施时期对高粱品质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CK。挑旗期T2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1.25%和1.40%。叶面喷施合适剂量的Na2SeO3能够明显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改善高粱籽粒营养品质,对高粱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所述,挑旗期是高粱富硒的最佳喷施时期,最适宜的叶面施硒(Na2SeO3)剂量为80mg/kg。  相似文献   
14.
立足旱地小麦休闲期降水和生育期用水错位问题,连续两年(2009—2011年)在山西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进行休闲期耕作和覆盖试验,研究不同时间深翻和不同覆盖方式的蓄保水分效果及水分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关系。结果表明:休闲期深翻(即麦收后45 d或15 d深翻),渗水地膜覆盖和液态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可提高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量,可提高旱地小麦各生育阶段,尤其前中期氮素积累量,且麦收后45 d深翻后渗水地膜覆盖效果较好;休闲期深翻,渗水地膜和液态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可提高开花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尤其是麦收后45 d深翻后渗水地膜覆盖处理。渗水地膜条件下,麦收后45 d较15 d深翻可提高开花期叶片和茎秆氮素积累量,可显著提高颖壳+穗轴氮素积累量,可显著提高开花期各器官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尤其是叶片和茎秆,从而显著提高籽粒氮积累量、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和籽粒产量,且除开花期各器官氮素对籽粒贡献率外,渗水地膜覆盖较液态地膜覆盖效果好,籽粒氮素积累量达17%,籽粒产量达13%。两年相关分析表明,休闲期深翻渗水地膜覆盖或液态地膜覆盖,降水较少年份的旱地小麦播前3 m土壤水分与花前氮素运转关系密切,而降水较多年份与花前氮素运转关系及花后氮素积累关系均较为密切,且与花后氮素更密切。研究表明,休闲期深翻(即麦收后45 d深翻)后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有利于旱地麦田蓄积休闲期降水,提高播前3 m各土层底墒;有利于小麦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积累,尤其前中期;有利于花前氮素向籽粒中运转,尤其叶片和茎秆;有利于籽粒中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6个高粱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种子处理方法,设置3个播期,在冷胁迫和适温条件下研究种子处理对试验材料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丸化处理能显著提高高粱在较低地温条件下的出苗率,PEG浸种对试验材料出苗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噻酮浸种后试验材料出苗率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该试验在海南高粱所试验地从当日中午12:00起,分时间段以高粱不育系40A为母本和恢复系测交,收获后统计不育系结实率,以确定最佳授粉时间和最迟授粉时间。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延长当时授粉时间来提高授粉效率,并发现最佳授粉时间是12:00—12:30,最迟授粉时间在保证种子量的情况下在15:00之前为好,结实率可以保证在50%以上,如果对结实率的需求不高则可以把授粉时间延长到17:00。  相似文献   
17.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87-1890
高粱是农业系统中重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围绕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推进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推动我国高粱产业链的完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高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发掘优质高粱种质资源,给高粱遗传改良与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90份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进行检测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分别为10.75%,0.58%,变异系数分别为15.86%,66.33%;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276),单宁含量与粒色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3);在欧氏距离为1.30时可将90份高粱材料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I类群材料蛋白质含量最高、单宁含量最低,可作为优良亲本在饲料高粱新品种选育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酿造专用糯高粱杂交种晋杂10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杂10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泸4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C52-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高粱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119 d,籽粒淀粉含量77.60%,具有抗病性好、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等特点,是酿造浓香型、酱香型白酒的优良品种,适宜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种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国家高粱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杂105。  相似文献   
20.
以22份山西历年审定(鉴定、登记)的高粱品种及预登记的高粱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自然干旱(DS)和正常灌溉(NI)两种处理方式,采用大田自然鉴定法,调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光合性状3类主要性状指标。结合隶属函数(U)和干旱敏感指数(S)的聚类分析法及热图法对材料进行分类,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粱品种除了穗柄伸出长平均增长5.26 cm和单宁含量平均增加0.09%,其余性状指标均出现下降;除净光合速率外,其余性状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以上两种方法,筛选出极抗品种3份(S9、S10和S7即晋杂108、晋杂22号和晋杂101),极弱品种1份(S17即晋杂4号)。根据干旱敏感指数计算,主成分分析为9个性状,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4.662%,产量和单穗粒重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主要性状,贡献率为17.999%。干旱胁迫对高粱品种(系)花后主要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高粱材料间抗旱性差异显著,应用两种抗旱性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参试高粱品种(系)的抗旱性。产量、单穗粒重、株高和倒二叶叶宽可以作为评价高粱花后抗旱性的主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