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本试验以卡特兰试管苗茎段为外植体,首次报道用EDTA处理外植体并通过调整培养基的pH值,以及在培养基中加入PVP以减轻外植体褐变。并研究了不同接种方式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以及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素抑制内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2.
制订仙草生产技术规范对保证仙草质量安全和仙草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规范仙草生产,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以优质仙草生产实践为依据,从仙草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苗标准、栽培方法、采收与初加工等技术要求方面总结仙草生产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柘荣县太子参携带芜菁花叶病毒情况,采用RT-PCR法对不同太子参植株进行芜菁花叶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同株太子参有无病斑的叶片、根部、茎部都可检测到病毒;未表现病毒症状与表现病毒症状太子参植株的9个部位均可检测到病毒,未表现病毒症状的太子参植株中叶脉及茎下部病毒含量相对较高;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太子参植株10个部位均可检测到病毒,花部位的病毒含量相对较少;对不同生长期太子参定株叶片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生长末期部分植株未检测到病毒,除此之外所取样品均携带芜菁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4.
金线莲白绢病病原菌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块法对金线莲疑似白绢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用致病性试验、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的福建闽南地区金线莲疑似白绢病感染植株中分离得到菌株,菌丝白色,绒状,紧贴培养基,向四周呈辐射状扩展,有隔及分枝;菌落表面形成菌核,菌核初呈白色,后变黄色,最后呈茶褐色,球形或不规则球形,表面光滑有光泽;分离的菌株可使金线莲产生病害,对扩增得到的rDNA-ITS序列进行Blast对比分析,确定该金线莲病害为罗氏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引起的白绢病。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观察和数据测定,对国内不同居群曼陀罗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在同一地区的曼陀罗不同居群间的物候期、抗逆性、种子表面纹饰均有差异。曼陀罗不同居群间的叶、茎、花等形态性状均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4.64%~62.24%,其中营养器官的形态较繁殖器官具有更大的遗传变异,部分繁殖器官特性在不同居群间变异也较大。根据曼陀罗形态性状数据聚类分析,可将10个居群分为3类,陕西杨凌水运中心居群与辽宁铁岭居群聚为一类;河北保定居群、陕西渭南居群、陕西临潼居群聚为一类;陕西杨凌大寨乡居群、陕西商洛居群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福建薏苡不同器官脂肪酸的组分及其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不同器官均含有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10种脂肪酸,但薏苡不同器官脂肪酸的组成差异较大,分析了薏苡各器官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20份仙草资源的株高(X1)、茎长(X2)、茎粗(X3)、节间长(X4)、叶长(X5)、叶宽(X6)和单株产量(Y1)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单株产量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长、株高、茎粗和节间长对单株产量性状有较大的效应关系;茎长、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主要相关的4个性状中茎长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向效应值最大。  相似文献   
18.
短葶山麦冬吸肥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短葶山麦冬生长周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植株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分蘖期、开花期、块根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均为吸肥高峰期;每生产100 kg干麦冬需吸收氮、磷、钾分别为5.17 kg、0.69 kg、4.83 kg,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13:0.74.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莆田、泉州、福安等地及浙江崇寿、湖北襄樊、四川三台等地34个自然居群的麦冬类植物为试材,以80 条 10 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 分析,研究百合科植物麦冬及山麦冬不同自然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筛选出15条有效引物,共扩增获得 1566条DNA多态性带,通过聚类分析,构建DNA 分子系统树图,确定了其居群及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自然种群间麦冬类植物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野生资源比栽培类型遗传多样性更大;不同自然居群间遗传差异与地理分布联系并不紧密,而与形态差异联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20.
用RP-HPLC法获得不同绿衣枳实生药的HPLC色谱图,并确定其共有峰,用夹角余弦、相关系数、欧氏距离等不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建立福建绿衣枳实生药以33个共有峰为指纹特征信息的对照指纹图谱和质量鉴定分析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评价不同绿衣枳实生药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