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水温22~24℃时,鲇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鲇仔鱼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混合营养期,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为2d,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的卵黄囊至4日龄即完全消失;7~8日龄,鲇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将很快进入饥饿不可逆(PNR)点;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d投饵,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完全饥饿组仔鱼,至10日龄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延迟投饵对鲇仔鱼摄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22~24℃时,鲇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鲇仔鱼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混合营养期,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为2d,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的卵黄囊至4日龄即完全消失;7~8日龄,鲇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将很快进入饥饿不可逆(PNR)点;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d投饵,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完全饥饿组仔鱼,至10日龄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初始体质量为1.8 g左右。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鳞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HUFA), 饲料B添加10%的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HUFA); 实验蟹单个体饲养(可防止蜕壳期间蟹相互残杀而获得饲料外的营养源), 雌蟹(F)、雄蟹(M)60, 实验周期120 d。结果表明: 两组饲料条件下, 幼蟹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时间及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 A组幼蟹肝胰腺和肌肉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B(P<0.05), 并且A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B(P<0.05)。这表明, 在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添加4.53%磷脂和1.08%HUFA对其存活、生长、蜕壳无显著影响, 但可使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脂含量降低, 而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本研究结果旨在为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营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生产上幼蟹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蟹一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性成熟河蟹家系,综合评估了两种家系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早熟率、成活率、产量、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及其规格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1)除215日龄雄体甲壳长外,一龄早熟家系扣蟹在155和215日龄的体质量、甲壳长、甲壳宽、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二龄成熟家系(P0.05);(2)整体上两种家系子代的成活率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尽管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雄体的早熟率略高于二龄成熟家系,但是两者的差异不显著,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雌体无一龄早熟现象,二龄成熟家系子代雌体的早熟率是其雄体的两倍;(3)两种家系后代中正常扣蟹各规格比例基本呈正态分布,雌雄体主要集中于3~6 g和6~9 g两个体质量范围,无论雌体还是雄体,二龄成熟家系的大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一龄早熟家系的小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综上,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两者的一龄性早熟情况也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河蟹一龄性早熟的生理机制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系统比较了亲本强化培育和常规培育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2组Z_1幼体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两种培育方式对亲本的成活率和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强化组亲本的GSI、HSI、产卵量和生殖力显著高于常规组;②两种培育方式对卵的卵径、水分含量、单卵干重和湿重影响不显著,但强化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略高于常规组;③强化组Z_1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变态速度和抗逆境能力均高于常规组,这可能和幼体中高含量的HUFA有关;④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强化组的出苗率高于常规组,且幼体培育时间减少4~5 d。因此,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显著提高绒螯蟹中华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鲇胚胎及其仔鱼发育的连续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志刚  石灵  常国亮  王武 《水产科学》2007,26(8):431-435
鲇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为不完全盘状卵裂;水温(24±1)℃时,鲇胚胎发育历时35 h,总积温840~875℃.h;脱膜后第1 d,仔鱼口未形成,2日龄口基本形成,口裂宽(B)与日龄(d)的关系可表示为:B=0.0165 0.3282d(r=0.9756,n=7,P<0.01,2≤d≤8);仔鱼孵出后第3 d开口摄食,仔鱼存在混合营养期,持续时间1 d,仔鱼开口摄食的适口食物为枝角类;发育至8日龄时,仔鱼期结束,此时鲇鳍褶消失,鳍条分化,外形与成鱼相似。  相似文献   
17.
取脱膜 4d的鲇仔鱼进行开口试验 ,分别喂以轮虫、枝角类、蛋黄、豆浆等饵料 ,结果发现 ,鲇仔鱼开口时口裂宽为 0 90~ 1 0 0mm ,开口摄食枝角类的机会最多。分组喂养 10d的结果显示 ,使用枝角类喂养的鲇仔鱼 ,其生长速度、养殖成活率均高于其他饵料组。  相似文献   
18.
甲壳动物大颚器及其合成甲基法尼酯的放射化学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化学(Radiochemistry)主要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和原子核转变过程的化学分支学科[1].放射化学与原子核物理对应地关联和交织在一起,成为科学技术的两个兄弟学科.  相似文献   
19.
苏北地处长江以北,加州鲈养殖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该地区春季池塘水温较低,自然水温条件下不适宜进行春季鲈鱼水花培育,养殖户须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池塘进行苗种培育或6月中旬从苏州、湖州等地引进大规格苗种。因鱼种放养日期较晚,往往养殖到第2年7-8月才能上市销售,养殖周期长、成本投入高、养殖风险大,严重制约本地区鲈鱼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