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F2群体育性分布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杂交后F2后代育性频率分布,在可育峰数目和主峰位置上存在差异,在同一父本的遗传背景下,不同不育系F2的分离谐有所不同,并因采用的父本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分析认为:光温敏不育性的遗传分离多态性可能与不同生态型的常规籼稻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并从系谱上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油菜优质新不育系黔油2AB育性鉴定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蓝型油菜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经遗传鉴定表明,其育性稳定,不受栽培、气候等环境因素干扰;恢保关系有别于其它不育源,育性受两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杂合型两型系)控制,属细胞核显性不育系,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选育不育性表达稳定的光温敏不育系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两系杂交水稻中光温敏不育系普遍存在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问题,从其育性遗传具有“育性转移特性受主基因控制,而育性表达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特点出发,指出育种上应充分考虑不育性表达的数量性状特征,并提出了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不育性表达可稳定遗传(即多基因纯合体)的光温敏不育系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选育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本IR_54以及4个各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_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_2,B-1F_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5460s是5460的单隐性育性基因突变系;该突变基因符号暂定为“tms(t)”,在5460s同金早6号的组合,温敏核不育也表现1对基因遗传;在其余的4个组合,却呈现育性同2对基因有关,它们的F_2世代育性分离比率为15:1,B_1F_1又以3:1验证,对育性同所研究的标记性状在_2的分离频数进行独立性测验表明,温敏不育特性同所研究的4个性状,即茎秆角度、褐色颖沟、光身以及糯性胚乳,都表现独立遗传。本文还对等基因系应用于光温敏育性遗传研究的价值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水稻微效恢复基因与不育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l228个品种与V4lA测交F1的花粉育性为依据,划分品种恢保类型及系谱分析;验证生产上应用的和成型不育系的育性动态变化;确定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效应;用4个配组模式选育保持系转育新不育系,探讨淘汰技术方法,实践总结认为:(1)我国南方矮仔占衍生的大量籼稻品种含有r基因,与不育系测交F1出现黑染花粉率在0.1%-l0%之间,但这些品种遗传基础丰富,是选育不育系的重要种质资源;(2)r基因干扰育性遗传,表现在不育系出现花粉嵌合现象,不育系出现嵌合花粉囊越多说明保持系细胞核中含r基因数量越多;(3)要选育遗传性稳定的不育系,首先要选育好的保持系;(4)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的淘汰关键世代是在保持系F2-F5,不育系的B1F1-B4F1。  相似文献   

6.
水稻雄性不育性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及光温敏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质核互作雄育性由细胞质不育(S)和两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长日高温雄性不育,短日低温雄性可育,其不育性受两对隐怀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pm1位于第7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G477的遗传距离3.5cM,下与RG511和RZ272相距15.0cM;pm2display  相似文献   

7.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4种不同种质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可育期内相互杂交,将其杂交组合的F1、F2代在广州长日高温条件下种植,观察其育性表现,并进行等位性测验。结果表明,N12S与N18S的不育基因完全等位,W7415S与5460S之间,安农S-1与W7415S、N12S(N18S)之间光温敏不育基因部分等位,即它们两两之间存在1对位点相同的不育基因。W6154S与所有其他6个不育系,衡农-1S与所有其他6个不育系,5460S与W7415S之外的其他5个不育系,不育基因均完全不等位。文章还对不育基因等位性划分标准,以及光温敏不育系的转育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将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1036S的核不育基因(PTGMS)导入野败型不育系献改A中,育成的新型两用核不育系9217AS既具有光温敏核不育系特性,又具有野败型不育系的恢保特性;9217AS光温敏核不育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且能遗传,其PTGMS对野败型细胞质不育基因具有隐性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就经典遗传学方法在光温敏不育性研究中的适合性、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对育性表达的影响、育性指标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遗传研究中的选择、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遗传与定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育种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垦58S,安农S-1,衡农S-1等光温敏核不育系及衍生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进行了遗传与育种学研究。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的“重复基因位点平行突变假说”,对影响光温敏雄性不育性表达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新的解释,并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遗传分类理论”和选育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原理与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选育出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系“3088S”和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288”  相似文献   

11.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丁IR54以及4个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2,B1F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5460S是5460的单隐性育性基因空变系;该突变基因符号暂定“tms(t)”,在5460S同金早6号的组合,温敏核不育也表现1对  相似文献   

12.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及利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邱振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28-5230,5243
概述了国内外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及利用进展。主要介绍了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不同因素及不育性遗传研究进展,综述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选育成果及利用情况,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4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在不同遗传背景影响下的遗传表达,结果表明W6154S、W7415S、N12S和N18S的育性均由2对核隐性基因控制,但因遗传背影的不同,育性的遗传表达机制极为复杂,通过对F2、F3群体育性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育性恢复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及剂量效应”假说,同时,就分离群体育性分离模式的多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三系法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水稻不同亚种间的杂种优势,以现有主要不育系,包括灿型野败(WA)型育系、红莲(HL)型不育系和粳型BT型不育系,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灿型或粳型保持系或恢复系杂交,根据F1的育性分析籼、粳不同品种对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保特性。结果表明:(1)在同一核背景下,不同质不育系的可恢复性为BT型不育系>HL型不育系>WA型不痛系;(2)WA型粳型不育系的育性可恢复性明显低于相应的灿型不育系,即使这类不育系携有广亲和基因,多数野败型籼稻恢复系仍很难恢复其育性;(3)鉴于大多数籼稻品种对BT型不育系均具一定的恢复力,因而选育广亲和BT型籼型不育系很难有效进行,且常见的广亲和和品种对BT型粳型不育系一般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因此选育广亲和的BT型雄性不育系在实际上存在较大困难;(4)基于上述原因,为有效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以广亲和品种与现有恢复系杂交,在选育高配合力广亲和恢复系的基础上再与不育系杂交,较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支持。【方法】在采用轮回亲本聚合温敏和反温敏核 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丰 M 的基础上,研究天丰 M 不育的遗传特性。【结果】聚合了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天丰 M 在高、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受 2 对基因控制,1 对是温敏核不育等位基因,另 1 对是受温度调节的调控基因,即分别来自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复等位的,随温度变化切换显隐性关系。在高温下,来自温敏的为显性,调控不育基因表现为不育;在低温下,来自反温敏的切换为显性,同样调控不育基因表达为不育。从不同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姊妹系测交类型 4 的群体分离表现得到证实,C31(Z1×F7)组合在低温下表现不育、可育和正常可育,不育株割茬再生发生不育与可育分离,实际表现为永久不育 5 株、低温不育高温可育 6 株、低温可育 4 株、正常可育 7 株,符合 2 对杂合基因 1∶1∶1∶1分离比。这种受双基因控制的永久温敏核不育性可遗传、可恢复,且当温敏核不育基因为显性时,永久不育性可恢复。【结论】天丰 M 不育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生态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家垦5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敏偿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应用的安全性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性关系到两系杂交水稻应用的安全性,在当前大规模进行两系或超级杂交稻产业化过程中应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对光温敏不育系育性生态、遗传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认为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临界温度性状是能够稳定遗传的.并提出安全型不育系选育、鉴定、生产和管理上的系列对策和实用技术,供新一轮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与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Co27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利用转基因方法育成的新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温敏核不育基因来源于OsUgp1基因的共抑制表达。Co27在不育期内表现出不育性,在可育期内表现可繁性好。经测验,与目前我国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籼、粳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基因均不等位。  相似文献   

19.
福建籼稻光敏核不育种质(FIPGMG)5460PS 来自5460的育性原始自然突变体同5460姐妹交的分离后代.在5460PS 中系选育成温敏核不育系5460S。其育性遗传受控于1或2对隐性核基因,育性表达取决于温度和日长,其中温度是决定性因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温度最敏感期.已育成两系杂交稻组合“6063”,但不育系不育所要求的临界温度值较高,且易随环境因素变化而波动,这是该两系稻大面积制种应用的困难之所在.本文还就5460S 应用于稻光温敏生理生态遗传研究及育种计划作了讨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8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散核不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MSRF)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