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不同叶龄期施用穗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利用各种不同类型品种,从形态及生理等方面研究了不同叶龄期氮素穗肥对产量形成的效应,试图阐明各类品种因苗情按叶龄合理施用穗肥的理论与技术。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1—1983年进行,前两年布置在江苏农学院沙壤土上,有机质含量1.42%,全氮0.104%,全磷0.362%,全钾1.96%。1981年供试品种(组合)16个:汕优3号、南优2号、IR661、南京11号、南京6号、802、沭阳大粒籼、748、农垦57、桂花黄、双城糯、东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稻穗分化形成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之一。准确鉴定穗分化过程,对正确掌握肥水管理,调节杂交制种的花期相遇,以及确定适宜喷药时间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寻求简捷、准确的穗分化过程的鉴定方法,一直是引人注意的问题。许多学者曾进行过稻穗分化及鉴定方法的研究,但直到目前为止,较为广泛应用的有两种不同的形态鉴定方法。松岛省三首先系统地研究了16片叶左右的粳稻品种穗分化的全  相似文献   
13.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   总被引:251,自引:18,他引:251  
 本文从水稻栽培学角度提出了高产群体质量这一新的理论问题。重点论述了水稻抽穗后物质生产量、群体总颖花量、粒叶比、有效及高效LAI、平均茎鞘重、颖花根活量以及有效分蘖率等与高产形成的关系,分别分析了它们在群体质量上的意义,并在有些方面初步指明了作为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的数量范围。文章还阐述了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控制的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两个亚种命名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栽培稻目前国际上仍采用加藤提出的“indica”和“japonica”,即“印度型”和“日本型”,这种命名比较令人费解。文章通过对亚洲栽培稻亚种多种命名法的深入分析与比较,论证了籼亚种与粳亚种命名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并主张统一应用这种命名。  相似文献   
15.
叶龄余数在稻穗分化进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稻穗分化形成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之一。准确鉴定稻穗分化过程,对正确掌握稻田中期的肥水管理,调节杂交制种的花期相遇以及确定化学杀雄的适宜喷药时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索简捷准确的稻穗分化过程的鉴定方法,一直是引人注意的问题。 松岛省三首先系统而详细地研究了稻穗分化的全部过程,将稻穗分化过程划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2000至2002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3个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扬麦10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氮素吸收积累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成熟期植株含氮率与子粒含氮率均以强筋小麦皖麦38最高,弱筋小麦宁麦9号最低。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为皖麦38最高,子粒氮积累量为扬麦10号最高。不同品种不同生育阶段吸收的氮素占一生总氮量的比例不同,弱筋小麦宁麦9号在出苗拔节期氮积累量占整个生育期中的比例较其它品种高,而强筋小麦皖麦38在开花成熟期较其它两个品种高。结果还表明,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每生产百公斤子粒所需吸收的氮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水稻穗颈节与基部节间伤流的比较及其氮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不同氮素配比及人为改变源库比例,对生育后期水稻穗颈节与基部节间的伤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颈节与基部节间的伤流强度随生育期变化及伤流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和种类等存在明显差异;库叶源调节对两者的影响差异甚大。说明穗颈节伤流不仅与根系活性有关,可能与叶片、茎鞘及库容活性也有密切联系。合理的氮素配比有利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产量形成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以 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含氮量与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蘖发生率随出生时叶片含氮量提高而提高 ,分蘖发生与终止的临界叶片含氮量随分蘖出生期推迟而逐步提高 ;穗颖花数主要受倒 2叶期、倒 1叶期叶片氮状况影响 ,结实率与抽穗期叶片氮状况有关 ,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最高时叶片含氮量粳稻为 2 7~ 2 8g·kg-1,籼稻为 2 5g·kg-1左右。试验发现 ,N -n叶龄期、倒 2叶期和抽穗期主茎顶 4叶叶色接近或略深于顶 3叶为不同品种高产的共同特征 ,并提出了高产水稻适宜的叶片含氮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稻各叶位叶片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是1961—1965年间由已故业师夏永生院长主持的中稻高产规律研究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了解中粳稻在本田期长出的各叶片对各部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所起的作用,以期为调节冠层结构、控制高产群体的合理发展,得到理论上的阐明。由于“十年动乱”,当时未能发表。时至今日,本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结论,对现时的水稻高产栽培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庆祝校庆30周年及纪念夏永生老师,特重新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作物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我国人多地少,人对自然的选择度极低。不少地方,在别国认为是不适于耕作的,在我国也都开垦利用,种上庄稼。因此,我国的作物栽培技术体系要适应多方面的要求,是十分多样、非常复杂的。(1)它要遵循作物生育规律,满足作物高产的要求;(2)要从当地农业生态条件出发,创造条件,趋利避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3)要适应熟制生产的要求;(4)要有利于节约、合理利用肥、水资源,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5)要简化作业程序,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积极推进作业措施的机械化和现代化;(6)逐步形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