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播期和混播比例对玉米-秣食豆群体内小气候的影响。[方法]以玉米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按秣食豆与玉米同期播种和延后播种2个播期,玉米与秣食豆3个混播比例进行混播试验。[结果]混播时期对作物群体内散射光有显著影响,对总入射光、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混播比例对群体内光照和温度、湿度影响显著,随秣食豆比例的增加,群体内各层次的总入射光和散射光均显著减少,温度减低,湿度增加;而且生育前期随秣食豆比例的增加,群体内温度显著降低,生育后期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结论]播期和混播比例对群体内小气候有显著影响。混作复合群体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科多八号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处理对混播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结果]玉米与秣食豆2∶0处理的玉米株高、茎粗略低,显著高于玉米常规单播处理,但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混播比例的增加,玉米的茎粗、叶面积呈下降趋势。各混播处理的玉米干物质积累在生育后期均高于单播处理,其中以混播处理2∶2、2∶3较高;不同混播处理群体中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是对玉米+秣食豆的群体总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混播处理2∶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混播处理2∶0和对照,产量分别提高10.86%和9.01%。[结论]该研究为青贮玉米高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混播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对青贮玉米不同品种及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播组合产量、营养品质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以龙辐208+秣食豆、中原单32+龙辐208混播组合为最好,其次是中原单32+龙辐208+秣食豆.  相似文献   

4.
在科尔沁沙地将沙生冰草、扁穗冰草、蒙古冰草分别与黄花苜蓿间行混播,设1:0、3:1、5:1和7:1共4个混播比例建植混播草地,研究混播比例对混播当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和草种组合对播种当年冰草-黄花苜蓿各草种产量和草地群体总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混播比例5:1的沙生冰草与黄花苜蓿混播组合总产量最高,为144.33 g/m2,显著高于各处理组合群体总产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的混播技术.结果表明, 混播中扁蓿豆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混播中扁蓿豆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30 04); 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呈显著正相关(r=0.910 27 ).无芒雀麦和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的最佳扁蓿豆混播比例、EM微肥拌种浓度和播种行距分别为18%~22%、0.8%~1%和30~34cm.  相似文献   

6.
不同混播草地建植第三年产量与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植第三年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与评价草地产量与质量的表现。【方法】以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鸭茅(Dactylis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3、4、5、6与混播比例为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对牧草产量、豆科产量比例、茎叶比及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混播比例下,混5-1中豆禾比3∶7的产草量最高;不同混播比例之间牧草营养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混播种类下,混5-1与混6混播组合在草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产量方面均表现较好,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混3-2豆科产量比例最高。混3-2与混6茎叶比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不含红豆草的处理茎叶比小于含红豆草的处理。【结论】混播种类复杂组合产草量高于混播种类简单组合,而且草地产量与品质均受到混播种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播期影响玉米(Zea mays L.)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方法]在6.0万、7.5万株/hm2播种密度下探讨播期对玉米叶片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穗位叶及其以上叶片的展开速度加快,13叶期以后各阶段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减小,吐丝期及以后各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播期调整导致的叶片发育程度的差异是播期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原因之一,可以通过农事活动的适时调整,降低夏玉米晚播引起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饲料大豆黔饲豆1号半野生型大豆的适宜播期,为贵州省饲料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4月15日、4月30日、5月15日、5月30日、6月15日和6月30日6个播期对饲料大豆黔饲豆1号半野生型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期对饲料大豆的生物产量及农艺性状均有明显影响,其中对生物产量、株高、茎粗和主茎节数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延迟,生物产量、茎粗和主茎节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有效分枝数差异不显著,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播期生物产量依次为4月30日播种4月15日播种5月15日播种5月30日播种6月15日播种6月30日播种,4月30日播种生物产量最高,达23 345kg/hm~2,6月30日播种生物产量最低,为3 654kg/hm~2;经相关性分析,饲料大豆的生物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和茎粗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黔饲豆1号在贵阳的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其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均相对表现较优,生物产量最高达23 345kg/hm~2,播期过晚其生物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冀西北地区,通过研究青贮玉米与扁豆不同混播种植密度(青贮玉米∶扁豆设密度比1∶1、2∶1、3∶1)对混播饲草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较优混播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和扁豆混播比例2∶1为最佳模式,在该模式下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均可达到最佳水平,混播饲草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1.6%,粗蛋白含量得到明显增加,高出2.49个百分点。青贮玉米与扁豆混播技术简单,收益明显,必定会成为青贮玉米种植的一种新模式,在该地区奶牛粗饲料品质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沙生冰草与黄花苜蓿适宜的播种比例,将沙生冰草与黄花苜蓿按照3:1、5:1、7:1的比例交叉混播,以单播为对照,观测沙生冰草的株高等生长动态.结果表明:混播沙生冰草株高显著高于单播,其中7:1的株高最高;枝条重以单播的沙生冰草最高,其次是7:1,混播显著低于单播;混播5:1的枝条叶面积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的沙生冰草;混播比例对沙生冰草的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胶东玉米品种播期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胶东玉米高产栽培的播期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了玉米的全生育期天数、倒伏率、产量、粗缩病发病情况等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产量也越低。6月1日、6月10日播种的玉米粗缩病最重。在本试验条件下,从播期和品种本身特性等多方面比较,春播玉米品种以5月1日至6月1日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夏玉米大豆同混播与夏玉米单作、习惯混作的对比试验 ,探讨解决周口市玉米单作产量低 ,效益少 ,大豆种植面积较少的问题 ,结果表明 :夏玉米大豆同穴混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以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春季促早栽培对鲜食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播期的推迟,积温的增加使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育天数明显减少,播期主要影响营养生长阶段,即播种到抽雄阶段,对生殖生长阶段影响较小。大棚促早栽培容易造成鲜食玉米秃尖;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鲜食玉米产量呈现递增趋势,播期为3月23日鲜食玉米产量相对其余播期显著增加;鲜食玉米产量与穗长、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玉米播期和密度对间作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玉米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间作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玉米播期设3个水平(早播A1:魔芋10%出苗时播种玉米;中播A2:魔芋50%出苗时播种玉米;晚播A3:魔芋90%出苗时播种玉米);玉米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高密度B1:4.17万株·hm?2;中密度B2:2.08万株·hm?2;低密度B3:1.39万株·hm?2)。在魔芋的展叶末期测量魔芋的农艺性状,并对魔芋和玉米产量进行实收测产,分析土地复合产值。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播期的推迟,魔芋株高、叶柄直径、地下球茎和玉米产量降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降低,魔芋叶盘直径和地下球茎产量增大,魔芋株高和玉米产量下降。不同玉米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魔芋叶柄直径和地下球茎产量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玉米播期采用何种密度对魔芋叶盘直径、魔芋株高、魔芋叶面球茎产量和玉米产量都不产生显著影响。单独种植魔芋时,魔芋叶盘直径、叶柄直径、魔芋叶面球茎产量最大,而魔芋株高和地下球茎产量最低。在魔芋零星出苗(10%)时,以1.39万株·hm?2的密度间作玉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熟性大豆在当地均有各自最适宜的播期。浙春3号的最适播期是7月6日,乐豆1号的最适播期是6月15日,而贡选1号的适宜播期是6月15日和6月22日,两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熟大豆品种(贡选1号)较早熟品种(浙春3号)和中熟品种(乐豆1号)能显著缩短与玉米的生殖生长共生期,独立生长期最长,从而减轻了生育前期玉米对它的弱光伤害,保证了适宜的株高、较大的茎粗和茎干重以及理想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综合大豆的熟性和播期2个因素,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的最优组合为贡选1号在6月15日至6月22日之间播种。  相似文献   

16.
混播对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中熟的中原单32和晚熟的东青1号两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进行同行混播、间行混播,研究不同混播方式与青贮玉米各生育时期、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方式对青贮玉米品种生育时期影响不显著;实行2:2间行混播,并在中原单32达到乳熟末期时进行混合收获,可获得较高干物质产量和较好的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茄子早秋延后栽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茄子品种在低山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低山种植茄子播期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低山茄子早秋延后栽培产量、产值的影响较大,杭茄1号、杭丰1号茄子品种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播种,它们之间的产量、产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适期播种增产增效极显著。其早秋栽培适宜播期为7月21日至8月1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播期对饲用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探索饲用玉米的适宜播期。[方法]以青贮50为试材,对不同播期下饲用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乳熟末期和成熟期饲草的产量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到达各物候期的日期延后,不同处理相同生育阶段的天数减少,最晚播种的玉米花粒期天数增多。全生育期和抽雄至乳熟末期的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至6月15日播种的玉米天数最少,6月30日播种的玉米天数增多。五叶期玉米的株高随播期的推迟而增高。拔节期以6月15日播种的玉米株高最高,之后至开花吐丝期以5月30日播种的玉米株高最高。抽雄期玉米的单株绿叶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晚播玉米的单株绿叶数较多。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鲜物质积累量、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均减少。[结论]在饲用玉米的适宜播期内,播种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深化对混播群落结构和生物固氮功能关系的理解,辅助豆-禾混播草地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提高混播草地生物固氮和土壤肥力,提升草地资源生产和生态保障能力。【方法】 2017年5月,利用紫花苜蓿和羊草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于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内建植不同豆草比例(紫花苜蓿占比为25%、50%、75%、100%)的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4次重复。建植一年后,通过样方取样法调查混播草地群落结构变化,测定紫花苜蓿叶片、枝条和根系生长发育、光合和水分等生理代谢特征,在测定根系结瘤特征基础上,采取15N同位素自然丰度法评估紫花苜蓿固氮效率,结合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结果】 (1)混播草地建植一年后,对应25%、50%、75% 和100%设计的豆草混播比例,混播草地实际紫花苜蓿占比分别为11%、27%、53%和100%。(2)对比25%、75%和100%的初始豆草种植比例,50%的初始豆草比例下,生长季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增加了21.4%、36.4%和51.7%。(3)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植株有更大的枝条和根系生物量、叶片数量、叶片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片生物量,上述指标最小值出现在100%的豆草播种比例。(4)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具有最大的光合速率,枝条和根系中淀粉含量最高,但枝条和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5)50%的初始豆草混播比例下,紫花苜蓿根瘤发育更完善,其生物固氮率较25%、75%和100%的豆草混播比例分别提高了13.5%、44.6%和79.2%。回归分析表明,随豆草比例变化,紫花苜蓿生物固氮效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生物固氮能力与豆草比例间存在非直线型变化关系。当初始豆草种植比例为50%时,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最大。豆草比例驱动土壤水分变化,进而通过调控叶片发育和光合等途径改变了紫花苜蓿植株和根瘤发育,是其影响生物固氮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豌豆茎秆柔软,易在鼓粒期引起植株倒伏,影响联合收割机收获,增加人工收获成本。采用天山白豌豆与青稞混播,可解决豌豆生长期倒伏问题。青稞豌豆混播,青稞植株犹如枝干,豌豆可以沿着青稞植株向上生长,这样为豌豆收获创造有利条件,降低损失,减少劳动成本。本文从品种选择、混播种子比例、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机械收获等环节总结天山白豌豆与青稞混播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