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1.
<正>2013年10月,长春某千只鸡场60日龄青年鸡群突然暴发鸡痘,遂来诊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1临床症状到现场观察,部分鸡只鸡冠发紫,头部肿大;部分鸡只鸡翼下有黄豆粒或绿豆粒大小的疱疹;部分鸡只出现侧卧,鸡爪上出现痘状突起;部分鸡只张口呼吸,捏开喙部,可见喉头处黄豆粒大小的痘疹;严重的可见痘疹塞满咽喉,造成鸡只窒息死亡。部分鸡只胸腹部及大腿内侧出现皮下水肿,有血样渗出液,外观呈紫黑色,触摸有波动感,羽毛用手一摸即发生脱落。2剖检变化取喉头处出现痘疹的鸡只,剖开气管可见气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禽尾脂腺的结构、功能及其受环境的影响,将180只1日龄商品代三水白鸭随机分为水养和旱养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30只,公母各半.42日龄后每个重复各取2只鸭(公母各半)屠宰,取其尾脂腺做切片观察.结果表明:①肉鸭尾脂腺细胞分为明显的外围暗区和内部明区两个区域,结合透射电镜切片可以发现细胞器都位于外围暗区(胞器区),而内部(脂肪区)则充满了大小不一的脂肪滴;②42日龄水养组的三水白鸭尾脂腺细胞外围暗区具有类似于线粒体内嵴的向内突起,而旱养组的则无向内突起;③尾脂腺细胞内细胞器主要包括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骨架组织,但没有观察到高尔基体;④旱养条件下,三水白鸭尾脂腺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内质网都较水养条件下更为发达.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2007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猪肉39.6kg,较1990年翻了近一番.为了提高猪的瘦肉率、生长速度和加快出栏,常使崩高能高蛋白饲料,而猪对饲料中多余的蛋白质不能充分利用,致使50%~70%的氮排出体外,造成水体和环境污染.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开发使用低污染日粮成为时代的需要.向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以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减少氮的排泄量,是降低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优良瘦肉型猪种的普及,经产母猪和小母猪的管理经历了重大变化:小母猪在月龄较小、体重较轻的情况下配种;乳猪断奶提早了;母猪舍的使用更为集约化;商品畜群中的母猪已经过降低背膘的选育.后备母猪多半在总体脂较低情况下开始进行繁殖:以减少背膘为目的的选择也导致母猪具有较大成熟体型和可能较低的采食量。母猪的身状况是决定哺乳仔猪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创新马铃薯种植结构调整模式,提高种植效益,加快‘希森6号’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在甘肃省的天水、定西,湖北省的五峰县、兴山县、巴东茶子店、建始龙坪、利川、天池山、竹山县9地布置品种示范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观察验证该品种综合性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与当地主栽品种相比,‘希森6号’除在甘肃定西,湖北兴山县、竹山县增产幅度较小(分别为3.13%、7.71%和6.91%)外,其余6地都显著高于对照,例如湖北天池山增产36.01%、巴东县增产48.37%、建始龙坪增产34.39%、五峰增产51.60%、利川增产28.66%、甘肃天水增产28.63%。结果表明,‘希森6号’适应能力强,在各参试点均可正常生长、成熟,且产量均比当地主栽品种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永州市金洞管理区7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三大效益、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麦椒套种是内黄县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举措.其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已成为该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2006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万hm^2。化学除草具有省工、省时、除草效果好等优点,但时有药害发生。为经济有效地防除麦田杂草,避免小麦和尖椒不受药害,现将麦椒套种麦田除草剂科学施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时空转换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土区矿一农一城复合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繁,尤其受到生态退耕政策、城乡建设、露天采煤损毁的影响。该研究旨在揭示矿.农一城复合区近3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过程、特征及影响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主要原因。该文利用研究区1986—1996年、1996—2000年、2000—2004年、2004—2009年、2009—2013年及1986—2013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图分析了各研究阶段主要转换类型的重要值、面积、空间分布,基于各研究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过程划分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分区,并开展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原因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研究阶段土地利用转换类型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转换类型增加,而转换重要值和降低的趋势。转换类型由早期农用地互转逐渐过渡到农用地互转、农用地转向建设用地、农用地转向损毁土地三者共存的状态。2)各种土地利用转换类型在地域分布上呈现趋同性与差异性,并依据趋同性与差异性划分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区,农用地转损毁土地区,农用地互转区。3)农用地减少主要以耕地减少为主,耕地减少主要受到生态退耕、建设用地占用、采煤损毁等活动的影响。建设用地增长一是受到保障城镇发展和空间拓展的影响;二是受到新农村建设、农民建新房改善居住环境及"抢盖抢建"的影响。损毁土地的增长主要与煤炭资源开采规模扩大紧密相关。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的国家,其1/4的耕地种植的是转基因作物,约占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已批准50多种转基因植物产品商业化。现在,美国市场上已有近4000余种食品来自遗传工程体,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4种。美国的转基因作物中,栽培面积最大的是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至1999年,种植面积已达1500万公顷,占美国大豆总面积的50%,占全  相似文献   
20.
麦/玉/豆周年套作体系氮素积累分配及转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四川盆地特殊的高温寡照气候,使得作物间套作十分广泛。麦/玉/豆体系有利于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研究了麦/玉/豆周年套作体系中各作物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花后氮素转运特征,旨在明确体系各作物的氮素营养吸收特性,为该体系的氮肥合理施用及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1、 2012连续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在不同氮用量下(小麦设N 0、 60、 120、 180、 240 kg/hm2,分别表示为WN1、 WN2、 WN3、 WN4、 WN5;玉米设N 0、 97.5、 195、 292.5、 390 kg/hm2,分别表示为MN1、 MN2、 MN3、 MN4、 MN5;大豆不施肥,依前作的施氮处理依次记为SN1、 SN2、 SN3、 SN4、 SN5)各作物的氮素积累分配、 花后氮素的转运。【结果】 1)小麦各部位氮积累量都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籽粒、 茎鞘、 叶片和颖壳穗轴分别占地上部总氮积累量(平均为218.6 kg/hm2)的71.5%、 12.2%、 9.2%和7.1%;小麦花后从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的氮量及其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转移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平均为61.5%;随氮用量增加,籽粒的氮分配比例逐渐减少,而非籽粒部分的氮分配比例则随之增大;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WN3~WN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玉米各部位氮积累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籽粒、 叶片、 茎鞘和苞叶芯分别占地上部总氮积累量(平均为108.1 kg/hm2)的67.2%、 3.9%、 11.8% 和 7.0%;玉米花后从营养器官向籽粒的氮素转移量、 转移率和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都以MN3处理最大;玉米各部位的氮积累比例在叶片、 茎鞘中以MN1处理最大,MN2MN5处理明显降低,在苞叶芯中不同氮处理间无明显变化,在籽粒中表现为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而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MN4、 MN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大豆收获期茎秆、 荚皮、 籽粒的氮积累量都有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以SN4和SN5两个处理显著高于另外三个处理,而在SN1~SN3、SN4与SN5间无显著性差异;籽粒、 茎秆、 荚皮的氮积累比例在5个处理间无显著变化,平均分别为82.2%、5.2%、12.6%;大豆花后从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的氮量从SN1SN5处理有先显著降低后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氮素转移率和转移氮素的贡献率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平均分别为80.8%和26.6%;大豆籽粒产量以SN4和SN5两个处理显著高于另外三个处理,而在SN1~SN3、 SN4与SN5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氮处理显著影响套作小麦、玉米、大豆3种作物的产量及氮素的积累,高氮投入会促使氮素滞留在营养器官中,阻碍其花后向籽粒中转移;体系全年施氮量在255~382.5 kg/hm2为宜,其中小麦120~180 kg/hm2,玉米195~292.5 kg/hm2,大豆不施或依苗情适当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