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湿地调查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该研究基于 Landsat TM 遥感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山东省盐碱类湿地信息提取和分类。研究显示,滩涂湿地为第一大盐碱类湿地类型,所占面积比例为 33.8%;第二大盐碱类湿地类型为盐田,所占面积比例为20.3%;其次是重盐碱化湿地,占 18.5%。山东省盐碱类湿地以天然湿地为主,占盐碱类湿地总面积的 60.1%。天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价值远远高于人工湿地,而天然湿地数量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保护有限的天然湿地资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以垦利县为代表详细介绍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生产环境信息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分层编码原则及建立过程。该数据库以Arcview和Arc/info为基本工具,采用Arcview管理空间数据,Visual FoxPro管理属性数据,二者通过公共字段共享数据,实现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无缝链接。该数据库对区域内生态开发中的资源管理、评价与规划及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鲁西北潮土区小麦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小麦生产上,设置N、P、K减素处理,研究ASI方法推荐施肥对小麦产量、养分的农学效率、养分回收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氮素为当地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素,钾素对小麦增产影响最小。N、P、K减素处理较推荐施肥(OPT)处理减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分别减产22.4%、14.4%、13.4%。农民习惯施肥(FP)、60%OPT-N和OPT处理间小麦产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本研究中,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为N 6.3 kg/kg、P2O512.9 kg/kg和K2O 10 kg/kg。氮、磷、钾肥料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6.41%、17.27%和27.27%。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量外源Se可以提高生长在盐渍环境下杂交酸模(R.Patientia×R.tinshanicus)的耐盐能力,增加其干重.其原因是由于基施Se后对Na+、K+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杂交酸模从根部至地上部对K+运输的选择性,叶片的Na+/K+比降低;适量基施Na2SeO3(小于1.5mg/kg)GSH-px、CAT、POD活性提高,减缓植物细胞质膜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能力增强;外源Se能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并作为渗透调节物质降低杂交酸模叶片的渗透势和提高其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概况及改良增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下水埋深等原因,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可利用的土地属于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但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其改良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对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改良措施主要有暗管排盐、修筑台田、土壤肥力提升、覆盖抑盐、土壤改良剂、咸水及雨水高效利用、耐盐作物筛选及种植等技术,进一步开展水肥盐优化调控、植物耐盐机理及根际土壤耐盐微生物的筛选工作,从而为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改造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对杂交酸模在不同盐胁迫浓度、时间下的叶片脯氨酸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积累量增大,细胞质膜透性增大,根系活力降低,以上3个指标可作为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别种植10年、7年和3年的林生山黧豆、紫花苜蓿和杂交酸模草地,采用微形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植被更新对滨海盐渍土壤质量的微观影响。结果表明,与天然草荒地相比,3种类型的人工草地土壤质量均存在明显的微形态差异,植被更新可以促进滨海盐渍土壤微形态的良性发育。  相似文献   
18.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高效的脱氮处理工艺,但其启动和运行过程困难,高效反应器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改进的上流式双层厌氧滤器开展厌氧氨氧化启动反应的试验研究。在反应器填料上分别接种反硝化污泥、厌氧污泥、混合污泥,通过模拟废水提供自养反硝化条件,并逐步提高基质浓度和水力负荷,促使菌群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转变。试验发现,反硝化污泥、厌氧污泥、混合污泥均可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启动时间分别为42、54 d和45 d。以反硝化污泥为接种物的启动效果最好,启动时间较短且废水氮素去除率高,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2.2%。双层填料的反应器有效提高了厌氧氨氧化的稳定性,该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对氨氮、亚硝氮的适宜浓度负荷为270、360 mg·L~(-1),废水中COD浓度不宜超过150 mg·L~(-1),系统中存在厌氧氨氧化和甲烷化共存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玉米秸秆不还田(CK)、玉米秸秆直接还田(CS)、玉米秸秆过腹还田(CGS)和玉米秸秆转化为食用菌基质,出菇后菌渣还田(CMS)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麦田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麦田温室气体通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排放量不同。在小麦生长季,CO_2和N_2O均表现为排放,其排放量为CKCGSCSCMS;甲烷表现为吸收,其吸收量为CSCGSCKCMS,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GWP)来看,在20、100年和500年3个时间尺度上,仅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这一环节,GWP均表现为:CSCGSCKCMS,也就是说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麦田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其次是玉米秸秆过腹还田方式,而秸秆-菌渣还田则降低了麦田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角度,推荐秸秆-菌渣还田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秸秆合理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GM(1,1)模型拟合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傅里叶变换提取周期分量和AR(p)模型模拟随机过程,所建立的集成预报模型对荒地土壤水分的模拟精度高于已耕作的麦田,总体相对误差减少33%~106%.麦田和荒地土层愈深,模拟精度愈高.麦田和荒地不同深度的土体模拟值总体误差分别为±7.4%~±16.8%、±5.56%~±8.15%.同时运用集成预报模型预报了麦田和荒地未来某一时刻的0~60cm土体含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