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3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竹小爪螨种群消长及生态因子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竹小爪螨 (Oligonychusurama Ehara)种群数量在福建南平竹林内 6月上旬到 8月上旬达到最高水平 ,除 4月外 ,其余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之上 ,以成螨和卵滞育 ,滞育期间具有较高的螨口基数 ,捕食螨对该螨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应用灰色理论分析表明 :4种生态因子对竹小爪螨卵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气温 >捕食螨 >相对湿度 >降雨量 ;对幼、若螨和成螨的影响大小顺序均为气温 >相对湿度 >捕食螨 >降雨量 ;就种群系统而言 ,其影响顺序与卵相同 .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将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应用在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防治上,对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粘质沙雷氏菌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基组成成分,获得培养基最佳配方与发酵条件:葡萄糖23.27 g·L-1、蚕蛹粉22.37 g·L-1、酵母粉10 g·L-1、硫酸镁2 g·L-1、磷酸氢二钠3 g·L-1,氯化钠2 g·L-1;在28 ℃、150 r·min-1条件下发酵36 h,装液量体积分数为50 mL/250 mL,接种量4.73 %,pH 7.1~7.3。最后,根据最优培养条件验证发现优化后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为6.0×109 cfu·mL-1,是初始培养基的9.42倍,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研究结果为粘质沙雷氏菌的发酵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松墨天牛诱捕器空间位置的野外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科学的林间应用技术,于2013年5-8月在福建省连江县马尾松林中,选用APF-Ⅰ型诱剂,研究了诱捕器空间设置方式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布设高度和坡位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逐渐增多,布设在3 m高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比布设在0 m的多,布设在山腰和山顶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比布设在山脚的多;尽管布设在林内开阔和郁闭处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未表现显著差异,但不论松墨天牛雌虫、雄虫还是雌雄总数,布设在开阔处的诱捕器的诱捕量均大于布设在郁闭处的。因此,在APF-Ⅰ型诱剂的应用实践中,选择将诱捕器布设在山腰、山顶或林内开阔处,在便于野外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诱捕器的布设高度。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在体视显微镜下直接检查被昆虫和螨类为害所致的扭曲、畸形、黄化叶及叶背可见红色细点的叶片的方法,对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和浙江4省12个城市的棕榈科植物进行调查。共采集江边刺葵、假槟榔和国王椰子等34种棕榈科植物240份样品,制作标本700余片,鉴定出细须螨科3属12种,为害较严重的有加州短须螨、卵形短须螨、紫红短须螨以及印度雷须螨。  相似文献   
15.
光照时数对竹缺爪螨存活、发育及繁殖均有影响。全黑条件下竹缺爪螨不能完成所有发育世代;5h以上光照完成整个世代的机率随光照时数延长而增大;8h和≥12h光照处理幼螨发育至成螨产卵历期相近,分别为14 41d和15.47d,5h光照处理历期延长为25.26d;5h,8h和≥12h等3种光照处理下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50粒、9.23粒和9.50粒,竹缺爪螨最适存活温区为20-30℃,但2℃下存活率更高,-10℃以下不能存活,40℃仍有较高存活率,可见该螨对高低温适应力强,表3参7。  相似文献   
16.
南京裂爪螨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南京裂爪螨在福建主要危害毛竹,7~8月高温干燥季节危害最重,造成毛竹大量落叶,直到枯死。该螨于11月上旬进入休眠,翌年2月下旬出蛰,3月上旬开始产卵,世代重叠,雌雄比为13.11。应用50%甲胺磷、40%氧乐果、20%杀灭菊酯、20%灭扫利、20%快灵、5%抑太保10和30倍稀释液竹腔注射防治该虫,30d后校正死亡率达94.97%。  相似文献   
17.
柳杉毛虫是一种大型鳞翅目类食叶害虫,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分布,可危害柳杉、云南松、侧柏等多种寄主,其中以柳杉较为严重,重者导致林分大面积枯死。文中在收集查阅近6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寄主与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虫害综合防治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该虫在不同区域能适应不同的寄主,并在夏、冬季节对极端温度具有特殊的适应性;柳杉毛虫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应用可有效杀灭雄虫个体并降低后代种群数量;一些优势天敌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可为更好地控制虫害和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松材线虫病对马尾松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了松材线虫侵染的马尾松针叶中的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松材线虫侵染导致马尾松针叶中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下降,同时富含脯氨酸的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的编码基因也下调表达;随着侵染虫量的增加,过氧化物酶基因在马尾松针叶中的表达增强,而在茎干、枝条中的表达减弱,导致抗氧化酶活力下降,马尾松的抗病防御能力减弱.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松材线虫侵染致使马尾松最终枯萎死亡过程中抗氧化系统的变化,为林业生产上制定防控松材线虫病害的相应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松突圆蚧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对低温的地理适应能力,2007年测定并比较了广东信宜和福建漳州、泉州和长乐4个地区冬季松突圆蚧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信宜、泉州、长乐3地区各虫态的低温暴露死亡率。结果表明:4个地区松突圆蚧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具有显著差异(P0.05),福建长乐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为-15.71℃,广东信宜的平均过冷却点最高,为-13.68℃,总体呈现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各种低温暴露下,广东信宜松突圆蚧种群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福建泉州和长乐种群;尤其在-10℃时,前者的死亡率达85.97%,而后二者分别仅为37.58%和56.65%。松突圆蚧各地、各虫态的低温暴露死亡率变化规律均服从改进的双变量逻辑斯谛曲线模型(P0.01),但广东信宜各虫态和种群的致死中有效伤害低温累积(SLIT50)均明显高于福建泉州和长乐。因此认为:随分布纬度上升,松突圆蚧耐寒性存在逐步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毛竹主要食叶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毛竹主要食叶害虫(包括害螨,下同)的种类、危害和分布状况的研究,并从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防治指标及预测预报、综合治理技术和天敌的种类、生物学及生态学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对害虫大发生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2)过于注重对主要害虫的研究,忽视对次要害虫的研究;(3)对某些主要害虫、天敌的生态学研究得不够全面,且缺乏有效的监测系统和害虫控制措施综合评价系统;(4)综合治理过于依赖化学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综合性营林措施的根本效益。生物防治研究与实践工作力度不大;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将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