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996~2000年小麦品种(系)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曾发生3次全国性的大流行,陕西关中麦区自1942年以来发生9次大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往往会造成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丧失.我们根据每年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选用当前全国主要生理小种(类型)对省内、外育种单位及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选送的高代品系、亲本材料及育成品种进行成株期分小种鉴定.现将5 a的鉴定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广大植保和育种同行参考.   ……  相似文献   
12.
经测试明确:小麦黄矮病主要发生流行区在陕西、甘肃和山西等省,小麦黄矮病毒(BYDV)主要株系组成为麦二岔蚜/禾谷缢蚜株系(GPV)和麦无网蚜/麦长管蚜株系(DAV),其中GPV为主流株系普遍分布;广泛分布的麦二岔蚜为优势介体;DAV株系仅分布于晚熟冬麦区和春麦区。经1988—1989年重复鉴定与1976—1980和1981年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1980—1981年数据引自联合鉴定测试报告),说明无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系)及中间材料抗纹枯病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998年新育成的147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抗纹枯病调查的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系)间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其中病指在0~5之间的品种(系)共6份,占总数的4.1%;病指在5.1~10的品种(系)有14份,占9.5%;病指在10.1~20的品种(系)有17份,占11.6%;病指>20的品种有110份,占74.8%.另对82份簇毛麦等后代中间材料调查发现,簇毛麦、野生二粒麦、中四等远缘后代对纹枯病的抗、耐性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4.
1991 ̄1994年我们承担了小麦品种成株期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任务,参加品种鉴定的有12个省40个育种单位,参试品种包括育成的新品种或高代品系以及利用近缘种属进行远缘杂交的品种及材料,共鉴定1649份,通过鉴定继续筛选抗条中28号,29号的新品种,同时对条中31号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91—1994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是条中29号、“洛13致病类群”及“洛10致病类群”,在此其间还发现了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号,它们对当前生产品种的毒力频率高达80.59%,既感染含Yr9的品种,又可感染含有繁6和水源11血统的品种,对当前我省30多万hm2的绵阳系统、川育系统、川农系统等抗锈良种造成严重威胁。据此,本文还提出了有关抗锈良种选育、多样化抗病性的开拓利用、生产品种布局的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感染小麦条锈病的8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抗锈性鉴定,结果将82份品种(系)分为高度慢锈性品种、中度慢锈性品种、耐锈性品种、中度感锈性品种和高度感锈性品种等5大类型。通过Bayes判别分析,分别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符合率为97.56%.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16份新育成小麦品种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1997年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大部分对条中29号小种表现免疫-高抗,占总数的74.2%,但对Hybrid 46Ⅲ和水源11类群大部分表现感染,对5个生理小种均表面免疫或近免疫的品种有18份,它们均为簇毛麦后代。  相似文献   
18.
 二叉蚜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麦二叉蚜禾谷缢蚜株系(GPV)、麦长管蚜传播麦二叉蚜长管蚜株系(GAV)。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小麦黄矮病的分布流行区,以1年两熟小麦复种玉米和两年三熟小麦轮作玉米为主要耕作方式。我们1980年于室内在天单1号玉米上接种小麦黄矮病植株发病率达50%;1986年秋季持续干旱,关中和渭北普遍发生黄矮病,据在杨陵、扶风、武功、礼泉、乾县和蒲城等县(区)调查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20.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施用抗旱剂“植抗 3 号”均可明显增加小麦产量,降低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施药时期不同,增产机理不同。扬花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穗粒数;灌浆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千粒重。增产幅度在 20%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