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林业   24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褐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通过5菌株感染松褐天牛幼虫研究筛选出毒力相对较强菌株Ma789,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1.0×10^5-1.0×10^8个/mL不同孢子含量梯度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半致死含量为3.2×10^5个/mL;而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室内寄生试验表明,随着接蜂量的增加,管氏肿腿蜂对幼虫的寄生死亡率不断提高,当虫蜂比提高到1∶4-1∶5时,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7%;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Ma789约1.0×10^7个孢子时,对老熟松褐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6.7%,70%和100%。  相似文献   
12.
杨树锈病近年来在江苏一些地区发生严重.为了解不同杨树无性系对锈病的抵抗能力,2008年9~10月对江苏省泗洪县境内部分杨树无性系抗锈病能力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L35'杨抗病性较强,‘NL-95'和‘NL-895'抗病性中等,‘NL-80351'、‘中林46'、‘NL-107'等发病严重.提出在没有选育出更抗锈病,更适合在江苏北部地区种植的杨树新无性系以前.种植‘L35'、‘NL-95'和‘NL-895'是解决杨树锈病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研究现状及提高其杀虫效果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但用于害虫大规模防治效果缓慢而不稳定,致使工业化、标准化及剂型加工等方面均存在困难。鉴于此,从球孢白僵菌对寄主侵染途径的10个阶段,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在杀虫过程中的作用,TF-1毒素、TF-2毒素、白僵菌素、卵孢霉素和布氏白僵菌素等与杀虫有关的毒素等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球孢白僵菌杀虫机理研究的现状,并总结出球孢白僵菌制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菌种容易退化和制剂储藏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酶、毒素、菌种、生产工艺与剂型的角度对如何提高球孢白僵菌杀虫效果的问题进行展望。主要措施有:筛选酶活力强的优良菌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出毒素基因,并进行转基因育种,进一步研究菌种毒力退化机制,对发酵反应器进行改进与条件控制,提高制剂的储藏稳定性等。参53  相似文献   
14.
连作和轮作模式下花生土壤微生物群落不同微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际微生物区系失衡是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不同的种植管理模式下作物极可能选择特定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减缓或加重连作障碍。采用经典可培养技术和分子分类方法,分析连作和轮作体系下花生根表、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及其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轮作相比,连作栽培模式下花生荚果产量降低45.8%、根瘤数减少57.5%、植株生物量下降24.1%;相应的青枯病和根腐病病情指数分别增加至2.93倍和2.43倍。轮作和连作两种管理方式下,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呈明显空间分异规律,从"根表—根际—非根际"显著下降,尤其根表微生物数量是根际微域的2.83倍~329倍。进一步分析则发现,轮作和连作条件下花生根表微生物的数量差异最大,细菌约为1.06倍~3.28倍、真菌约为1.14倍~14.44倍,这种差异明显高于轮作和连作花生在根际和非根际微域上的差异,表明根表微生物群落受花生根系生理代谢活动影响最大,与连作障碍关系最为密切。针对可培养微生物菌群的分子鉴定则表明,轮作花生根表有益微生物主要包括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其比例明显高于连作,而连作花生根表的病原菌比例则明显高于轮作,包括踝节菌(Talaromyces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粉红粘帚菌(Clonostachys rosea)和沙雷氏菌(Serratia sp.)等。这些结果表明连作种植模式有利于病原真菌在根表定殖,抑制了有益细菌的生长,可能是花生连作障碍下土传病害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21株绿僵菌的平板单菌落生长和产孢量情况,证明(Ma1,Ma42,Ma788,Ma789)4菌株产孢量高,通过对这4株绿僵菌菌株的不同温度水浴处理,发现了孢子的萌发条件;并开展了4菌株对杨扇舟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筛选出Ma789菌株的致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榉树枯萎病是近几年在句容茅山地区发生严重的一种新病害,每年榉树的生产都因此病害而损失巨大。以筛选防治榉树枯萎病的有效药剂为目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对比了7种杀菌剂针对榉树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结果显示,分别设置的不同浓度的7种杀菌剂对榉树枯萎病病原菌的生长均存在抑制,多菌灵对病原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最强,致死中浓度CEC50为0.9547mg/L,建议在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时应选用多菌灵。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榉树枯萎病菌毒素的致病能力,对榉树枯萎病菌毒素进行了提取及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毒素滤液的生物活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榉树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于榉树幼苗的致萎性。通过对培养液种类、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方式、培养环境酸碱度以及光照与否6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使用改良Czapek培养液,在25℃下,持续光照,连续振荡,p H为7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多的毒素。毒素对榉树的胚根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毒素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就越明显。不同浓度的毒素滤液处理对榉树幼苗的致萎作用不同,浓度越高致萎性也越强。  相似文献   
18.
从美国 8个州 16个种子园引进了一批火炬松一代种子园优良家系 ,用自然感染法和毒素法结合对各家系的抗褐斑病性能进行了评价。尽管在自然条件下林间感病较轻 ,但可以确定NY - 1、TX - 4等 11个家系是感病的。毒素测定法显示 ,来自亚拉巴马州的AL - 3、AL - 4和来自密西西比州的MG - 7等家系 ,抗褐斑病性能较强。但同时强调毒素测定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不能作出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9.
18种豆科树种染色体数目与结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爱华  金辉  韩正敏  韩素芬 《林业科学》2006,42(1):26-28,F0003
对18种豆科树种的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豆科树种的染色体数目与其结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结瘤的10种树种除望江南染色体数是26条外,其余9种树种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n=2x=28,都能被7整除,其中包括苏木亚科的槐叶决明、伞房决明、双荚决明、毛决明、黄槐决明、铁刀木、任豆、皂荚和蝶形花亚科中的国槐;而结瘤的8种树种,其中含羞草亚科的合欢、银荆、肯氏相思、马占相思,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6;蝶形花亚科的马蹄针为2n=2x=18,紫穗槐为2n=2x=40,刺槐、木豆均为2n=2x=22,它们的染色体数目都不是7的倍数.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体表的细菌存在演替现象,美国松萎蔫病危害不严重的原因可能是松材线虫体表细菌演替的结果。利用美国线虫体表的细菌来替代中国线虫体表的细菌,从而降低中国松萎蔫病的流行,为松萎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为此,本研究从3株美国松材线虫体表分离得到15株细菌菌株,并确定MG3、MG4、MG5、MG8、MG9、MG11、MG12为优势菌株。用中国松材线虫体表的4个致病细菌菌株YG1、YG2、YG3、YG4分别和15株美国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对峙,发现美国MG4、MG5、MG8、MG9等菌株在松材线虫体表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用竞争能力最强的3个美国菌株MG5、MG8、MG9,混同无菌松材线虫分别对黑松、马尾松、湿地松和油松进行接种,发现相对于中国YG2菌株,美国菌株MG8和MG9对4种松树的致病性均明显较低。提出美国菌株MG8和MG9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