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绒山羊内分泌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把36只绒山羊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长光照(16L:8D)、自然光照(12.37hL)和短光照(8L:16D)处理,每种光照下一半埋植动物褪黑素,分别检测血液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光照类型对绒山羊的激素分泌有显著的影响,长光照对催乳素(PRL)、类胰岛素促生长因子I(IGF-I)有促进作用,对褪黑素(MT)、胰岛素(INS)有抑制作用;短光照对催乳素(PRL)、IGF-I有抑制作用,对MT、INS有促进作用。埋植褪黑素后,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对PRL、IGF-I均有抑制作用;INS在短光照+MT组降低,在自然光照+MT和长光照+MT组升高。这些都表明,几种激素在一天之内随着时间(光照)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2.
脂多糖对奶山羊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影响奶山羊肝脏营养代谢的特征代谢物(生物标记物),阐明LPS引起肝脏代谢障碍的机制。【方法】选择12-18月龄,体重24-28 kg的关中奶山羊15只,平均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CTL)、低剂量LPS处理组(LPS-L)和高剂量LPS处理组(LPS-H)。LPS-L和LPS-H分别腹腔注射20、40 μg?kg-1 BW 的LPS溶液,CTL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4 h后, LPS-L和LPS-H追加LPS溶液。48 h后,静脉采血,分离血浆和血清,检测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然后活体采集肝脏组织,液氮保存。肝脏组织冻干后,用氢核磁共振(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代谢物,运用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变量进行化合物种类鉴别,再用模式识别方法中的偏最小判别二乘分析法(partia1 1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 筛选生物标记物。【结果】血清生化指标表明,LPS-L和LPS-H处理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CTL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非酯化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的含量较CTL显著降低(P<0.05)。用1H-NMR技术共检测到69种代谢物变量,包括氨基酸,醇类,糖类及其它代谢产物。PLS-DA分析发现,代谢物变量可将CTL、LPS-L与LPS-H组之间聚类区分,并找到9种组间差异显著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代谢途径相关,可作为肝脏在LPS诱导损伤状态下的标志物。【结论】LPS可显著影响奶山羊肝脏营养代谢,1H-NMR代谢组学可以较为全面地检测到肝脏组织的代谢物,准确地筛选出差异代谢物,通过分析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阐明LPS引起肝脏代谢障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含氮物质在绒山羊体内的分配规律,本研究选择年龄在2~2.5周岁的绒山羊羯羊,采用消化代谢和氚水稀释技术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时期绒山羊总氮沉积量、体氮和毛绒氮的分配量。结果表明,用消化代谢和氚水稀释技术可以准确地测定绒山羊的体氮和毛绒氮的分配量,不同时期的体氮和毛绒氮的分配比例有较大差异。在非生绒期和生绒旺盛期,体氮的分配比例分别为75.7%±0.62%和66.6%±2.2%,毛绒氮的分配比例分别为24.3%±0.62%和33.4%±2.2%,表明不同时期绒山羊的生长方向发生变化。同时发现内分泌也随季节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非生绒期PRL(催乳素)和IGF-I(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的水平高,MT(褪黑素)的水平低;生绒旺盛期PRL和IGF-I的水平低,MT的水平高。证明了氚水稀释技术在测定动物氮分配中的可行性,揭示了不同时期含氮物质在绒山羊体内分配的变化规律以及内分泌在这些变化中的调节作用,为不同季节对绒山羊采取合适的饲养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褪黑激素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在生物中的分布、生物合成、分泌、代谢特点及其与光照的关系,并从营养分配的角度阐述了光照和褪黑激素在动物营养分配中的作用,为褪黑激素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急性内毒素(LPS)损伤对奶山羊肝脏营养代谢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关中奶山羊母羊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作为对照组(CTL组)、试验Ⅰ组(TⅠ组)和试验Ⅱ组(TⅡ组),每组6只。TⅠ组、TⅡ组奶山羊分别按照100和200μg/kg BW的剂量从颈静脉注射LPS注射液30 mL,CTL组奶山羊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后0、1、4、8、12、24 h从奶山羊的颈静脉采血,制备血浆以检测肝脏代谢功能及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注射LPS后肝脏代谢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地损伤。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平均值,TⅠ组显著高于CTL组(P<0.05),TⅡ组显著低于CTL组(P<0.05);血浆谷草转氨酶活性平均值,TⅠ组显著高于TⅡ组和CTL组(P<0.05),TⅡ组和CT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时间推移,血浆葡萄糖含量在CTL组基本稳定,在TⅠ组和TⅡ组出现较大波动,但其平均值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总蛋白含量平均值TⅠ组、TⅡ组显著低于CTL组(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浆白蛋白含量在CTL组基本稳定,在TⅠ组和TⅡ组逐渐降低,其平均值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尿素氮、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含量平均值均表现为TⅠ组>TⅡ组>CTL组,除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外,其他各指标均表现为TⅠ组、TⅡ组显著高于CTL组(P<0.05)。此外,TⅠ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TⅡ组(P<0.05)。由此得出,LPS可引起肝脏损伤,进而对奶山羊肝脏营养代谢造成影响;LPS对奶山羊肝脏营养代谢的影响与LPS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详细介绍了氚水稀释技术在活体动物绒山羊体成分测定中的应用及操作方法。结果表明绒山羊的体成分组成为:体水分(65.95±1.17)%、体脂肪(14.02±1.19)%、体蛋白(15.50±0.32)%和体灰分(3.87±0.08)%,与屠宰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符合绒山羊体成分的实际情况。证明了氚水稀释技术测定动物体成分的可行性,为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褪黑激素是由动物脑部的松果体细胞在暗环境所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它的前体是5-羟色胺(5-HT)。早在20世纪20年代,McCord和Allen观察到牛的松果体的提取物能使某种小蝌蚪皮肤黑色素发生凝聚反应而褪色变白,因而得名褪黑激素(Melatonin简MEL,MLT,MT)。直到1959年Lemer等才鉴定了它的化学结构:N-乙酰-5-甲氧基色胺。 之后随着对它研究的深入渐渐阐明了其化学特点,褪黑激素为色氨酸衍生的小分子,浅白色固体结晶,无电性激素。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中原经济区的规模化奶牛场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奶业发展措施,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内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各种类型规模化奶牛场的调查,在了解规模化奶牛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奶牛场的饲料供给、粪污处理、适宜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规模化奶牛场适宜的发展规模和经营模式,供有关部门制定奶业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苹果渣中苹果多酚在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试验以苹果渣为原料分别进行青贮和不同温度及时间的烘干处理,采用改进的微波提取和福林-酚法测定苹果渣中总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青贮方法对苹果多酚的含量影响较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果渣中的苹果多酚;烘干处理对苹果多酚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苹果多酚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65℃时含量最低;烘干时间对苹果多酚的含量也有较大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苹果多酚的含量也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点,24h苹果多酚的含量最低。加热温度及时间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了不同条件下苹果多酚的变化规律,为苹果渣的适当处理和贮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褪黑激素对非生绒期内蒙古白绒山羊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从体成分的角度研究了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体成分的影响,绒山羊在非生绒期埋植褪黑激素,除了促进长绒外,对体成分也有较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埋植褪黑激素可以显著增加绒山羊的体脂肪含量,达到24.1%,比不埋植组增加8.31%;而体蛋白质、体水分和体灰分含量均显著减少,分别为12.99%、55.96%和3.25%,分别减少2.02%、8.02%和0.5%(P<0.05).进一步证明了褪黑激素在动物营养分配中的作用,为褪黑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