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分析2000—2020年福建省植被恢复力和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的变化趋势,从多尺度研究植被恢复力的驱动因素及其响应机制。对MOD13Q1产品的增强型植被指数和气候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植被恢复力和抵抗力的变化趋势,通过地理探测器和多项逻辑回归模型从多尺度分析不同尺度下气候、地形和道路因素对植被恢复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力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增强趋势主要出现在北部地区,植被对降水量的抵抗力整体呈现减弱趋势,对潜在蒸散的抵抗力除北部呈减弱趋势外,其他各区域呈现增强趋势。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在多个尺度上植被恢复力与降水量、气温、地形(海拔和坡度)、不同等级道路核密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相关。多项逻辑回归结果表明20 a间气温、降水和坡度对植被恢复的正向影响加强,海拔、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对植被退化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2010—2020年,铁路核密度较高的区域对植被恢复的促进作用更弱,国省级道路核密度较高的区域对植被恢复的抑制作用更强。福建省植被整体呈现正向演替,植被对人类活动和地形因素的响应逐渐减弱,气象因素和道路因素对植被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莆田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依据不同道路等级,选取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分析道路交通噪声与交通量的变化趋势;运用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对主干路与次干路的交通噪声变化分析,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未来5年主干路与次干路的交通噪声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构建单木生长模型和具有时间序列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模型,并结合OnyxTREE和3Ds MAX技术,实现不同强度择伐样地不同生长时期的林分生长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林分生长模拟,具有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对森林的经营决策和林业课程的直观教学等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借助“源—汇”景观原理,明晰区域性的森林覆盖时空变化特征所蕴含的内在机制,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福建省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字高程模型(DEM)和道路交通数据集,将对森林丧失起到促进或阻止/延缓作用的景观分别视为“源”景观和“汇”景观,综合高程、坡度和距离3个景观空间要素计算得到综合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CI''),从省、市2种尺度对福建省森林丧失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省域尺度下,2010和2020年LCI''分别为0.117和0.152,“源”景观对森林丧失贡献较大,且景观空间要素的作用表现为:距离>坡度>高程;市域尺度下的LCI''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南平、三明、龙岩,LCI''相对较小(<0),福州、莆田、厦门、泉州、漳州地区的LCI''较大(>0);与2010年相比,2020年福建省各市LCI''均有小幅上升,其中福州市增长幅度最大(0.070),相对其他城市的森林丧失变化情况更为剧烈。[结论] 近10 a来,福建省各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森林丧失,LCI''能够将景观格局与过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映2010—2020年福建省森林空间格局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浙江省是中国拥有海岛最多的省份,摸清海岛植物丰富度为海岛生态系统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71个典型海岛294个10 m×10 m的样地植被调查数据,采用空间插值和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进行预测。【结果】海岛各样点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介于1~0种/100 m~2之间,其中乔木层植物物种数介于1~30种/100 m~2之间,灌木层植物物种数介于1~70种/100 m~2之间,海岛各样点的木本植物物种数丰富度均随着离陆地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以各样点的木本植物累计物种数为自变量,以实际木本物种数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R2高达0.988,预测精度大于83%。【结论】普陀岛、龙门岛、南关岛等12个海岛的木本植物物种数大于200种,佛渡岛、岱山岛、洛伽山岛等27个海岛的木本植物物种数介于100~200种之间,而九洞门岛、南策岛、壳塘山岛等11个海岛的木本植物物种数介于40~100种之间。  相似文献   
16.
基于Landsat影像的NDVI对植被与影响因子交互耦合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植被时空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基于2007年、2012年和2016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三明市区二类调查矢量数据,研究了闽江上游区域近10年的植被NDVI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7年、2012年和2016年的NDVI指数值逐渐提高,分别为0.72、0.75和0.79,植被覆盖度高,总体生态质量较好;NDVI低值区位于沙溪两侧带状的市辖区所在地、各乡镇居民集中点以及道路网络周边;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树林、灌木林、马尾松林、竹林、杉木林、杂木林、桉树林、其他林地、经济林、檫树林、非林地;NDVI指数值随着林龄、郁闭度和坡度的增加逐渐增加,随着立地等级的提高而下降。进一步对NDVI指数对植被与影响因子交互耦合的响应进行分析,得到结果: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指数随着林龄变化规律的不同,将植被划分为:稳步上升型,如阔叶树林和马尾松林;前期上升快而后期慢型,如桉树林;先升后降型,如杉木林和其他林地。马尾松林的NDVI指数呈现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其他森林植被类型的NDVI指数呈现随着坡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在坡度为30°~40°处达到最高值;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指数对郁闭度的响应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渐加重,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导致路域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构成潜在生态威胁。为探明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及其变化趋势,在316国道福州-闽清段外侧100 m×100 m范围内布设5条与道路垂直的采样断面,每条断面依据道路远近布设11个采样点,在距离道路路侧200 m处采集2个对照土壤样品,共采集57个采样点表层的土壤样品,并采用XRF-DP 4050测定土壤中重金属(Cr、Pb、Zn、Mn和Fe)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普通克里金进行插值分析路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测量领域内的土壤中Cr、Pb、Zn含量整体趋势呈现随道路距离增加而递减,其对照区含量较低,含量受道路交通影响;其中Cr呈指数分布,在0 m处含量最高;Pb、Zn呈偏态分布,峰值出现在10~20 m。Fe、Mn在对照区含量较高,其测量领域含量不易受道路交通影响,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类型道路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作用,确定不同道路的影响范围及强度,选取G15沈海高速公路福建省路段、G205国道与S203省道路段为研究对象,将道路沿线两侧10 km范围划分为8个缓冲区,分析1990、2000和2010年3个时期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林地、耕地和草地是该区域主要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类型;试验期间土地利用主要由林地和耕地向其他类型转变.不同类型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均随公路距离增大而减小,其中G15周边土地利用程度高于G205与S203;城镇化指数与公路距离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类型道路城镇化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G15S203G205;公路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影响范围是公路两侧6 km内;其中建设用地动态度显著高于其他用地,动态度最高的区域位于在道路两侧1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福建省耕地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福建省耕地严重短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对福建省历年耕地面积进行拟合,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邓恩桉引种区极端气温的起伏型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起伏型时间序列气温模拟与预测方法,并利用建阳市1976-2005年极端最低气温数据,对邓恩按引种区极端最低气温进行建模模拟.结果表明.起伏型时间序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邓恩桉引种区极端最低气温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拟合精度为87.56%,结果较满意,说明起伏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与预测,从而丰富了邓恩桉引种区极端气温预测与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