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49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晋西、陕北、宁南及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地区,历史上曾经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交往融和地区,至今许多地方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区各族人民曾经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后方。  相似文献   
12.
13.
植物根系与土壤抗冲性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地区植被因素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朱显谟 《土壤学报》1960,8(2):110-121
植被永远是防止地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因为它一方面可以保护土壤,免受降水的直接打击,并可阻缓或消失地面径流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可防治和消灭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并使它们的危害作用消失,甚至完全消灭。  相似文献   
15.
罗贤安  朱显谟 《土壤》1961,4(6):1-10
研究了黄土区分布较广的塿土、黑墟土、黑麻土与陕南黄泥巴的腐殖质组成,絮凝极限与光学密度。黑墟土和黑麻土的腐殖质中胡敏酸与富非酸的比最大,约2左右,塿土与黑褐土次之,约1.2-1.5,黄泥巴以富非酸为主,二者之比小于1,与土壤所分布的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与钙结合的腐殖酸占腐殖质总量的90%以上,与二、三氧化物结合的腐殖质则很少,占10%左右,活性胡敏酸除施肥甚多的卫星田外,都分析不出来,几近于零。黑褐土与塿土中胡敏酸的光密度最大,抵抗电解质的稳定性小,而黄泥巴则反之。与苏联有关土类作了对比,黑麻土、黑墟土、塿生和黑褐土的腐殖质接近于黑钙土和粟钙土,黄泥巴的腐殖质接近于灰化土。现在的耕层,由于长时期的施肥和耕耘,腐殖质的性质较为年轻,深埋地下古土壤的腐殖质积聚层,几千年来很少受生物的影响,腐殖质趋向较复杂与老化,卫星田的分析也同样证明熟化程度不同影响土壤腐殖质在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现在全国上下深切关注着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其实问题的根源都出自人们对黄河流域尤其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形成了"3个恶性循环":广种薄收,薄收更广种,虽是罪魁祸首,但常反被忽视,致使生态环境脆弱,人民长期贫困;只有下游河床越淤越高,防洪大堤越筑越高,越高越险和断流历时越来越长,上溯速度越来越快2个恶性循环的危害才使人惊恐.不难看出,这是恰与形成黄土高原自然规律完全相悖的人为地质过程的结果.可惜它还未引起人们深入充分的认识,难怪一向短缺一个为各家合力共识的治本对策.当今国家将经济发展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并要求重建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黄土高原的持续开发与治理对策就显得更为举足轻重.由此其各项对策都将面临着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和抉择.笔者最近从陆地生态的发生发展及其整个地质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土壤水库"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是陆地生态发生发展的关键和"动力",只要维护土壤水库的正常发展就能更好地保卫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降尘堆积环境条件和持续的成壤过程,可使降水具有直接渗入"地下水库"的特殊功能.只要维护住高入渗土壤水库的存在就能确保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顺利实现.这样一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就不失为根治河害,振兴社会经济,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十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显谟 《土壤》1959,(10):5-9
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这一工作非但是发展山区生产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改造自然、保障平川地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的演变与侵蚀历史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根据黄土原古地理演变,黄土地层年代学和侵蚀期与堆积期的资料,是出黄土高原出现之前为红土高原,250万年来的黄土高原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250-140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内部侵蚀循环期,第二阶段出现在140-0.04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自然侵蚀外流期,第三阶段出现在4千年以来,为高原物质加速侵蚀外流期,此外,还讨论了黄土高原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脱贫致富之道—三论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是从总结历史实践经验入手,并辅以相应的科学研究后提出来的,也可以说它是把科学,技术和工程联系在一起且又完全按照黄土高原形成及其深变规律而采取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在来自各方的关怀,机是和挑战的推动下,对实现“方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机理又进行了科学的反复论证后认为,它将是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黄河水利兴旺发达和重建有关地区山川秀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运用区域对比的方法,从类型特征、地理分布和形成机制方面,分析讨论了洞穴侵蚀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文中作出了各种洞穴形成演化的示意图和黄土高原洞穴侵蚀略图,分析探讨了洞穴侵蚀的地理分布和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洞穴侵蚀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类型。是沟蚀发生的重要环节和胚胎。洞穴侵蚀发育与黄土的疏松结构和节理裂隙密切相关。它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以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带和六盘山以西地区最为发育。并通过分析其危害和成因,为研究沟蚀发生、发展规律和洞穴侵蚀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