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蝇蛆粉和β-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乃松 《水产学报》2007,31(6):771-777
设计了5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D1~D5)以评定添加蝇蛆粉和β-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以实用饲料D1作为对照组,D2和D3是在D1的基础上,分别以5%和3%的蝇蛆粉替代鱼粉,D4和D5是在D1的基础上,分别以0.5%和1%的β-葡聚糖产品(含β-1,3-葡聚糖25%)替代面粉。用上述5种饲料进行了一个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每种饲料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了体长为1.5 cm的幼虾60尾。每个重复被置于一个大小为33 cm×80 cm×100 cm的网箱中养殖,网箱被放置于一个12 m~3水体的室内循环水池中随机编组。试验期间每天投喂饲料4次,为表观饱食投喂。养殖试验结束后,计算成活率、增重和饲料系数,分别从每箱中抽取部分虾的血液进行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化成分指标的分析,还分别从每箱中抽取部分虾以溶藻胶弧菌作攻毒试验。饲养试验的结果显示,各处理间的成活率、增重和饲料系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间的血清酚氧化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具有规律性。各处理间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P>0.05)。D1组虾的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地高于其它各组(P<0.05)。D1组虾血清的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指标显著地高于其它各组(P<0.05)。D1组在攻毒后的前2 d的累计死亡率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各组(P<0.01)。4 d后各组的死亡率均趋于稳定。D1组的最终死亡率(53.3%)显著高于D2组的最终死亡率(33.3%)和D5组的最终死亡率(37.8%) (P<0.05)。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的饲料中添加蝇蛆粉和β-葡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抵抗弧菌的能力,但对生长和饲料效率没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脂肪和L-肉碱对大口黑鲈饲料中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旨在探讨脂肪和L-肉碱对大口黑鲈饲料中蛋白质的节约作用.采用3 × 2(蛋白质脂肪比×L-肉碱)完全随机设计,配制了不同蛋白质脂肪比(39.9%/7.4%、30.3%/13.9%和21.5%/19.5%)和L-肉碱水平(0和1 g/kg饲料)的6种等能饲料.选取平均初重为(3.27±0.21)g的大口黑鲈幼鱼27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随机饲喂1种饲料,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从7.4%升高到19.5%(蛋白质水平从39.9%下降到21.5%),鲈鱼的增重率从685%显著降低到176%(P<0.05),饲料效率从1.15增加到2.33(P<0.05),且投喂蛋白质脂肪比为21.5%/19.5%饲料的鲈鱼的肥满度显著低于投喂蛋白质脂肪比为39.9%/7.4%和30.3%/13.9%饲料的鲈鱼(P<0.05).投喂蛋白质脂肪比为21.5%/19.5%饲料的鲈鱼体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投喂蛋白质脂肪比为39.9%/7.4%的饲料(P<0.05),且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从7.4%升高到19.5%(蛋白质水平从39.9%下降到21.5%).全鱼脂肪含量从5.6%显著升高到11.5%(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从15.6%显著下降到10.4%(P<0.05).鱼体肝脏和肌肉中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指数在投喂蛋白质脂肪比为21.5%/19.5%饲料时达到最高值.此外,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从7.4%升高到19.5%(蛋白质水平从39.9%下降到21.5%),淋巴细胞百分比由38.30%升高到48.41%(P<0.05),粒细胞百分比由51.75%下降到42.14%(P<0.05).由此得出,以节约蛋白质为目的的过量添加脂肪会导致鱼体生长速度降低,甚至引起脂肪肝的发生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此外,饲料中添加1 g/kg的L-肉碱并不能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但蛋白质脂肪比和L-肉碱对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粒细胞百分比存在互作作用,并在饲喂添加1 g/kg L-肉碱的蛋白质脂肪比为21.5%/19.5%的饲料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9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34.72±0.28)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其中1组投喂对照饲料(含50%鱼粉,不含豆粕),另外8个试验组分别投饲由去皮豆粕(DSM)、酶解豆粕(ESM)、发酵豆粕Ⅰ(FSMⅠ)和发酵豆粕Ⅱ(FSMⅡ)替代20%和40%的鱼粉的饲料,9组分别命名为FM、DSM20、DSM40、ESM20、ESM40、FSMⅠ20、FSMⅠ40、FSMⅡ20、FSMⅡ40。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7周的养殖实验后,评定4种豆粕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及适宜替代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显示,FM组和FSMⅡ20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FM、DSM20、FSMⅠ40、FSMⅡ20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DSM40、ESM20、ESM40及FSMⅠ20组(P0.05),不同试验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酶解豆粕替代40%鱼粉导致实验鱼的血清对哈维氏弧菌的抵抗能力下降,去皮豆粕替代20%鱼粉导致血清对溶藻弧菌抵抗能力下降;但发酵豆粕不影响血清及黏液对3种菌的抵抗能力。研究表明,以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抗菌能力为评价指标,发酵豆粕是鱼粉的最佳替代源,发酵豆粕Ⅰ和Ⅱ均能替代20%~40%的鱼粉,但存在抗氧化能力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发酵豆粕Ⅰ40%替代组;去皮豆粕和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在抗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无优势。  相似文献   
14.
欧洲鳗配合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乃松 《水产学报》1998,22(3):283-287
近年来,用来源广泛的大豆制品(豆粕、全脂豆粉、大豆蛋白)替代水产动物饲料中鱼粉作为蛋白源的研究已成为有关学者关注的热点。Shimeno等[1995]分别用生豆粕、熟豆粕、熟化全脂豆粉、膨化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酶解蛋白替代红鱼粉对进...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对虾配合饲料必需氨基酸含量标准的确立及平衡问题的数值方法和计算进行了探讨,希望所发表的见解在生产实践中能得到检验和应用。 1.确立中国对虾饲料必需氨基酸需求量标准值的探讨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对虾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即使对同一种并处于同一生长发育阶段的对虾而言,各研究者得出的蛋白质最适含量的数值也往往有较大的差别。这无疑是与研究者所用的蛋白源不尽相同有关。人们已经知道,鱼是类要求的10种必须氨基酸分别是“色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  相似文献   
16.
近20多年,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然而,随着海水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不断恶化,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海水养殖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这不仅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也对养殖区及其毗邻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海水养殖正成为近岸海域重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增养殖业作为本国渔业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海产动物的增养殖。这里的关键是种苗问题,而直接影响其种苗成活率的则是开口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海洋性动物水解蛋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 ×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幼鱼(9.6 + 0.01g)生长、饲料利用的影响。以60%鱼粉组为正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PC),40%鱼粉组为负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其余5组在NC组基础上分别添加CAA(晶体氨基酸)、10%鱼溶浆(fish soluble,FS)、10%酶解虾膏(shrimp paste,SP)、10%鱿鱼膏 (squid paste,SUP)和12%上述混合水解蛋白(mixture,MIX)(鱼溶浆:酶解虾膏:鱿鱼膏为1:1:1)。结果表明,NC组和CAA组的特定生长率相较PC组显著下降,而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海洋性蛋白源明显提高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使其与PC组没有显著性差异。NC组的饲料效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且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SP组最高。蛋白质效率和饲料效率与摄食率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综上,三种海洋性蛋白源在促摄食及生长上具有相当的效果, 在低鱼粉(40%)饲料中添加海洋性水解动物蛋白能显著促进鱼体生长且与正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海洋性动物水解蛋白的添加可明显提高石斑鱼低鱼粉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在鱼体内是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调控鱼体的代谢和血糖稳定。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技术克隆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胰岛素基因cDNA全序列,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665 bp,其中包括5'端非翻译区101 bp、3'端非翻译区213 bp和开放阅读框351 bp。该开放阅读框编码包括信号肽、B链、C肽和A链的116个氨基酸,其分子量约为12.7 ku,理论等电点为5.44。在线分析表明:推测的大口黑鲈前胰岛素原氨基酸序列存在一段跨膜区;并存在信号肽序列,信号肽分裂位点在Ala24-Phe25处。大口黑鲈与其他硬骨鱼类及脊椎动物的前胰岛素原氨基酸序列的比对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前胰岛素原A链和B链氨基酸序列均高度保守,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前胰岛素原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为75%~94%,但与其他脊椎动物的相似度较低,为59%~62%。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大口黑鲈前胰岛素原与同为鲈形目的岩钝鲈、红甘鲹和尼罗罗非鱼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亮点:采用RT-PCR和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  相似文献   
20.
苟仕潘  陈乃松  徐祥泰  刘子科  尹佳 《水产学报》2015,39(10):1499-1510
配制6种不同可消化淀粉水平(5.93%、8.71%、11.96%、15.11%、18.16%、21.74%)的等氮和等脂肪的饲料,以试验鱼的生长、饲料效率、体组成、血糖及非特异性免疫和血液学参数作指标,评定大口黑鲈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适宜水平。用上述6种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28.36 ± 0.10)g 的大口黑鲈48 d,每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35尾鱼。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每天饲喂2次(8:00和16:00)。结果显示,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为21.74%时,大口黑鲈成活率最低;可消化淀粉水平超过8.71%时,鱼体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均显著下降;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在可消化淀粉水平为11.96%时达到最高。随着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的升高,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脂肪和淀粉的消化率显著降低;全鱼、肌肉、内脏及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水分含量显著升高,脂肪含量在8.71%组达到最高后又显著降低;肝体比、脏体比、肝糖原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高于11.96%时,试验鱼餐后6至12 h呈现持续的高血糖症状;血清蛋白质含量和血清补体活性在可消化淀粉为8.71%时达到最高;而血清溶菌酶活性和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在11.96%组达到最高。另外,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未受到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增高的显著影响,但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大口黑鲈的生长、饲料效率、体组成、血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得出,大口黑鲈对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利用与耐受力有限,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适宜水平为8.71% ~ 1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