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41.
施氮量对两优培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优培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则显著下降;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而高肥对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均不利.产量和品质在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两优培九的产量均高于汕优63,品质优于汕优63.  相似文献   
42.
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探求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个方面综合要求的,先进的、适用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水稻栽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水稻科学栽培的创新发展。详述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培育的总途径和分阶段的诊断的定量指标。从播栽期、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等方面进行了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实践证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和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水稻不同层次根系的功能及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水稻地下部器官的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根系的功能,尤其与中、后期根系功能之间有密切关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根系发育日趋完善,整个根系可分为上层根(最上3个发根节位上的根)和下层根(自上而下第4发根节位以下所有节位的根)两大部分。这些不同层次根系发生的时间不同,着生部位不一,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也不  相似文献   
44.
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为明确影响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该文以镇稻6217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施用旱秧壮秧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较低时,秧苗个体性状优势明显,但盘根性差,不利于起秧机插;播量过高时,秧苗素质弱,不利于机插后的返青活棵。水分运筹中,旱育较水育更有利于健壮秧的形成,同时有助于延长秧龄、增加秧龄弹性。施用旱秧壮秧剂在短期内可起到培肥的效果,但用量不宜超过1%。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三安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对水稻植株分蘖、叶面积指数、总颖花量和结实颖花量、成穗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米质和植株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基施三安生物有机肥可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用量以每667 m2基施200 kg的单产提高值最大,但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以每667 m2基施三安生物有机肥125 kg为好。  相似文献   
46.
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7.
史前考古学的论证在近东考古文物中的大麦是比较丰富的。Aberg(1950)描述的撒哈拉金字塔中的大麦,大约在纪元前3000年的第三王朝时就有了。这是一个外稃薄,且有皱纹的六棱大麦。在Cilicia的Mersin,发现有可能是纪元前五十世纪末期或四十世纪初期的大麦。据Bell  相似文献   
48.
小麦大面积高产低成本的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省科委的倡导下,1979年秋江苏农学院、邗江县科委、农业局、湾头公社农科站等单位共同协作,于邗江县湾头公社田庄大队进行了“小麦百亩连片亩产千斤栽培试验.”试验在该大队一、三、四生产队进行,面积100.48亩,供试品种为“9—10—8—3”及扬麦2号.土质为砂壤土,前茬为早接早双季晚稻,少部分为杂交中籼稻.地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22~1.43%).于10月26~29日机播(少部分晚茬在11月3日播种),行距21厘米.播种量扬麦2号每亩11.9斤,每亩基本苗7.6~11.4万;“9—10—8—3”每亩为14斤,每亩基本苗12.5~13.5万,达到了预期  相似文献   
49.
在邗江县湾头公社田庄大队进行的IR_(24)百亩连片高产栽培试验,采用“小群体、壮个体”的栽培技术途径.1980年试验面积101亩,平均亩产1066.29斤,通过经济核算,每亩产值144.23元,比一般大田增加21.83%;每生产百斤稻谷成本6.51元,比一般大田减少9.83%;每亩纯收入67.13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16%.1981年试验面积101.19亩,理论产量平均达1189.23斤,由于成熟期和  相似文献   
50.
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作物栽培源远流长,技术经验丰富多彩,但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还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它产生的背景,是在农民长期丰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广大栽培学家不断总结和开展科学研究,逐步渗入植物形态、生态、作物生理、生化等现代科学理论,和土壤、肥料与作物营养的科技成果,应用生物统计和电脑模拟等研究方法和手段,从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具有自身科学理论及技术体系的现代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作物高产规律,研究高产、优质、省工、节本栽培技术,为不断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服务。近50年来,作物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