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8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本文探讨了用丙酮-水的混合液提取五角枫翅果中单宁的方法并找出最优方案,得到较高的提出率;用甲醛、二甲胺等药剂对该单宁提出物进行阳离子改性可制备出一种新型水处理刺的方法.这种阳离子化单宁(简称为PIT)不仅对污水有良好的絮凝效果,而且对工业废水带来的结垢、腐蚀等负面效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相似文献   
1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洪泽湖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为期近1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湖区9个监测断面的6个主要影响因子,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得出水质级别和健康度。结果表明:9个断面中水质为Ⅴ类的所占比例较大,均值健康度也均在0.55以下;丰水期健康度比枯水期、平水期更低;评价指标中超标较为严重的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尤其是总磷;总体反映出洪泽湖水质状况差,富营养化严重。这对掌握洪泽湖水质环境的动态变化、保护周边区域环境和管理与恢复湖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净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动态土柱法和静态降解法研究了芦苇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净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未生长芦苇的湿地土壤对苯酚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苯酚在土壤中滞留时间、土壤的粒径范围均影响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芦苇能改变土壤入渗率和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土壤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工程及植被措施实施,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特征及土壤发育产生一定影响,而侵蚀土壤发育程度是评价土壤质量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础。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土壤理化性质、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供依据。评述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及以空间代替时间的原理,研究了在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措施实施年限的增加,土壤的水分环境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了明显改善,对土壤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影响。证明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土壤的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据长武站长期田间试验(1984~2001年)的结果,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条件下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有机肥(M)、氮肥(N)、氮磷肥(NP)、氮肥+有机肥(NM)和氮磷肥+有机肥(NPM)处理冬小麦的17年平均产量依次为1.5、2.6、2.0、3.3、3.4和4.0 t·ha-1;冬小麦地上部17年累计吸收的氮量依次为509.0、854.6、781.9、1 199.8、1 067.5和1 430.9 kg·ha-1;2001年0~300 cm土层NO3--N储量依次为52.2、113.1、1 064.8、254.5、535.4和512.1 kg·ha-1,N处理的NO3--N分布于0~300 cm土层,NP、NM、NPM处理的NO3--N主要分布于0~180 cm土层。收获期0~300 cm土层多年平均水分含量为CK>N>M>NP>NPM。播种期NP、NPM处理200~300 cm土层水分出现亏缺。施肥是黄土旱塬区土壤生产力提高、土壤深层水分亏缺和土壤NO3--N累积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能耗,探索将非热力杀菌技术应用于微生物液态发酵,研究了臭氧在自来水中的溶解、杀菌效果,制备臭氧水并将其用于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结果表明,当臭氧水浓度为22.15 mg/L、维持时间18 min,可达到无菌要求,残余臭氧经紫外线照射15 min即可满足该菌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过伐林的分布、特点、林分类型确定经营技术的依据,提供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染菌问题一直是抗生素生产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从物料方面、设备方面、蒸汽(空气)因素及人为因素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造成染菌的可能性,以便帮助抗生素生产者准确查找染菌原因,预防染菌。  相似文献   
19.
依托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中的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利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研究了长期施肥对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涉及化肥和轮作培肥两个长期试验的9个处理。化肥试验:同一施磷基础上的5个施氮水平(N0、N45、N90、N135、N180);轮作培肥试验:不施肥(CK)、化肥(NP)、有机肥(M)、化肥有机肥配施(NPM)。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显著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p0.05),提高了2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施氮(N45、N90、N135、N180)处理主要提高了5mm、0.5~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与N0相比,提高量为44.3%~73.3%;有机肥(M、NPM)处理对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均有提高,与CK相比,提高量为40.7%~92.2%,其中5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66.7%和92.2%。低氮(N0、N45、N90)处理、不施肥(CK)处理的1~0.5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占13.7%~23.7%;高氮(N135、N180)处理和氮磷配施(NP)处理、有机肥(M、NPM)处理的5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占17.3%~24.9%。土壤有机碳与5mm、5~2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25m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黄土区夏闲期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升国  郭胜利  张芳  李泽  夏雪 《土壤学报》2010,47(6):1159-1169
本文以1984年设立在黄土旱塬区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09年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8100,USA),监测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旱地冬麦种植系统中休闲期(7月至9月)土壤呼吸、10cm土层的温度和含水量变化,研究了休闲期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农田休闲期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剧烈,最大值为5.05μmol m-2s-1,最小值为0.06μmol m-2s-1,平均值为2.00μmol m-2s-1,变异系数为116.5%;整个休闲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大小为: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NMP)有机肥处理(M)化肥氮磷处理(NP)化肥氮处理(N)和不施肥处理(CK);2009年7月7日至9月11日间NPM、M、NP、N和CK处理土壤CO2-C排放量分别为2.0、1.6、1.2、0.8和0.8 Mg hm-2;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为极显著抛物线关系(p0.01),可解释55%以上的土壤呼吸变异性;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但仅能解释呼吸作用变异性的19%~39%;土壤呼吸对耕作的响应强度与微生物量碳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与全氮、可溶性碳无明显关系(p0.05);降雨对土壤呼吸的促进或抑制主要取决于降雨前的土壤水分状况。长期水分亏缺降雨,降雨可明显促进土壤呼吸,而土壤水分充足时,降雨抑制土壤呼吸,其影响大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可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密切相关。休闲期土壤呼吸受土壤水分、土壤干湿变化、土壤温度、翻耕及土壤有机碳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