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1篇
  10篇
综合类   5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零通量面法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腾发量的确定是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的难点问题。零通量面法是利用零通量面存在时段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的方法。在计算时段内,根据零通量面发育状态不同可分为零通量面稳定条件下的计算公式和零通量面移动条件下的计算公式。选择不同水位埋深、不同作物类型的土壤剖面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零通量面法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精度较高,简单易行。本方法适用于计算潜水埋深在3~10 m的干旱半干旱的平原地区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  相似文献   
12.
新疆平原灌区综合排水措施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开展的水盐监测与试验研究,综合地下水开发利用、节水节肥、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成果资料.应用土壤水盐运移理论与系统分析原理,为实现干旱内陆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地提出适应于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土壤盐碱化治理阶段的竖井排灌、竖井与水平联合排灌、水平排水等工程措施,以及利用自然与人造微地形情况下的农田干排盐、生物排盐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盐平衡模型在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新疆这样的干旱地区,水的分布与运移,严重影响盐分在地区上的重新分布,而盐分在特定地区的积累与消退,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乃至国计民生,现代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中,首先需要定量描述水盐分布、运移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做出预测,水盐平衡模型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不同地下水埋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进行的膜下滴灌棉花灌溉制度试验,得出了适合当地的常规滴灌制度。为进一步研究浅层地下水对灌溉的补偿效应,利用Hydrus软件对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耗水量进行了模拟。通过引入关键点土壤含水率的概念,提出了膜下滴灌棉花受水分胁迫的标准。结果表明:地下水对棉花的耗水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地下水埋深越浅,则所需的灌溉定额越小。当地下水埋深小于1.5 m时,滴灌定额为3 300 m3·hm-2;当地下水埋深为2.0 m时,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当地下水埋深很大而对作物根区没有补给时,棉花完全依赖于灌溉所需的滴灌定额则为5 550 m3·hm-2。考虑到干旱区内具有较高的潜在蒸发势,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从而危及作物的生长,1.5~3.0 m的地下水埋深是灌区内较理想的水位区间。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并威胁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以焉耆平原灌区为典型区域,将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盐土等5个区,并结合地下水、土壤、植被、岩性等调查资料,进行成因分析,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绿洲灌区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把焉耆平原灌区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不宜改良区,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分区特征、水盐平衡模型和现状灌排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成3S对地球科学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功能,结合VBA编程技术实现了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计算步骤的自动化。该评价模式为类似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参考,可推广应用于针对新疆某个流域或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结果为,总计算面积120.82×104km2,其中平原区计算面积50.91×104km2。平原区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337.6×108m3,总排泄量340.5×108m3。平原灌区现状开采地下水量56.4×108m3,近期和中期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约153.2×108m3。  相似文献   
17.
沿孔雀河河流流向每隔5 km,在离河岸50 m处有自然植被分布区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各层土壤含盐量,使用地统计方法分析各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和格局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孔雀河畔0~20,20~40,40~60,60~100 cm土壤各层含盐量分别为:57.44,47.62,40.34,29.9 g/kg,均属重度盐渍化土;土壤含盐量从表层向底层递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同一平面内变化剧烈程度除表层外,从上向下递减。各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程分别为:185.45,33.78,35.80,49.05 km;0~20 cm土壤的空间变异受外界"干扰"影响强烈,其余各层受地质构造影响明显。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对水盐运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基础之上 ,建立流域水盐平衡模型 ,并以焉耆盆地为例 ,并进行模型的率定、检验和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模拟流域水盐时空分布与变化 ,为研究流域水盐调控和环境保护提供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9.
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干旱区红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地区,采用随机区组布置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红枣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固定时,灌水量与产量相关性较好;灌水量固定时,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较好。水对生育期红枣产量的效应大于肥料,水肥合理时,水肥为协同作用,交互效应使红枣产量明显增加。红枣生育期水肥耦合的最佳模式为"灌水量5 248 m3/hm2+施肥量1 572 kg/hm2"。滴灌与水肥耦合节水技术集成的最佳模式为"灌水量5 248 m3/hm2+施肥量1 048 kg/hm2"。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提高幼龄红枣保花保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花期喷水与微喷灌技术结合对红枣坐果率、产量、品质的影响,将微喷灌条件下不同喷头架设高度(冠层下、中、上部)、不同喷水时长(20,40,60 min)进行组合试验,得到以下结论:冠层中部喷水60 min的相对湿度比对照显著提高,坐果率比冠层上部喷水、对照显著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80%,各种组合品质没有差异.干旱区对夜开型红枣,在微喷灌的基础上花期每天傍晚树冠中部喷水40~60 min可以显著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