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7篇
  6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为验证pH调节与曝气处理对两相厌氧发酵相分离的影响,文章研究了以葡萄糖为底物,不同起始pH值(5.5,6.5,7.5)、不同间隔时间(8h,12h,16h)通入不同量的空气(3 L,5L,8 L),对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pH调节与曝气处理对秸秆两相厌氧发酵相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连续曝气处理可以降低反应器料液的pH、升高反应器料液的氧化还原电位,起始pH、曝气间隔时间及曝气量分别为6.0,8h和5L对厌氧发酵的产气量和产甲烷量的抑制有明显效果.将秸秆两相厌氧发酵系统中水解产酸相初始pH调到6.5以下,结合每天曝气3次(间隔8小时),每次曝气量≥1L空气·L-1反应器(等于或大于容器体积),不用产甲烷相沼液作水解相消化液补充回流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抑制甲烷产生,基本实现两相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活性层间的相分离情况是复杂的,文章对P3HT:PCBM体系活性层进行了研究。借助紫外可见色谱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设备,我们发现在金属阳极与有机层的接触面有大量PCBM的团簇,并随着退火时间增加而增加。另外,随着PCBM浓度的增加,碟状的晶粒会取代针状的晶粒,这便增加了界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提高短路电流密度,但却不利于开路电压和并联电阻的提升。从各条件优化综合来看,活性层中PCBM的含量在40%左右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3.
微胶囊化技术在动物科技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京辉 《畜禽业》2005,(7):20-21
1微胶囊化技术概述 微胶囊化技术源于药物的薄层包衣技术,是将细小固体颗粒、液体微滴或气体作为芯材料,在其外层以成膜材料形成连续而薄的包膜。微胶囊直径一般在1—1000μm,直径小于是1μm的称之为纳米胶囊。从发展历史而言。20世纪70年代多数胶囊产品直径在5μm~2mm间,80年代已发展成微米级或纳米级,近年来更有新的突破与深入。膜为一层或多层,微胶囊中芯材料可以是多个颗粒,  相似文献   
14.
餐厨垃圾三相分离后的固态残渣碳氮比较低,通过添加水稻秸秆调节其碳氮比后开展干式厌氧消化序批实验,考察其产气规律.结果显示:在65 d的发酵周期内,纯餐厨废渣的干式厌氧消化产气潜力为389.5 mL·g-1 VS,按5∶1的比例加入水稻秸秆的产气潜力可以达到409.9 mL·g-1 VS,二者混合发酵产气率较单一原料增加...  相似文献   
15.
魏丛达  许晶禹  王立洋  刘海飞  吴应湘 《油气储运》2012,31(12):923-926,966,967
油水两相混合物流经T形管路时,会产生流量分配不均、相含率和相分布重新分配的现象,此特性可用于多相混合物的分离作业。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和混合-湍流模型,研究了T形管垂直分岔次数、入口混合流速、入口含油率和流量配比等参数对T形管路中油水分离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分岔次数有利于油水分离;流量配比存在较优区间;较低的入口混合流速和入口含油率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这些结论对T形管路结构优化和提高油水分离效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集成提取桑叶中植物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双水相技术的应用和桑叶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将桑叶粉碎,用石油醚超声波提取30 min过滤,滤渣中加入丙醇与水混合溶液60 ml和13.2 g的硫酸铵形成双水相体系,以超声提取植物多酚,测定其中植物多酚含量,计算植物多酚得率。[结果]在丙醇-水双水相体系中,当(NH4)2SO4用量为0.30 g/ml,醇-水比为0.6时,可获得稳定的双水相和较高植物多酚得率。超声时间达20 min时,桑叶植物多酚得率达到最大。该法对桑叶中植物多酚的提取率为1.83%,提取物植物多酚含量为24.1%,明显高于回流提取法。[结论]超声波与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耦合提取桑叶中的植物多酚,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得率,降低提取温度,有利于热敏成分的分离,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试验将由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包被的维生素C置于温度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95%的恒温、恒湿箱内储存30min和60min,同时将包被的维生素C分别添加于育成蛋鸡料和团头鲂幼鱼料中,并分别经过温度为75℃,压力为3.0个大气压,调质时间30s和温度为95℃,压力为3.5个大气压,调质时间为40s的条件调质、制粒,了解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得知,通过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包被后的维生素C在温度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95%的恒温、恒湿箱内储存30和60min后损失分别为0.25%和0.27%,差异不显著(P0.05);在育成蛋鸡料和团头鲂幼鱼料中添加,并分别经过温度为75℃,压力为3.0个大气压,调质时间30s和温度为95℃,压力为3.5个大气压,调质时间为40s的条件调质、制粒后损失分别为5.82%、6.88%和6.95%、9.09%,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进行包被后能提高其在高温、高湿储存环境中以及高温、高压调质,制粒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经生物素标记、Triton X-114相分离、ConA-sepharose 和 Streptavidin-agarose 亲和沉淀抽提、SDS-PAGE 分离并经 wester blotting 鉴定的伊氏锥虫(T.evansi)一种60kD 非变异性表面蛋白质免疫 ICR 小鼠,制备高免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该60kD 蛋白的细胞表面分布进行了初步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源和异源株虫体表面都有强烈的特异性荧光染色。以该蛋白经直接脾内免疫 ICR 小鼠(总剂量约10μg·鼠~(-1)),可获得对10~2条同源和异源株虫体攻击的部分保护作用,表现为虫血症出现的时间(潜隐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乳业》2012,(8):56-56
瑞士、荷兰和苏丹学者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对黄原胶的浓度(c/c^*=13—88)超过临界浓度(酪蛋白/黄原胶混合体系发生相分离时黄原胶的浓度)的情况下,酪蛋白与黄原胶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全氢弹辛酸钠(简称SPFO)与反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代十二烷基三乙胺(简称C12NE)组成双水相体系以及由C12NE与SDS组成双水相体系对卟啉及其衍生物的萃取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阴阳离子构成的双水相体系对这些物质的萃取由物质的疏水性和它们所带电荷的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