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罗祎  邓启云  常硕其  石畅 《作物研究》2010,24(3):201-204
高温会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其中高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造成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高温对水稻光合作用各个生理过程包括CO2在植株体内扩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探究水稻耐热性的相关光合作用指标,指导水稻耐热性育种,提高水稻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Y两优7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超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分蘖力强、抗高温、耐低温、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在桃源作中稻栽培。介绍了该组合在桃源"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中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09年首次在老挝万象雨季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在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自然生态情况下,研究了杂交水稻的生长表现和经济、生理、生态特性;提出了杂交水稻在当地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Y58S是新选育而成的一个具有广适性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为了充分了解其特征特性,采取分期播种试验和相关指标测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培矮64S相比,Y58S在有关农艺性状、抗逆性、开花习性、光合作用特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合于配制广适性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5.
以培矮64S和安湘S等不育基因来源不同的5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长日低温处理,考查各材料从核心种子至原种一代各世代平均花粉不育度,以探明不育起点温度漂移规律。结果表明:1)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普遍存在于不同不育基因来源的光温敏不育系中;2)不育基因来源不同的不育系起点温度漂移幅度和漂移频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对不同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规律以及生产上对光温敏不育系的利用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闭花受精水稻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闭花受精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对基因型、基因环境互作型和环境型的3类闭花受精材料共9个品种,进行了花器构造和开花撒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颖花中除了2片较大的浆片外,大多数颖花还有数量不等、发育不一的水浆片存在。水稻在闭颖条件下裂药撒粉能否受精,取决于撒粉量的多少和撒粉时期。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来源的典型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和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规律及其与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均能恢复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2)不同来源的光温敏不育基因在可恢程度上有明显差异;(3)不同来源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均能在不同生态类型的有常规籼稻品种遗传背景中表达;(4)育性遗传与生育期遗传是完全独立的,以迟熟、强感光的晚稻常规品种为不育基因受体亲本,也能选育到早熟的完全不育株;(5)在与早、中稻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时,早熟性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但在与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杂交时,母本不育系的生育期对杂种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对光温敏不育系可恢性较差的遗传机制以及早熟、优质实用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超高交水稻最大承载能力,比较了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64S/E32较三系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在植株钾、硅和纤维素等方面的诸多差异: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比较其干重百分率,两组合钾差异不显著,但超级杂交稻茎节间硅和纤维素含量具有优势;超级杂交稻剂穗后节间的钾和硅淀积作用明显,叶片的钾撤退相对较少;高肥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因其干重增加而增多,其中叶鞘各要素的增重十分明显,高肥条件下干重百分率普遍下降,尤以硅为甚。  相似文献   
19.
实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鉴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不育系育性稳定性鉴定的原则,并据此建立和完善了实用不育系育性稳定性鉴定的4级8组处理法,摸索建成了适用于实用不育系筛选、鉴定和提纯的人工气候实验室,借助上述条件和方法,成功地对安湘S等5个实用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实施了鉴定。  相似文献   
20.
育性敏感期低温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材料,在育性敏感期置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低温处理,分析低温对供试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耐冷性差异与生理指标变化之间的联系。低温设置为17.5℃、10 d,对照为21℃、10 d的可育温度,考察处理5,10 d以及返回大田生长5 d时的生理变化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不耐冷的不育系,耐冷型不育系在低温处理前期SPAD值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SOD、POD活性略有增强,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有所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PAD值、Pn值、Tr值、SOD、POD活性均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不耐冷的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持续增加也要慢于不耐冷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