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为了有效满足海南辣椒产业发展需求,系统开展了适于海南种植的抗蚜辣椒品种鉴定与评价.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32个参试辣椒品种中,'猪大肠'石柱朝天红'博辣15号'辣丰三号'和'小米椒'5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抗蚜,'福康8号'翡翠甜椒'翠玉甜椒'薄冠008'皇帝椒'新香2号'和'干辣3号'7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感蚜,'大羊角椒'...  相似文献   
22.
转录因子Nrf2对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的调控起关键作用,然而当前Nrf2对害虫(螨)抗氧化酶调控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克隆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EsNrf2,并分析采用RNAi沉默EsNrf2对六点始叶螨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和抗螨橡胶树种质‘IRCI12’后抗氧化酶EsSODEsCAT基因表达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RACE-PCR从六点始叶螨体内克隆得到大小为1719 bp的序列,并经同源分析和功能域注释确证其为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EsNrf2。饲喂浓度为50 ng/μL的dsEsNrf2 48 h后对EsNrf2基因的沉默效率达到90.6%,进一步研究发现,与EsNrf2沉默前相比,EsNrf2沉默后六点始叶螨取食抗、感螨橡胶树种质后体内EsSODEsCAT的基因表达量、SOD和CAT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EsNrf2能够调控六点始叶螨抗氧化酶SOD和CAT的表达。  相似文献   
23.
适应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系统开展了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普查,并采用PRA评估模型对17种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2009~2010年考察发现,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以芒果、西瓜、哈密瓜、辣椒、番茄、莲雾、番木瓜和番石榴为主,主要分布在文昌、琼海、三亚、乐东、东方、昌江、澄迈、海口等农场和瓜菜生产基地,并且各瓜菜品种种植面积因市场价格影响年份间波动较大;调查共查获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68种,包括害虫32种,病原微生物16种,杂草20种,其中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17种;大面积严重发生与危害危险性有害生物25种;桔小实蝇、螺旋粉虱、烟粉虱、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海南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控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4.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陈谦  张哲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2):2432-2439
本研究旨在明确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采用常规田间害虫调查结合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比较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在田间诱捕器不同间距、不同悬挂高度存在显著差异,间距20、35和50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间距65和80 m,悬挂高度2.0、2.5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1.5、3.0和3.5 m,其中(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诱捕效果最好,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6.89、59.06和56.42头,54.69、57.38和53.89头,51.27、54.81和50.36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7.89和59.06头、53.77和57.38头、50.63和54.81头;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和循胸材小蠹(Xyleborus aquilus)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8.28%和41.12%、47.89%和41.08%、47.69%和41.05%,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28.51和23.69头,27.48和23.00头,26.14和21.95头。α-蒎烯和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9.24、22.16、18.12头和18.42、20.96、18.12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8.23和22.16头、16.32和20.96头;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7.26%和40.02%、47.12%和40.02%,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0.47和8.87头,9.88和8.39头。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12种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呈现先逐渐增加,至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60 d后显著下降。(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对橡胶小蠹虫诱捕效果最好,α-蒎烯、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上述5种聚集信息素诱捕橡胶小蠹虫的适宜田间间距为35~50 m,适宜悬挂高度为2.0~2.5 m,有效期为60 d。  相似文献   
25.
为了明确水杨酸及茉莉酸信号途径在辣椒抗蚜性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获得遗传稳定的抗、感蚜参照辣椒品种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桃蚜为害前后抗、感蚜参照辣椒品种叶组织中水杨酸、茉莉酸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桃蚜为害后,水杨酸含量在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中均比为害前显著提高,而茉莉酸含量在ZDC中显著提高,在DYJJ中则先显著降低之后又恢复到为害前水平。水杨酸信号途径相关基因PR1EDS5PAD4的表达量在ZDC、DYJJ被桃蚜为害后均能够显著诱导,并且桃蚜为害早期PR1EDS5基因在ZDC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DYJJ。ZDC被桃蚜为害后,茉莉酸信号途径基因LOX2AOC的表达量比为害前先显著提高,之后又逐渐降低至为害前水平,而这2个基因在DYJJ中的表达被显著抑制,并且也显著低于ZDC中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抗蚜辣椒品种可以同时激活水杨酸、茉莉酸信号途径抵御桃蚜为害,而感蚜辣椒品种激活水杨酸途径、显著抑制茉莉酸途径则有利于桃蚜为害。本研究从以上2个防御信号途径初步揭示了辣椒的抗蚜性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26.
为了筛选稳定内参基因分析六点始叶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的表达量,本研究采用geNorm、Bestkeeper、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6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gapdh、rpl13、α-tub、β-tub18sRNA在六点始叶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雌成螨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根据geNorm软件分析得出6个候选内参引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ctin>β-tub>rpl13>α-tub>gapdh>18sRNA;根据NormFind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rpl13>β-tub>actin>α-tub>18sRNA>gapdh;根据BestKeep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β-tub>rpl13> actin>gapdh>α-tub>18sRNA;最终根据RefFinder软件的综合分析结果,actinβ-tub是稳定性最佳的2个内参引物。分别以actinβ-tub为内参进行EsSOD基因表达量的RT-qPCR分析,结果表明,与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后EsSOD表达量相比,不同龄期六点始叶螨取食抗螨橡胶树种质‘IRCI12’后EsSOD表达量均降低。本研究获得了可用于六点始叶螨EsSOD表达量分析的稳定内参引物,为橡胶树种质抗螨性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通过比较二斑叶螨为害前后抗、感螨木薯品种转录组差异,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qPCR验证水杨酸、茉莉酸信号途径基因的差异表达。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与螨害前相比,螨害1、8 d后,抗螨木薯品种C1115的差异表达基因为589、587个,感螨木薯品种BRA900的差异表达基因为1271、930个,C1115相对于BRA900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383、251个。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显著集中在次生代谢物质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qPCR验证结果显示,二斑叶螨为害后,抗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C1115的水杨酸信号途径基因PAL24CL3WRKY7NPR3的表达量较为害前呈现先显著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BRA900中上述4个基因的表达始终维持在显著高于为害前的水平。受螨害后抗螨木薯C1115中茉莉酸信号途径基因JAR1LOX2OPR11的表达量也较为害前显著提高,而感螨木薯BRA900中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则降低至显著低于螨害前的水平,qPCR验证结果和转录组分析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抗螨木薯品种C1115受螨害后能够同时激活水杨酸、茉莉酸信号途径以抵御二斑叶螨为害,为深入阐明木薯抗螨分子机理,选育和创制抗螨木薯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为了科学合理使用2008年在中国获得登记的新型酰基乙腈联苯肼类杀螨剂联苯肼酯,延长其使用寿命,本研究采用生物测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针对性地开展了联苯肼酯与炔螨特混配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毒力作用评价。结果表明,43%联苯肼酯悬浮剂和73%炔螨特乳油按有效成分215∶73混配对朱砂叶螨的共毒系数为163.0,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经其20.00、14.29、11.11、9.09和7.69 mg/L的浓度处理24 h后,朱砂叶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为3.371、3.645、3.932、4.045和4.089 mmol/(mg Pro·min),显著低于相同浓度联苯肼酯单剂[7.250、6.818、6.714、6.441、5.811 mmol/(mg Pro·min)]和炔螨特单剂[10.130、9.789、9.142、8.932、8.441 mmol/(mg Pro·min)],说明联苯肼酯与炔螨特混配对朱砂叶螨GST具有显著的联合抑制作用;经联苯肼酯与炔螨特混配液处理24 h后,朱砂叶螨的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 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与联苯肼酯和炔螨特单剂处理的结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合理混配使用联苯肼酯与炔螨特防治朱砂叶螨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卢芙萍  卢辉  伍春玲  梁晓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2):2409-2414
用室内离体叶片饲养方法,研究了分别取食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和7种目前常见的与橡胶间套种的作物[木薯(Manihot esculenta)、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菠萝(Ananas como sus)、椰子(Cocos nucifera)、杧果(Mangifera indica)、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和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后,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的存活、发育与繁殖情况差异。结果表明,取食木薯、甘蔗、菠萝、椰子和杧果后,六点始叶螨各龄均不能存活;而取食橡胶、木瓜和变叶木叶片后,其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及卵到成螨的存活率均表现为橡胶(均为100%)变叶木(68%、69%、77%和71%)木瓜(53%、65%、54%和57%),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卵到成螨的发育历期表现为橡胶(12.05 d)变叶木(14.67 d)木瓜(15.61 d),但三者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每雌产卵量为橡胶(32.20粒)木瓜(8.00粒)变叶木(7.00粒),橡胶与木瓜和变叶木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F1代卵孵化率为橡胶(100%)变叶木(97.53%)木瓜(94.42%),仅橡胶与木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后代雌性百分率为橡胶(88.20%)变叶木(75.40%)木瓜(66.30%),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螨寿命为橡胶(19.58 d)木瓜(19.33 d)变叶木(17.00 d),仅橡胶与变叶木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椰子、杧果、菠萝和甘蔗不适于六点始叶螨生存、发育与繁殖,因此为预防六点始叶螨的发生与危害,这5类作物可作为橡胶的间作套种作物;而变叶木和木瓜虽然影响六点始叶螨的发育与繁殖,但六点始叶螨仍可完成世代发育和繁殖,因此其亦为六点始叶螨的嗜好寄主,不适宜与橡胶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30.
为了研究7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毒力和诱驱行为,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测定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的毒力,应用嗅觉仪检测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的驱避性。结果表明,7种植物源成分对百香果蓟马毒力为:马鞭草烯酮(LC50=157.359 mg·L-1)>丁香酚(LC50=312.678 mg·L-1)>D-柠檬烯(LC50=370.241 mg·L-1)>臭椿酮(LC50=421.410 mg·L-1)>茉莉酸甲酯(LC50=2 704.755 mg·L-1)>香茅醛>(LC50=5 105.572 mg·L-1)>槟榔碱(LC50=5 554.923 mg·L-1);7种植物源成分对百香果蓟马诱驱行为表现为,D-柠檬烯对蓟马有显著的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