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适应菠萝无公害食品生产的要求,达到安全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的目的,对几种常用的杀虫杀螨剂对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菠萝上的安全间隔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噻嗪酮、吡虫啉、杀扑磷(速扑杀)等对菠萝洁粉蚧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种苗浸泡对于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尤为明显,吡虫.噻嗪酮、吡虫啉、杀扑磷等药剂浸泡处理的菠萝植株种植4个月后未发现菠萝洁粉蚧为害,对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达100%;氧化乐果、噻嗪酮、炔螨特、吡虫啉等药剂在菠萝上的降解速度慢,安全间隔期长,杀扑磷、毒死蜱、哒螨灵等药剂在菠萝上降解速度快,安全间隔期短。菠萝种前进行种苗浸泡处理,收获时果实未检出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2.
绿僵菌致病力的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绿僵菌生长以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因子,为绿僵菌的制剂化应用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温度、pH值、紫外线以及杀虫剂等对绿僵菌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绿僵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且在pH值为6.2~6.6的环境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其在30 W的紫外灯下20 cm处,被照射15 min后失去活力,杀虫剂敌百虫对绿僵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但辛硫磷严重抑制绿僵菌的生长,要避免同时使用。[结论]温度、pH值、紫外线以及常用杀虫剂对绿僵菌生长过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甘蔗二点螟杀虫真菌绿僵菌的筛选与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椰心叶甲僵虫上分离得到10株对甘蔗二点螟具有较好致病性的绿僵菌,其中MC3的致病性最好,校正死亡率为89.16%,且甘蔗二点螟的校正死亡率随着MC3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当浓度为1.0×107个/mL时,其死亡率为93.02%。MC3菌株在SDAY培养基菌丝生长及产孢效果最好,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28℃。  相似文献   
14.
剑麻茎腐病菌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病剑麻植株中分离到了一株茎腐病茵的突变茵株,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与已报道的黑曲霉菌明显不同的是:该茵在PDA平板上茵丝丰富、白色、产孢速度慢,其分生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该茵茵落生长与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 ℃~40℃,最适为35℃;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9,各pH值条件下产孢无显著差异;全光照条件下茵落生长和产孢速度显著快于光暗交替和全黑暗条件.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45℃,最适为35℃;pH值4~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采后菠萝黑心病发病过程中活性氧的代谢途径,以‘巴厘’菠萝为材料,将其贮藏在25 ℃条件下,观察黑心病的发病情况,每隔3 d对整果果肉以及健康部位和患病部位的果肉组织进行取样,测定果实发病率以及果肉褐变度,对发病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活性氧代谢起关键作用的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类黄酮含量以及活性氧清除相关酶(POD、CAT、S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菠萝果实在贮藏第6天开始发病,到15 d时,发病率为100%,褐变度在第6~9天时增长最快;在黑心病发病过程中,与健康部位相比,患病组织伴随着LOX活性的升高,MDA的积累,同时出现AsA的下降、类黄酮含量的显著增加,且患病组织POD、CAT酶活性快速下降,但谷胱甘肽含量和SOD酶活性几乎没有变化。由此可推断,在采后菠萝黑心病发病过程中,AsA、类黄酮、POD、CAT在活性氧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组建了菠萝洁粉蚧在 5 个恒温、4 个变温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32 ℃,菠萝洁粉蚧的发育速率总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二次回归模型;菠萝洁粉蚧若虫期、产雌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2.43、12.65、12.55 ℃,有效积温分别为 602.71、169.43、770.98 DD。实验温度下,南瓜饲养菠萝洁粉蚧雌虫世代历期介于 45.40~205.00 d,最适温度为 27 ℃。菠萝洁粉蚧种群趋势指数介于 0.68~39.86,24 ℃时达到最大值;变温下,26/21 ℃为最适梯度温度,种群趋势指数 57.36。分析表明,梯度温度比恒温更有利于菠萝洁粉蚧的生长发育和种群的增长,菠萝洁粉蚧在华南地区一年中大多数月份里将呈种群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低温条件下乙烯对采后菜薹木质化的影响,以‘四九菜薹’为试材,分别用不同浓度(100、200和500μL·L~(-1))乙烯利处理,置于1℃低温下贮藏,并于0、24、48、72和96 h取样,进行木质素含量、相关酶活性测定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均提高了菜薹茎部的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合成途径中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氢酶(POD)的活性;200μL·L~(-1)乙烯处理提高了2个乙烯响应因子(ERF)BcERF2、BcERF1B以及2个POD基因BcPOD67、BcPOD69的表达。乙烯利处理促进了采后菜薹木质化的进程,推测乙烯可能通过乙烯响应因子BcERF2和BcERF1B调控BcPOD69、BcPOD67等参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不同浓度乙烯抑制剂AOA(aminooxyacetie acid)、AIB(α-amino-isobutyric acid)、AVG (Aminoethoxyvinyl glycine hydrochloride)、ATA(3-amino-1,2,4-triazole)、1-MCP(1-methylcyclopropene)、精胺、亚精胺对采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乙烯释放的抑制效果,以期筛出最佳乙烯抑制剂并探究其对杧果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抑制剂处理杧果,均可降低杧果果实乙烯释放量,其中1 mmol/L精胺、10 mmol/L亚精胺和50 mmol/LATA可有效延缓硬度、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下降,维持较高VC(Vitamin C)和TSS(Total soluble solids)含量.综合分析,精胺、亚精胺、ATA处理可有效延缓采后杧果果实软化,为采后杧果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杧果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与生理指标变化的关系,以感抗杧果品种红杧6号(抗病品种)、贵妃杧(感病品种)为材料,采用刺伤接种法,测定杧果叶片中的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杧果受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侵染后,其体内O2-·、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抗性呈负相关。X.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侵染杧果后,O2-·、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杧果抗性密切相关,初步确定为抗性生理指标,可作为该病防控与育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芒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糖含量及其相关酶的变化规律,以凯特芒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光合色素、糖类和纤维素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变化趋势,并对糖含量变化与病害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芒果顶芽内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而淀粉和纤维素含量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接种病菌对芒果顶芽内酸性转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中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不断上升。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在接种病菌30 d后不断下降。由此推断,F. mangiferae的侵染对芒果体内糖代谢具有明显的影响,糖代谢失衡可能是芒果对病菌侵染的直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