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3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549篇
林业   920篇
农学   828篇
基础科学   671篇
  635篇
综合类   4775篇
农作物   654篇
水产渔业   443篇
畜牧兽医   2451篇
园艺   813篇
植物保护   29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580篇
  2008年   608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热碱致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凝胶的显微结构与流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混合溶胶体系在碱性条件下的凝胶形成机理与凝胶特性,为魔芋胶与黄原胶相关凝胶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总多糖浓度约为2.0%的条件下,配制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比例的混合溶胶体系,添加2.0%的Na2CO3,并于90℃条件下恒温处理各溶胶体系2 h,冷却至室温后制得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配比的复合凝胶。通过测定复合凝胶添加碳酸钠前后的凝胶破裂强度,揭示热碱处理对混合凝胶破裂强度的影响。分别测定去离子水浸泡、2.0%柠檬酸溶液浸泡以及冻融处理后凝胶破裂强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凝胶的微观形貌,探究复合凝胶的凝胶特性。此外,通过流变学手段进一步研究黄原胶与魔芋胶复合凝胶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在室温(20℃)条件下,非热碱处理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为5﹕5,热碱处理后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增加至7﹕3,原因可能是魔芋胶碱化后分子链上脱去部分乙酰基,形成分子间三维网络结构,但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与黄原胶协同结合位点减少,因此在达到最大协同比时,需要更多数目的魔芋胶分子参与。此外,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所有凝胶体系的破裂强度都有所降低,其中经过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的凝胶破裂强度下降更为明显。冻融处理后,复合凝胶均出现明显的析水现象,魔芋胶比例越高,析水现象越明显。进一步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在2.0% Na2CO3浓度、90℃条件下的凝胶化过程,发现随黄原胶添加量增加,凝胶化速率呈减小趋势。此外,凝胶弹性模量在90—60℃呈降低趋势,60℃以下逐渐上升。【结论】在90℃条件下碱处理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时,诱导体系形成热不可逆凝胶。当降低该体系的温度时,黄原胶分子在60℃时开始与魔芋胶网络结合,增加了凝胶的弹性模量。当魔芋胶与黄原胶比例为7﹕3时,室温下混合凝胶的破裂强度最大。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凝胶强度均有所降低。魔芋胶与黄原胶形成的复合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单纯碱法诱导的魔芋胶凝胶析水多、强度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连续施用对农田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连续添加生物炭6年后对农田土壤氮转化相关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揭示生物炭影响作物产量和N2O排放的微生物学机制,并为生物炭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潮土农田设置0(BC0,对照)、2.25(BCL,低量)、6.75(BCM,中量)和11.25 t·hm-2(BCH,高量)4个秸秆生物炭量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田间观测、化学分析、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系统研究施用生物炭对氧化亚氮(N2O)排放、氨单加氧酶(amoA)、亚硝酸还原酶(nirK、nirS)、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基因丰度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BC0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且BCM处理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10 811 kg·hm-2,显著降低夏玉米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并以BCM处理减少N2O排放效果最优。研究还发现,在夏玉米多个生育时期,与对照比较,生物炭施用可以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无机氮储量和土壤含水量。此外,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基因拷贝数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两个时期均以BCM处理最高,而氨氧化细菌(AOB)基因拷贝数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分别为BCH处理和BCM处理最高。与对照相比,中、高量生物炭施用(BCM、BCH处理)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土壤反硝化作用功能相关基因(nirK、nirS、nosZ)拷贝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夏玉米成熟期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土壤含水量、AOA、AOB、nirK、nirS、nosZ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施用生物炭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进而降低土壤N2O排放,通过增加土壤耕层无机氮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并以中等用量(6.75 t·hm-2)施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规律,进一步阐明其引发病因,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诊断、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革兰氏染色、菌液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对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及病原菌种类况以药物治疗情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年平均发病率为8.3%,其隐性乳房炎乳占总乳区的40%。奶牛场长期使用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乳房炎中分离得到的假丝酵母菌和毕赤酵母菌分别占真菌中的73.1%和25%,其中热带念珠菌占38.5%;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分别占细菌中的22.7%和9.1%。【结论】该奶牛场的奶牛乳房炎的年发病率及隐性乳房炎乳较高,真菌比细菌感染率要显著,这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气候和牛场环境等因素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株多果技术是一种嫁接技术的新应用,通过嫁接手段把颜色或者形状等外形差别较大的同科属植物嫁接到同一植株上,以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对不同品种茄子嫁接的操作规程做简要概述,通过该技术在茄子嫁接上的演示,拓展人们思路,以便于今后更多种嫁接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以茄子作为砧木,番茄为接穗进行嫁接,并以番茄自根植株和茄子自根植株作为对照,基于传统及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揭示嫁接植株抗性增强的机制。结果表明:番茄/茄子嫁接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细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茄子和番茄自根植株;另一方面,norank_c_Acidobacteria、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芽孢杆菌属(Bacillus)、norank_f_Gemmatimonadaceae、norank_o_Gaiellales、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norank_o_SC-I-84、norank_f_Anaerolineaceae、norank_f_Nitroso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细菌是嫁接植株与茄子、番茄自根植株根际土壤中的共有优势细菌属;g_unclassified_o_Ignavibacteriales 、 醋酸杆菌属( g_Acetobacter )、g_norank_f_Longimicrobiaceae 、g_unclassified_f_Verrucomicrobiaceae、g_norank_p_FBP、g_norank_p_Aminicenantes 属细菌是嫁接植株根际土壤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与自根植株相比,番茄/茄子嫁接植株根际土壤存在更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相关酶活性,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有效性,同时拥有不同占比的共有优势细菌门属,尤其拥有更为丰富的微生物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和特有 OTU 数量,这是嫁接植株抗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将功能异常或不需要的胞内组分降解的细胞学过程,广泛参与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缺乏的响应及生物/非生物胁迫反应。NBR1 (Next to BRCA1 gene 1, NBR1)是在植物中发现的最重要的自噬受体,但有关植物NBR1类自噬受体的研究较少,水稻中此类蛋白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通过RT-PCR方法,从水稻日本晴幼苗的cDNA中克隆到一个含有泛素相关结构域(Ubiquitinassociated,UBA)的基因,将其命名为OsUBA。OsUBA的开放阅读框长2538 bp,编码845个氨基酸残基。OsUBA属于水稻中的NBR1类蛋白。OsUBA的启动子区有多个与光、逆境胁迫及激素反应相关的元件; OsUBA基因在水稻花药、正在萌发的种子以及根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茎和叶中也有表达; 200μmol L~(–1) ABA处理显著抑制OsUBA的表达,100μmol L~(–1) GA处理后OsUBA的表达略有升高。对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的萌发比野生型更快, ABA (3μmol L~(–1))处理显著抑制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种子的萌发, GA (100μmol L~(–1))处理对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种子的萌发略有促进;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的开花时间较野生型明显提前。这些结果表明,水稻NBR1蛋白基因OsUBA的表达和功能可能与对开花时间和种子萌发的调控以及生物/非生物胁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以及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规模也逐年扩大,有关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研究的来源也正体现出多学科关注的特点。其研究方法多以定性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为主,还有少量的实证分析;研究内容方面,国外美丽乡村的建设主要以东亚、欧美两个地区最具代表性,国内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主要包括美丽乡村的基础理论研究、建设水平的评价研究、规划设计研究、政策制度研究及传播推广研究。黑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初期阶段,迫切需要在理论探索、问题归纳、出路探索等多方面持续展开一系列深入研究。所以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深化理论研究、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吸收先进经验,以补己之短。  相似文献   
18.
探讨砒砂岩区不同宽度沙棘缓冲带生态调控效益的差异,对有效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建设具有现实意义。采用野外典型取样和室内测定方法,研究了缓冲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崩解速率和缓冲带内沙棘细根的比根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缓冲带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优化程度逐渐提高。随沙棘缓冲带带宽的逐渐增加,土壤内细根的比根长也随之增加。沙棘缓冲带能有效降低沙棘缓冲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壤的崩解速率,并且带宽与土壤崩解速率呈负相关。比根长与崩解速率在0.05检验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当缓冲带带宽大于15 m时,林带内土壤中的细根比根长不再具有差异性,故15 m带宽的沙棘缓冲带为最适宽度。  相似文献   
19.
20.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茎表皮损伤a1(不处理)、a2(茎表皮轻微擦伤),生长调节剂b1(纯水)、b2(吲哚丁酸IBA 15 mg/L)、b3(乙烯利20mg/L)、b4(IBA 15 mg/L+乙烯利20mg/L),生长调节剂喷施次数c1(1 次)、c2(2 次)、c3 (3 次)、c4 (4 次)对云烟87 茎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3 个因素对烤烟茎不定根和体积影响的大小均为生长调节剂处理次数>不同生长调节剂>茎表皮机械损伤;茎表皮机械损伤降低烤烟茎不定根数和体积;吲哚丁酸可促进茎不定根数,乙烯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