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68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1995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草甸碱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采用3种浓度的KMnO4(33,167,333mmol/L)氧化法测定了土壤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3部分含量。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增加草甸碱土活性有机质各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活性有机质各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在施用有机肥1~5a的处理间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并与玉米产量趋势相一致,在施用有机肥第5a时,均达到最高值,施用有机肥5~16a的处理间,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最终趋于稳定。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与总有机质均达到极显著性正相关,而高活性有机质与总有机质无显著性相关,活性有机质各组分与碳库管理指数也均达到极显著性正相关。研究表明,总有机质不能很好地评价草甸碱土的土壤肥力,而中活性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能更为客观地反映草甸碱土的土壤肥力,可作为草甸碱土改良的良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肝片吸虫病是当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体内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胆管炎,严重时伴有全身中毒和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病羊毛易脱落,毛色发黄,干燥无光泽,病羊消瘦,流鼻涕,个别有打喷嚏现象,病羊敏感性高,食欲下降甚至不食。眼睑、下颌、胸下及腹下出现水肿。毛、肉品质显著降低,有的引起死亡。(一)病原及生活史肝片吸虫呈扁平叶状,长20~30毫米,宽5~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鲜虫为棕红色。肝片吸虫(俗称柳叶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通过中间宿主椎实螺。成虫寄生在绵羊和山羊的肝胆管中,虫卵随粪便排出宿主体外,温度适宜时即发育为毛蚴,…  相似文献   
13.
苏打型草甸碱土团聚体特征对长期有机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嫩平原西部苏打草甸碱土具有碱性强、结构性差的特点。本研究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开展长期施用有机肥措施下苏打型草甸碱土团聚体特征的研究。根据有机肥施用年限,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施用有机肥5a(S5)、9a(S9)、12a(S12),以不施用有机肥作为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重点研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苏打草甸碱土经过有机培肥处理,大团聚体数量增加,小团聚体数量减少,有机培肥9a处理大团聚体含量(35.20%)最高;各有机培肥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27.54~54.22 mm)、几何平均直径(0.13~0.17 mm)均优于对照(13.48mm、0.08mm),分形维数(2.86~2.88)均小于对照(2.95),有机培肥9a处理土壤结构稳定性(平均重量直径54.22 mm、几何平均直径0.17 mm、分形维数2.86)最好;经回归分析,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与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呈正相关,与分形维数呈负相关。综合结果来看,有机培肥处理均促进了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并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而有机培肥9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与有机肥对黑土区土壤团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长期处于过度开垦状态,化肥大量施用,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碳含量下降,作物产量降低。通过两组试验,1组施用有机肥,另1组秸秆全量还田,2组均以单施化肥处理(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可增加黑土5 mm粒径大团聚体含量,有效缓解土壤大团聚体减少;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处理下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水稳性团聚体MWD均高于CK;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增幅2.4%~40.8%;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平均增产17.09%,施用有机肥平均增产23.41%。  相似文献   
15.
免耕措施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坡位(坡上位、坡中位、坡下位)深度(0~10、10~20 cm)土壤,研究免耕措施下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不同坡位变化情况,并用因子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免耕后各坡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扩大,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随坡面向下,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增大趋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差异显著(P<0.05),主要集中在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而pH主要集中在坡中位较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蔗糖酶活性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通过因子分析将14项土壤指标分为5个公因子,即土壤肥力、水分、结构、养分和生物学因子。利用土壤质量指数分析坡耕地耕层特征发现,免耕一年后各土层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免耕两年后各土层为坡中位和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说明坡下位形成相对平衡和较高肥力质量的土壤。与免耕前相比,经两年免耕后坡中位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蒲公英俗称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25 cm,叶汁乳白色,根深,根表皮黄褐色。蒲公英的地上茎叶可生食、凉拌、炒食等,属于药食同缘的中草药。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随着人们对蒲公英保健认识的明晰,蒲公英的利用向蒲公英中成药、蒲公英饮料、蒲公英茶等多元化发展,需求逐年扩大,而野生蒲公英资源却在逐年减少,所以人工种植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途径。人工种植蒲公英平均亩产250 kg左右,亩产值6 000-7 000元,种植蒲公英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牡丹皮又名丹皮,为毛莨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是牡丹干燥的根皮。牡丹皮是常用的家种大宗中药材,国内常年需求8000 t,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鲁西南地区是山东牡丹皮的主要产地。现将牡丹皮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地整地施基肥牡丹皮宜凉畏热,喜燥恶湿,不耐酸碱,无公害种植要选择大气、水质和土壤无污染区域,要求周边无污染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固相酶联方法对分离自吉林省猪群中的3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了受体亲和性鉴定.结果显示,这3株病毒与SAα2,3和SAα2,6受体都能结合,并且偏嗜SAα2,6受体,暗示它们具有感染人的潜能.因此应该加强猪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那些具有引发人流感流行潜能的病毒,为防控人间流感提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快速检测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双重PCR方法,本研究以A.veronii CY0806株和国际标准株DNA为模板,分别以16S rRNA和Aer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分别获得大小约880 bp和430 bp的DNA片段。通过序列比对分析,16S rRNA基因片段、Aer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A.veronii ATCC35624株的的同源性均为99%。进一步试验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较高,达到1.58×10-3ng/μL,特异性较强,只有A.veronii标准株及分离株结果呈阳性;人工模拟污染样本试验显示:该方法的检出率达到了86.7%,高于细菌分离培养的70%检出率。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框镜鲤致病性A.veronii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自1982年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发现以来,人们就已逐渐明确和认识到由这些无法培养但却仍然存活的非可培养微生物所导致的公共卫生危害[1-2].细菌VBNC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已经让人们意识到,在仍以培养技术为主要检出手段的情况下,一旦病原菌进入VBNC状态,便可保留毒力和致病性,极易成为逃避监测的隐性传染源,而造成漏检[3-4].目前,细菌VBNC状态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其形成机理研究(即揭示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和实际(检测VBNC病原)意义已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