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疆塔里木盆地平原区中盐度地下水分布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2002~2004年完成的"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采用地下水资源模数法和GIS技术,确定了塔里木盆地平原区中盐度地下水(矿化度为2~3、3~5和5~7g/L)的分布状况,分布面积为92141.32km2,占塔里木盆地平原区总面积的30.6%;计算了各流域、各地(州)中盐度地下水的补给资源量,总补给资源量为11.16亿m3/a 。分别采用单指标法(盐度S、可溶性钠含量SSP、镁系数KMg、残余碳酸钠RSC和钠吸附比SAR)、综合危害系数K和灌溉系数Ka法对中盐度地下水的水质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得出了各流域、各地(州)中盐度地下水的灌溉适应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1新疆推广节水灌溉十分迫切新疆气候干旱,降雨极少,而且时空分配差异较大。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会进一步挤占农业用水,这样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因此解决新疆农业缺水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新疆视有耕地411.354×104hm2,其中灌溉面积为393.2×104hm2,可开发利用的地表水仅646×108m3,已引用地表水496×108m3,其中农业用水占总引水的84%。但目前农业灌溉还很落后,大部分地区采用大水漫灌,部分地区采用沟灌、畦灌,水资源浪费严重;致使农业干旱缺水,尤其南疆和田、喀什地…  相似文献   

3.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区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运用地下水位动态ANN-FEFLOW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现状条件、灌溉面积减少、节水灌溉实施、地表来水增加及综合工程措施等)地下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民勤绿洲现状条件下地下水将持续下降;灌溉面积减少可以明显缓解地下水位下降速度,节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并不明显。地表来水为2.51×108 m3/a时,湖区地下水将出现正均衡;综合工程措施情景下,湖区和泉坝区地表来水分别为1.45×108 m3/a和2.51×108 m3/a时,地下水位回升。  相似文献   

4.
对2014年喀什地区浅层地下水112个水样统计分析得出,TDS平均值为2.49 g/L,达到中盐度地下水标准;TDS为正偏态分布,值域范围分布较广。克里金插值对浅层地下水TDS分区得出,喀什地区淡水(≤2 g/L)、中盐度地下水(2~7 g/L)和高盐度地下水(7 g/L)分布面积分别12 209.5、29 315.9和873.5 km~2,分别占总面积42 398.9km~2的28.8%、69.1%和2.1%。采用GIS技术,依据2002-2004年完成的"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地下水补给资源模数分区成果,与TDS分区交并,计算了淡水、中盐度地下水和高盐度地下水的总补给量分别为28.52、32.85和0.42亿m~3/a,分别占总补给量61.79亿m~3/a的46.1%、53.2%和0.7%。由此提出合理利用喀什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地下水位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和计算,计算得到石家庄市平原区1995~2004年10年内各月份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动态变化和水位动态变化量,得出区域内这10年内地下水资源量减少了75.8×108m3。对结果进行分析,表明长时段内该地区地下水量变化与降雨量有明显相关性;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在空间上存在曲带状分异;农业灌溉抽取地下水造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持续减少,但在非灌溉季节地下水资源量又能以较快速度恢复一部分。在空间上,平原区西部靠近山前地带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程度比东部缓和。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为了解决近几十年来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问题,利用翔实的资料系统分析了近50年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并采用均衡法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山地表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减少和增加趋势,由于随着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和水利化程度的日臻完善,地下水补给量明显减少,由20世纪50年代末36.5×108m3/a减少到90年代末23.3×108m3/a,由此引起了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水资源大幅度衰减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八五三农场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问题,首先建立了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国际通用的可视化标准软件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预报了2010年和2015年的地下水水位及流场变化情况,得出了该区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8202.11×104m3/a,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可以用来进行预测和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Aqua3D有限元软件对郑东新区龙子湖地下水开采进行了井群优化研究。开采工况1没有考虑雨水利用,开采地下水仅满足湖水景观用水,14口井均匀开采,地下水开采量为274×104m3/a,无降落漏斗出现,水位降深较小(1~2 m),可能会导致湖体周边土地盐渍化现象产生;开采工况2既要供给高校用水,又不利用雨水资源,20口井均匀开采,地下水开采量为1049×104m3/a,漏斗中心出现在湖体外侧北部,最大降深8.5 m,会影响到邻近水源地的正常运行;开采工况3地下水开采量为593×104m3/a,其中方案1为14口井均匀开采,方案2(14口井)和方案3(12口井)为非均匀开采,3个方案漏斗中心均出现在湖体东侧,漏斗中心最大降深依次为4.6、4.3和4.2 m。工况3既考虑了雨水利用,又考虑了龙子湖工程与高校杂用水供水系统联合运行,为一个高效供水方案,其中方案3水位下降最小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指标缺乏表达农民意愿及生态限制性因子的缺陷,应用基于生态限制性因子指标体系开展了中国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粮食安全政策导向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亚湿润干旱区及半干旱区的局部地区,占地37×104 km2;在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南部、西藏南部、新疆北部的局部地区,占地约26.9×104 km2;由于政策导向的不同,宜耕减少地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东部和西藏南部的局部地区。该研究为大空间  相似文献   

10.
淮北平原区基于大沟蓄水技术的农田水资源调控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安徽淮北平原的大田原型试验,分析了利用农田排水大沟进行控制蓄水的可行性及其对地表径流、地下水和土壤水的调控效果,提出了平原区依托大沟控制蓄水的农田水资源调控系统成套技术参数和模式。结果表明,单位长度大沟年调蓄水量为1.9×104m3/km左右,其影响范围内的农田地下水位较无控制大沟平均抬高约0.3~0.5 m,每年可增加作物对地下水的直接利用量50~80 mm,区域年农田水资源调控总量110 mm左右,约占当地年均降雨量的13%;只要控制合理、管理得当,不会因此而影响排水系统对农田涝渍的有效控制或降低原有排水工程的除涝降渍标准。以大沟控制蓄水进行农田水资源调控这一技术模式,是适合淮北平原区特点的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调控区域水资源时空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用概率神经网络的方法,以河北省白洋淀为研究对象,对其水质进行评价分析,并将其结果与灰色聚类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用概率神经网络进行评价过程简单,计算用时少,评价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结果更加准确并切合实际情况.提高了水质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地下水水质集对分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下水水质评价集对分析理论和联系度计算方法。其次,构建了太原市地下水水质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太原市地下水水质评价。应用实测资料,通过模型计算得出了地下水质等级。对照分析表明,应用本文介绍的模型评价结论和水质等级与其它方法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但是本文所研究的方法计算简便,精度可靠,花费工作量少,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为综合评价现代农业装备发展水平,分别选取了9项一级、20项二级评价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了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模型,得到了现代农业装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体系的应用,基于新疆兵团2005-2012年度统计数据,评价了新疆兵团的现代农业装备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本文指标设置恰当,指标权重计算模型正确,能够为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从规范运行与可持续发展角度,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状况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45个,并提出了指标的计算与取值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给出了其综合评价的计算表格及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DRASTIC指标评价法的基础上,联合集对分析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将7个不同评价指标分成5级,利用集对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联系度U,从而确定地下水脆弱性的等级。将DRASTIC指标评价法与集对分析法联合应用的好处是:一定程度避免了原有评价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新的评价体系具有计算简便,评价合理,结果较为客观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尚玉琴 《农业工程》2015,5(1):48-50
耕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依据潜力评价原则和目标,从确定方案、潜力评价方法、分值计算、综合定级和分析级别等方面,探讨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以期在评价工作中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水利工程方案综合评价就是根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案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综合最优原则, 对各水利工程方案集进行相对优劣的分类排序过程, 在水资源系统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以往水利工程方案综合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al 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建立了水利工程方案综合评价模型。以MATLAB 为工具, 以某综合利用水库正常蓄水位选择为实例进行研究。实例结果表明:同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此模型具有评价结果稳定、合理,计算速度快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水利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河套灌区加工型番茄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计采用9个水分处理,探讨对加工型番茄产童的影响,从而寻求最佳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定额和滴水次数的增加,产童随之增加,但在番茄需水敏感期(开花期、结果期)滴水次数过少,会严重影响产量.建议试验区加工型番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为:滴水1012次,灌溉定额2 1003 000 m3/hm2.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关因子自身的数据结构特性,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区域的承载力的相对隶属度和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同时考虑人的主观经验知识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基于互补理论的二元对比方法确定主观权重,利用均衡因子用来平衡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是实用的、客观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水资源综合评价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指标评价中的“线性”问题、无法体现评价指标主观重要性以及评价范围无法确定。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改进的极差正规方法对数据进行规格化,用规格化后的数据加入了主观重要性权进行协方差计算,对协方差特征向量采用正负理想点进行检验,在计算综合评价值时对特征向量中正负效益分别取极值,求得评价值的范围。同时将该方法应用到由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来,对南京市六个分区进行水资源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基本准确,与传统方法、灰色关联法、专家系统评价法进行比较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