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林业   451篇
农学   247篇
基础科学   119篇
  107篇
综合类   2142篇
农作物   156篇
水产渔业   435篇
畜牧兽医   1395篇
园艺   562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讨混播栽培条件下,秣食豆播种时期与比例对玉米生产机能影响的机理,进一步研究混作方式下的光合性能,为提高作物混作栽培利用与生长特性提供有力依据,于2011年和2019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将秣食豆与饲用型玉米科多8按0:1、1:1、2:1、3:1混播比例和5月10日、6月11日2个播种时期进行混播,分析研究秣食豆混播时期和比例对玉米叶倾角的影响.结果表明,秣食豆播期对玉米叶倾角无显著影响;混播比例对玉米叶倾角影响显著,叶倾角均表现出随混播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混作的叶倾角均高于单作玉米的趋势;播种时期与比例互作显著,从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期和灌浆期4个玉米生育期来看,均表现为单作下叶倾角最小,混播3株秣食豆的玉米叶倾角最大,下层叶叶倾角均大于上层叶叶倾角.  相似文献   
12.
"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同时具有药物和食物的特性,药物特性能够提高猪免疫力、改善猪肉品质和营养成分,食物特性使其与普通植物提取物添加剂相比饲喂动物更加安全。该文就"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与普通植物提取物的区别和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做以综述,为开发"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添加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奈安+六必治+微蜜"防治食葵受麦田除草剂药害的安全性和防治效果,本文进行了田间试验与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奈安+六必治+微蜜"对食葵生长安全,且在食葵受麦田除草剂药害上防治效果显著,建议本区域食葵在受麦田除草剂药害时,使用"奈安+六必治+微蜜"防治药害。  相似文献   
14.
综述药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和叶用枸杞的特征特性、营养成分及药用功效,并总结紫背天葵和叶用枸杞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工调控水质、药物处理的方法,稳定初到的野生淡水魟鱼,提高其成活率;通过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生鲜饵料,诱使野生淡水魟鱼开始摄食,并逐步接受各种生鲜饵料;最终实现野生淡水魟鱼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6.
四子王旗地处我区生态脆弱的北部地区,有林地面积20万亩,主要有杨树、榆树、落叶松等常见树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都会发生较为严重的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莒南县花生田利用生物食诱剂和性诱剂对常见夜蛾科害虫成虫进行虫情监测,并对食诱剂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效果进行研究。食诱剂和性诱剂监测结果表明,花生田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地老虎、小地老虎等夜蛾科害虫成虫的发生高峰期均出现在7月12日;性诱剂仅能诱捕到雄性成虫,食诱剂可同时诱捕到雌性和雄性成虫,其诱捕到的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地老虎雌雄比分别为1∶0.68、1∶5、1∶3和1∶1.4。食诱剂撒施、化学防治、食诱剂诱捕盒技术与化学防治组合处理后第10天花生叶片受害率分别为9.51%、6.73%、6.24%,百株虫量较对照降低68.68%、76.39%、85.87%,食诱剂诱捕盒技术与化学防治组合应用防控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8.
海藻糖是昆虫的血糖,为昆虫提供能量;海藻糖酶催化海藻糖分解为葡萄糖,是几丁质生物合成的原料。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s,PMs)是昆虫消化道特有结构,对昆虫消化食物、保护肠道表皮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几丁质是PMs的重要组分。海藻糖酶(trehalase,Tre)和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是几丁质合成途径的第1个和最后1个酶。本研究通过饲喂亚洲玉米螟(Orstrinia furnacalis,Asian corn borer,ACB)膜结合海藻糖酶(OfMT)基因特异的干扰dsRNA,研究RNAi对ACB幼虫中肠CHSBOfCHSB)基因表达及幼虫发育的影响。发现处理48 h后,OfMT基因和OfCHSB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了52%和53%,幼虫发育迟缓。通过对处理及对照ACB幼虫中肠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thanol,HE染色)和几丁质标记,发现血腔内脂肪体组织减小、中肠围食膜组织中几丁质含量减少。推测OfMT基因有可能成为ACB的生物防治的靶标基因。  相似文献   
19.
摘 要: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甘肃河西地区3种玉米害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协调甘肃河西地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在室内采用饲喂法和药膜法分别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浓度增加,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当药剂浓度达0.500 mg/L时,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5%以上。致死中浓度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为0.078 mg/L,其次依次为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致死中浓度LC50依次为0.109、0.120、0.127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是其他3种鳞翅目昆虫的1.40~1.63倍。因此,综合防治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害虫时,应避开赤眼蜂的出蜂时期,以降低化学杀虫剂对赤眼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种子科技》2020,(4):22-22
良好的营养一定是以食品安全为保证。新冠病毒接触也可传染,特殊时期更要注意食品卫生,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一是要严格做好生熟分开,处理生、熟食物之间和之后必须洗手。二是坚决不吃野味,不接触活禽畜。三是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特别是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物。另外,酱卤肉等即食食品尽量一顿吃完,吃不完的必须热透再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