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取云南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外源砷浓度为0.00、0.01、0.05、0.10、0.25、0.50、1.00 mg/L,实验时间设置为短期(1~72 h)和长期(7~15 d),探究外源砷输入对沉积物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外源砷浓度为0~0.25 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较快,以物理吸附为主;在0.25~1 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减缓,以化学吸附为主。随外源砷的浓度升高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先升后降,外源砷浓度为0.25 mg/L时,沉积物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为0.092 mg/L,超过了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Ⅲ类水标准值。外源砷浓度的增加使沉积物中磷形态由惰性态向活性态转化,Al-P和Fe-P含量的增加与外源砷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外源砷进入会导致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增加及磷形态由非活性态向活性态转化,增加砷和磷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思维是未来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必备技能,实践能力的训练是重要的培养途径。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导向,在充分分析环境生态学实践教学背景和现状的前提下,设计了包含室内实验、野外调查与论坛汇报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同的认知特点,提出了差异化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阳宗海南岸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磷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含量(磷酸二钙型Ca_2-P、磷酸八钙型Ca_8-P、磷酸铝盐Al-P、磷酸铁盐Fe-P、闭蓄态磷酸盐O-P、磷石灰型Ca_(10)-P)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特征,探究13项环境因子与磷形态之间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湖滨湿地沉积物6种磷形态在分布上无明显季节性规律且各磷形态含量呈湖岸至湖心递减趋势,以Ca_(10)-P含量为主(占全磷的85%),环境因子沉积物全磷、沉积物总砷、沉积物pH、溶解氧、电导率对磷形态影响较大;线性回归分析能较好地预测惰性磷的时空分布规律(平均相对误差为14.77%),而活性磷相对误差较大,达到28%,可能与环境因子变化对活性磷分布影响显著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和揭示普者黑流域土地利用动态的变化特征,以TM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GIS、数理统计等技术手段,对1990—2015年6期(每5年1期)的普者黑岩溶湖泊湿地流域影像进行解译,分别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分析该研究区25 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基于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未来30 a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普者黑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未利用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湿地和农地,林地和园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最缓慢;从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转化来看,转出面积以农地和林地为主,转入面积以农地、林地和湿地为主.(2)未来30 a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总体上体现了以农地为主,以林地、建筑用地和湿地为辅的特征,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与前25 a的演变规律基本保持一致.(3)与1990—2015年相比,2015—2045年普者黑岩溶湖泊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原有建筑用地增长率明显提高,湿地增长率降低,农地和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15.
李卫东  刘云根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43-17645,17685
以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活污水纳污河流-永丰河,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和面山泥沙地表径流汇集河流-格美江河口的茭草湿地湖滨带迎水面和背水面采样监测分析,研究湖滨带对入湖泥沙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各入湖河流泥沙拦截效果较好,且夏秋季节的拦截效果为冬春季节的2~4倍。同时,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通过对入湖泥沙的拦截作用能有效减少外源氯、磷污染物进入水体,从而达到对剑湖水环境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卫东  刘云根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4-18296,18350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峡江县烤烟生产有20多年的历史,蒿菜生产也有10多年的经历,为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峡江县大力推出粮经高效栽培模式,即"烤烟——水稻——蒿菜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重金属-砷污染对植物生长及根系分泌正构烷烃的影响,以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土培模拟试验研究香蒲叶绿素含量、植物鲜重和根系分泌正构烷烃化合物含量对不同砷污染水平(50 mg·kg-1(低浓度),150 mg·kg-1(中浓度),600 mg·kg-1(高浓度))的响应差异,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中浓度砷污染处理条件下,叶绿素和生物量均高于空白对照(CK),而高浓度处理条件下叶绿素和生物量均低于CK;砷污染促进香蒲根系正构烷烃化合物的分泌;检测到的11种正构烷烃类化合物,在种类上没有明显的长短碳链优势,在浓度上长链正构烷烃化合物在各生境中均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地位;相关性分析表明,香蒲根系分泌正构烷烃化合物浓度与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和叶绿素a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香蒲是一种砷耐受型植物,其主要通过增加各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正构烷烃化合物的分泌来提高抗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添加不同比例炭酶量的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添加炭酶的配方肥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和提高结实率,改善农业性状,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随着炭酶添加量的增加,水稻产量也逐渐增加,以3%~4%炭酶的添加量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滇东南石漠化地区两种自然修复样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两种经济林生态种植修复样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猕猴桃种植修复地以及核桃种植修复地,在灌草自然修复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中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以及拟杆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酸杆菌属;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放线菌门和嗜热油菌纲;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则分别是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纲。将不同修复样地下的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浓度随植被由猕猴桃种植修复地、核桃种植修复地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土壤氮、磷、有机质、pH值在自然恢复后呈现出微弱的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