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平原区农田控制排水对水资源的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时淮北地区降水特性、地形条件和农田的涝、旱特点,建立大型农田排水试验区,根据农田的水分状况控制排水,研究通过控制农田排水大沟增加当地地表径流利用的效果.研究表明,平原区利用广泛分布的农田排水大沟进行控制,可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依据安徽省10余个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资料,对各种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系统经济效益的分析表明,安徽省节水增效示范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优越,效益显著,其结果可为今后建设类似项目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淮丘陵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灌区节水改造的基础规划格局、推广水稻节水灌溉、灌区改造技术指标、节水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几个方面对江淮丘陵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及农村饮水不安全类型在全国均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分析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其他省份农村饮水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淮北平原农田水利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北平原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特点,针对农田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探讨淮北平原农田水利的总体布局,并从防洪除涝、灌溉、水生态及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提出规划建议,旨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水文年小麦、玉米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安徽省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和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从淮北地区不同年型作物的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和灌溉需水量计算入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详细分析了小麦和玉米在不同年型需要的净灌溉水量。由此说明了该区补充性灌溉的特征和实施灌溉的必要性,同时对客观地认识该区农业灌溉的特性、作用以及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提供了理论、技术指标依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淮北平原区基于大沟蓄水技术的农田水资源调控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安徽淮北平原的大田原型试验,分析了利用农田排水大沟进行控制蓄水的可行性及其对地表径流、地下水和土壤水的调控效果,提出了平原区依托大沟控制蓄水的农田水资源调控系统成套技术参数和模式。结果表明,单位长度大沟年调蓄水量为1.9×104m3/km左右,其影响范围内的农田地下水位较无控制大沟平均抬高约0.3~0.5 m,每年可增加作物对地下水的直接利用量50~80 mm,区域年农田水资源调控总量110 mm左右,约占当地年均降雨量的13%;只要控制合理、管理得当,不会因此而影响排水系统对农田涝渍的有效控制或降低原有排水工程的除涝降渍标准。以大沟控制蓄水进行农田水资源调控这一技术模式,是适合淮北平原区特点的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调控区域水资源时空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淮北地区降水特性、地形条件和农田的涝、旱特点,建立大型农田排水试验区,根据农田的水分状况控制排水,研究通过控制农田排水大沟增加当地地表径流利用的效果。研究表明,平原区利用广泛分布的农田排水大沟进行控制,可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对类似地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安徽省重点中型灌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灌区规划格局、生态灌区建设、骨干与田间工程统一规划和非工程措施的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能对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