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地虫绝是一种新研发的环境友好复合型防治地下害虫中试药剂。为科学、合理使用并探讨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安全性,采用田间实验比较分析地虫绝对辣椒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苗移栽时,用地虫绝乳油1 000倍和1 500倍液浇灌植株或用地虫绝颗粒剂30、45和60 kg/hm~2处理土壤,对地下害虫均具有良好防效。经地虫绝处理后,辣椒植株生长正常,且在30 d均未发现地下害虫为害。因此,从经济、高效和轻简化等因素综合考虑,移栽时采用1 000~1 500倍的地虫绝浇灌植株或用30 kg/hm~2处理土壤,可有效防治辣椒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2.
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植物防御相关的JA合成途径基因(LOX2、AOS、AOC和OPR3)与信号途径基因(COI1和JAR1)在桃蚜不同蚜口密度(20、30、40、50、60蚜/叶)及取食不同时间(6、12、24、48、72 h)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蚜口密度和取食为害时间下,JA合成途径的4个基因在ZDC中表达量总体上显著高于DYJJ,而信号途径2个基因表达量总体上显著低于DYJJ。在桃蚜较低为害水平状态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表达量差异显著,且在部分相同蚜口密度下部分基因表达量峰值和低谷出现时间基本一致。较高水平的为害情况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JA合成及信号途径AOS、AOC及JAR1基因可能具有作为鉴定评价辣椒抗蚜性水平的分子指标的潜力,可为将来辣椒抗蚜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生态调控我国木薯主产区主要外来入侵害虫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以甜玉米YT29和食用木薯品种SC9 (抗虫)及工业原料木薯品种SC205 (感虫)为供试材料,系统开展甜玉米与这2种木薯间套种对二斑叶螨调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对SC9表现出非适宜性,而对YT29和SC205表现出适宜性。取食SC9的二斑叶螨各虫态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取食YT29和SC205的,幼螨-后若螨死亡率显著高于取食YT29和SC205的,雌、雄成螨寿命显著短于取食YT29和SC205的,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雌性百分率均显著低于取食YT29和SC205的,但取食YT29和取食SC205的二斑叶螨的发育和繁殖之间无显著差异。4/YT29-2/SC9间套作模式对二斑叶螨的生态调控效果最好,不仅3年螨害指数显著低于SC9单作、 SC205单作及2/YT29-2/SC205间套作模式,而且其3年平均产量达39.1 t/hm2,显著高于SC9单作 (32.1 t/hm2)、 4/YT29-2/SC205间套作模式(20.5 t/hm2)和SC205单作(12.0 t/hm2)的平均产量。表明甜玉米与抗虫木薯品种间套作模式具有调控虫害、增产的作用,可以在我国木薯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迎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0):2898-2903
为筛选适宜的叶面肥种类,促进金钗石斛生长和提高其品质,以海南林下栽培的金钗石斛为试材,采用喷雾处理的方式,研究3种化学叶面肥和3种有机叶面肥对金钗石斛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增加了金钗石斛的分蘖数、叶片数、茎节数、茎粗和株高,不同程度提高了金钗石斛的鲜重、干重、干鲜比和叶绿素含量,同时也提高了金钗石斛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因此喷施叶面肥有利于促进金钗石斛生长和改善金钗石斛品质。3种化学肥料中,沃生促进金钗石斛生长和改善金钗石斛品质的性能优于磷酸二氢钾,其次是碧护;与对照相比,沃生显著提高了金钗石斛的茎粗、鲜重、干重、叶片SPAD值、多糖和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增长率分别达到21.87%、35.68%、39.50%、7.96%、15.01%和9.89%。3种有机肥料中,黄腐酸钾促进金钗石斛生长和改善金钗石斛品质的性能优于杜高活力藻,其次是海岛素;与对照相比,黄腐酸钾显著提高了金钗石斛的茎粗、鲜重和干重,增长率分别达到20.68%、28.39%和34.50%。因此,沃生和黄腐酸钾对金钗石斛生长和品质改善明显,可以作为海南林下栽培金钗石斛的叶面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营养物质在木薯抗螨性中的重要作用,在获得遗传稳定的抗、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的基础上,采用分光光度法开展了朱砂叶螨为害前后抗、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叶组织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1、4、8 d的抗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C1115叶组织中的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糖(WSS)、可溶性氮(SN)含量均显著降低,分别是为害前的69.69%、69.29%和63.42%,73.16%、73.71%和72.75%,45.97%、46.21%和46.13%(P<0.05);但糖氮比(S/N)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159.15%、159.46%和157.83%(P<0.05),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无显著变化。螨害1、4、8 d的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BRA900叶组织中的FAA含量和WSS含量与为害前无显著差异,SN含量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148.50%、148.73%和148.77%;S/N显著降低,是为害前的62.61%、61.48%和61.92%;Pro含量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373.82%、367.33%和362.61%,但为害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发基于(S)-(-)-小蠹烯醇诱捕橡胶小蠹虫的安全高效诱捕技术,系统开展了不同(S)-(-)-小蠹烯醇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和无纺布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最好,整个试验周期内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69.16头和66.22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60 d后显著下降,1~6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75.22~120.45头和70.69~112.22头。储藏瓶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24.85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至1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30 d后显著下降,1~3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48.53~64.66头。上述3种诱芯对严重危害橡胶树的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效果尤为显著,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占诱捕害虫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8.36%和47.89%、46.89%和40.48%、40.45%和40.24%。1~90 d的淀粉颗粒状缓释型诱芯和环糊精糊状缓释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变化,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均在10头以下,诱捕效果差。上述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和储藏瓶型诱芯均可广泛用于有效绿色监控橡胶小蠹虫,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60 d,储藏瓶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30 d。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木薯单宁酸合成关键酶无色花青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在木薯抗螨中的功能与作用,本研究分析朱砂叶螨为害前后抗、感木薯品种不同叶龄组织LAR酶活性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1、8 d时,高感木薯品种BRA900的未展开叶、展开幼嫩叶、顶芽下第3叶、中下部叶片的LAR酶活性分别为螨害前的1.38倍和1.44倍、1.33倍和1.48倍、1.42倍和1.43倍、0.82倍和0.50倍,除了中下部叶片螨害8 d的LAR酶活性显著降低外,其余叶片LAR酶活性在螨害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朱砂叶螨为害1、8 d时,高抗木薯品种C1115的未展开叶、展开幼嫩叶、顶芽下第3叶、中下部叶片的LAR酶活性则分别比螨害前显著提高2.13倍和2.41倍、2.02倍和2.09倍、2.02倍和2.04倍、2.01倍和2.03倍(p<0.05)。上述结果为阐明LAR酶活性显著提高与木薯品种抗螨能力的相关性及田间朱砂叶螨主要为害木薯中下部叶片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8.
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CYP4家族基因是在杀虫剂诱导表达和抗药性研究方面涉及最多的基因家族之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防治赤拟谷盗的常用药剂,当前已有较多抗药性相关报道,但尚缺乏多个拟除虫菊酯农药对赤拟谷盗CYP4家族P450基因诱导表达特性的研究。本研究首先选取4个赤拟谷盗CYP4家族P450基因CYP4G7、CYP4G14、CYP4BR1和CYP4BR3,然后用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氯菊酯分别以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20 d幼虫,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P450基因的诱导表达特性。结果表明,4个P450候选基因中仅有CYP4G7不仅可以被供试的3种菊酯类药剂显著诱导,并且LC20处理24 h和1/4 LC20处理6 h两种处理浓度对CYP4G7的诱导水平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6 h处理即可导致赤拟谷盗CYP4家族P450基因表达量的显著提高,为延缓上述3种杀虫剂抗药性合理防治赤拟谷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转录因子Nrf2对模式生物抗氧化酶的调控起关键作用,但迄今为止尚未见Nrf2具有对害螨抗氧化酶调控功能相关报道。本研究将模式生物研究中已知的Nrf2基因抑制剂、激活剂处理朱砂叶螨,通过抑制、激活其转录因子TcNrf2的表达,研究其对下游调控的抗氧化酶基因TcSOD和TcCAT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抑制剂护鸦胆子苦醇处理时,朱砂叶螨取食抗、感木薯品种1、4、8d后,TcNrf2、TcSOD和TcCAT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而采用抑制剂视黄酸处理时上述基因表达不受影响;采用激活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和二噻环戊二烯硫酮分别处理后,朱砂叶螨TcNrf2、TcSOD和TcCAT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说明TcNrf2及其调控的TcSOD和TcCAT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直接证明TcNrf2基因在木薯抗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木薯抗螨分子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永乐群岛岛礁植物虫害发生与危害状况迄今未见报道。为了有效监控永乐群岛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定殖扩散与爆发成灾,本研究对永乐群岛5个岛屿的害虫进行了系统性普查及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永乐群岛5个岛屿97种野生盐生植物、绿色固沙植物、耐盐蔬菜上共查获害虫(螨)83种,其中,晋卿岛38种植物上共发现26种害虫(螨)发生危害;甘泉岛30种植物上共发现20种害虫(螨)发生危害;银屿16种植物上共发现14种害虫(螨)发生危害;鸭公岛5种植物上共发现12种害虫(螨)发生危害;羚羊礁10种植物上共发现12种害虫发生危害。调查首次发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拟三色星灯蛾(Utetheisa lotrix蔷薇三节叶蜂(Arge geei榕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等危险性害虫在5个岛屿32种植物生严重发生和危害。针对国家检疫性毁灭性害虫扶桑绵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这2种害虫的风险评估指数R值分别为2.21和2.23,在永乐群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应严格管控。本研究对于可持续防控永乐群岛岛礁植物虫害的发生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当地宜居环境和岛礁作物安全生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