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9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林业   400篇
农学   553篇
基础科学   315篇
  426篇
综合类   3549篇
农作物   381篇
水产渔业   170篇
畜牧兽医   1816篇
园艺   707篇
植物保护   25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旨在建立利用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估测微生物氮产量的模型。本研究选择10只平均体重为(47.4±4.4)kg健康的杜寒杂交成年公羊。10种全混颗粒饲粮,单一精料替换比例30%,每个处理10只羊,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按时间和饲粮划分为10期进行;每种饲粮饲喂20d,其中预试期15d,正试期5d;整体试验持续200d。试验测定了饲喂10种不同精料饲粮肉羊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尿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结果表明:1)饲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与营养成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精料类型不同饲粮消化率有差异,饲粮可消化蛋白质(DCP)的最佳预测因子是粗蛋白质(CP);10种饲粮的摄入氮、尿氮、粪氮等均因精料类型不同呈极显著差异(P0.01)。2)10种饲粮的尿囊素、尿酸、黄嘌呤(包括次黄嘌呤)占PD排出量的比例均因饲粮类型的不同呈极显著差异(P0.01),占PD排出量的比例范围分别是85.60%~92.47%、2.54%~7.18%、3.20%~7.41%;10种饲粮的嘌呤氮指数(PNI)因饲粮类型的不同呈极显著差异(P0.01),变化范围是0.03~0.10,然而PD排出量与摄入氮和微生物氮(MN)存在强的线性相关。摄入氮与氮表观消化率、尿氮和氮沉积具有强相关关系,建立的沉积氮(Y)估测方程式:Y=0.244 9×摄入氮-1.319 9(R2=0.825);PD排出量与摄入氮以及MN均存在线性强相关关系,建立的估测方程式分别是PD=0.119 7×摄入氮+10.161(R2=0.925)、MN=0.746 1×PD+1.785 4(R2=0.89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在秃尖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的玉米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并对其秃尖QTL进行定位,为玉米秃尖分子机理研究及玉米抗秃尖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无秃尖性状的自交系S群411331为母本、有秃尖性状的自交系综53313为父本,通过杂交和自交获得F2代群体.利用容量达10K的分子芯片获取大量SNP分子标记,从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SNP分子标记,构建F2代群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并结合秃尖表型数据,分别采用QTL定位软件Rqtl和QTL.gCIMapping.GUI 1.1对相应的秃尖QTL位点进行鉴定及定位.[结果]F2代群体的平均秃尖长度为4.25 cm,说明其秃尖性状更偏向于父本综53313,秃尖整体较长,且秃尖变幅为0~6.1 cm,偏度和峰度值均位于-1.00~1.00,符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从2612个多态SNP分子标记中共筛选出2599个SNP分子标记成功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总图距5624.3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2.27 cM.利用Rqtl共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第3、4、5、6、8和9染色体,其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最大的2个QTL分别位于第6和8染色体,解释遗传变异的14.4%和16.3%.利用QTL.gCIMapping.GUI 1.1共检测到9个QTL,分别位于第1、4、5、6、8和9染色体,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最大的2个QTL分别位于第6和8染色体,与Rqtl检测结果相比,二者均在第8和9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检测到1个QTL,在第5染色体检测到的QTL位置也较邻近,且效应最大的2个QTL均位于第6和8染色体;不同之处在于Rqtl在各染色体上只检测到1个QTL,而QTL.gCI-Mapping.GUI 1.1在第6和8染色体分别检测到2和3个QTL,在第1染色体检测到1个QTL,在第3染色体未检测到QTL,而Rqtl检测出的第1和3染色体QTL情况相反.[结论]玉米秃尖QTL分别位于第1、3、4、5、6、8和9染色体,其中主效QTL在第6和8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L.)品种在宁夏南部山区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GGE双标图模型对区域3个不同试点的6个苜蓿品种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苜蓿产量最高的试验区是原州区彭堡镇彭堡三队,最低的是隆德县关庄乡前庄村,前者比后者高43.7%;产量最高的品种是‘甘农7号’,最低的是‘阿尔冈金’,前者比后者高44.9%;联合方差分析显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环境(E)、基因型(G)对品种产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G×E是引起苜蓿产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它引起的变异是E的1.19倍,是G的1.58倍。利用GGE双标图模型分析可知,高产稳产的品种是‘三得利’、‘苜蓿王’;3个不同区域可划分为2个生态区,原州区头营镇徐河村和原州区彭堡镇彭堡三队为1个,隆德县关庄乡前庄村为1个;综合代表性和区分力,较理想的试点为头营镇徐河村。  相似文献   
14.
以5份中国古老月季品种、3份野生蔷薇和22份现代月季品种为试材,采用常规人工授粉杂交方法,同时结合花粉活力及倍性测定情况,研究了古老月季远缘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筛选出了高亲和性的杂交亲本,以期为中国古老月季的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古老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最高,所配组合的杂交成功率达87.50%,古老月季与野生蔷薇、现代月季的远缘杂交亲和性也较高,所配组合的杂交成功率均高于50%,说明古老月季远缘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均较好,因此,在杂交工作中,选用古老月季作为亲本材料有较好的杂交亲和效果;古老月季杂交亲和性与花粉活力、亲本倍性,正反交等因素相关,选择月季亲本时要综合考虑各因素,以提高月季杂交的成功率;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人工授粉结实情况,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古老月季品种为"大花香水""小花香水""月月红",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为"金樱子""可爱的绿".  相似文献   
15.
以黄瓜品种'津优35号'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用量(0、15、30、45 t·hm-2和60 t·hm-2)鸡粪源有机肥中Zn在土壤中的积累,以及Zn在黄瓜体内的吸收转运及其在亚细胞各组分中的分布情况,以期为指导黄瓜的安全生产以及鸡粪有机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低用量鸡粪有机肥施用就能显著提高土壤Zn含量(P<0.05),土壤Zn含量最高为140.40 mg·kg-1,均未超出国家安全标准.施用60 t·hm-2鸡粪有机肥显著提高了黄瓜根部和果实Zn含量,黄瓜果实Zn含量变化范围为19.27~23.59 mg·kg-1,但Zn含量均未超过100 mg·kg-1,可以安全食用.无论鸡粪施用量的高低,Zn在黄瓜根、茎、叶和果实各亚细胞组分中均表现为可溶性组分<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壁.60 t·hm-2鸡粪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黄瓜根部细胞壁Zn含量,且根部细胞壁中Zn含量及所占比例随着鸡粪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细胞壁中Zn在根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54.67%~58.77%.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芋头生长、食味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荷芋’为供试材料,于泰州、泰兴分别设置T1、T2和T3共3种有机肥用量和CK(对照)处理,探索有机肥施用对芋头生长、食味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泰州地区芋头科学施肥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泰州、泰兴点T2和T3处理6叶期、12叶期株高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泰兴点T1处理株高在12叶期显著高于CK处理,在6叶期和泰州点6叶期、12叶期与CK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泰兴点T3处理6叶期叶面积指数平均为0.3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泰州、泰兴点T3处理12叶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0.71、0.75,均显著高于CK处理;有机肥用量与子芋口感、香味指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6、0.79;泰州、泰兴点T2、T3处理碱解氮、有效磷均显著高于CK处理;泰州点土壤有效钾以T2处理最高,为174 mg/kg,T3处理最低,为159 mg/kg,泰兴点则以CK处理最高,为172 mg/kg,T3处理最低,为140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原农区春青稞农田耗水规律、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以"喜马拉22"为试材,于田间设置了75%~80%θ_f(CF)、65%~70%θ_f(QK_1)、55%~60%θ_f(QK_2)和45%~50%θ_f(QK_3) 4个土壤水分下限调控水平和1个旱作处理(CK),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调控下的春青稞耗水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春青稞生育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回升的趋势,且二者随土壤水分调控下限的降低呈直线下降,耗水强度基本在5 mm/d左右浮动。灌水较旱作处理提高了春青稞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增幅16.08%。QK_1、QK_2、QK_3较CF降低了春青稞干物质积累量及其相对生长率,且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对生长率随土壤水分调控下限的降低而减小。干物质积累与气象因子间的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干物质积累间线性关系极显著,相关系数r=0.980 3。灌水较旱作处理提高了春青稞产量,增产幅度介于11.74%~53.46%之间。当土壤水分调控下限降至55%~60%θ_f时,春青稞产量达6 237.05 kg/hm~2,较CF提高28.30%。春青稞产量与生长季降雨量极显著正相关(r=0.994 5),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r=-0.974),二者对产量的综合影响系数达99.23%,说明生长季降雨量、气温是影响高原农区春青稞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8.
以NBPT(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为复合抑制剂,利用转鼓喷涂工艺,开发出新型复合型抑制剂涂覆尿素肥料,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其涂覆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系统对比评价了追施不同氮肥对调控氮素的特征效果。试验设置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农民习惯追施尿素(CU);(3)优化追施尿素(CUU);(4)优化追施抑制剂涂覆尿素(CUY1);(5)优化追施抑制剂涂覆尿素(CUY2)。在夏玉米喇叭口期、冬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后的15天内进行田间原位连续动态观测。电镜和能谱结果表明,复合抑制剂均匀涂覆于尿素表面,形成薄而致密、光滑的涂覆层,该涂覆层均匀分布有磷和硫2种元素,表明复合抑制剂与尿素已有效结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优化施氮量下与普通尿素相比,夏玉米和冬小麦季追肥后CUY1和CUY2处理氨挥发分别降低55.19%,32.15%和52.46%,39.43%。夏玉米季追肥后,0-20 cm土层CU、CUU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于第5天达到峰值,到后期已显著低于CUY1、CUY2处理,CUY2处理稳定硝态氮的效果更好。冬小麦季追肥后,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CU、CUU处理分别在第5,3天达到峰值,CUY1、CUY2处理于第11天达到峰值后,硝态氮含量已显著高于相同施氮量的CUU处理。在保证产量和净收益的同时,抑制剂涂覆尿素显著降低了追施氮素的氨挥发和淋溶损失浓度,其中冬小麦季CUY1处济效益较好,夏玉米季CUY2调控氮素的效果最佳,减少向下淋溶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绵羊GP5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绵羊血小板糖蛋白V基因(Glycoprotein V,Platelet,GP5)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NCBI网站的GenBank数据库中发布的绵羊GP5基因序列(登录号为XM_ 027965957.1)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和软件对绵羊的GP5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绵羊GP5基因序列中包含1个最大长度为1 620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其编码539个氨基酸,其中亮氨酸含量最多,为22.6%。GP5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9 305.38 KDa,理论等电点为9.40;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其主要位于内质网(44.4%)。GP5蛋白含有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在二级结构预测中,该蛋白以无规卷曲为主,为70.14%。GP5蛋白三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卷曲折叠缠绕形成,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